库莱布拉的珊瑚能否在气候危机中幸存?

库莱布拉的珊瑚能否在气候危机中幸存?库莱布拉岛的卫星图,由大地遥感卫星8号上的陆地成像仪于2024年2月10日拍摄。这个偏远的群岛两侧是广阔的珊瑚礁区,但这些生物多样性中心却面临着夏季闷热的水温。库莱布拉岛地处偏远,位于波多黎各以东约17英里(27公里)处,要到达该岛有点困难。但是,到达库莱布拉岛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有一系列的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受到库莱布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路易斯-佩尼亚海峡自然保护区和其他保护措施保护的广阔的珊瑚礁区域。珊瑚礁有时被称为"海洋雨林",因为在珊瑚礁中发现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珊瑚是由被称为珊瑚虫的小型生物的碳酸钙分泌物慢慢形成的。虽然珊瑚礁覆盖的海底面积不到1%,但据科学家估计,近25%的海洋物种至少有部分时间生活在珊瑚礁中或附近,它们通常依靠珊瑚礁提供食物、庇护所和保护。据调查,在波多黎各3370平方公里(1300平方英里)的珊瑚礁上,至少有65种石珊瑚、112种软珊瑚和242种珊瑚鱼。在这幅大地遥感卫星8号(Landsat8)图像中,可以看到库莱布拉生态系统的迹象,该图像由陆地成像仪(OLI)于2024年2月10日拍摄。在陆地上,干燥的森林(深绿色)覆盖着丘陵地形,库莱布拉的北岸是壮观的沙滩(棕褐色)。较深(深蓝色)的水域环绕着岛屿和附近的珊瑚礁,较浅(浅蓝色)的水域则沿着海岸和泻湖。浅水中的绿色区域可能是珊瑚礁,不过海草草甸和海藻斑块看起来也很相似。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学家胡安-托雷斯-佩雷斯说:"在这张图片中,你完全可以看到库莱布拉以东的珊瑚礁。但要知道,库莱布拉的许多珊瑚礁都位于海岸附近,在Landsat图像中不易分辨,这取决于水深和珊瑚的类型。"NOAA根据更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航拍照片和水下视频绘制的底栖栖息地图显示,库莱布拉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苏礁和斑块礁,但在主岛北部和东部尤为普遍。海草和海藻草甸在该岛南部浅水区更为常见。库莱布拉珊瑚礁中的主要造礁物种包括枝状鹿角珊瑚和麋角珊瑚(如下图所示)、丘状山星珊瑚和脑珊瑚。库莱布拉群岛地处偏远,两侧是广阔的珊瑚礁区,但这些生物多样性中心却面临着夏季闷热的水温。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面临着各种环境威胁,包括沿海开发、过度捕捞、疾病、旅游业以及日益变暖和酸性的海水。珊瑚要想茁壮成长,需要在狭窄的温度范围内有清澈的水,没有污染和阻挡阳光的沉积物。库莱布拉的珊瑚礁也面临着这些自然和人为的压力。例如,根据当地的流域管理文件,当地的压力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和沿海开发,使珊瑚礁暴露在含有沉积物、营养物质和其他污染物的径流中,这可能会对珊瑚的健康造成损害。海洋温度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全球海洋温度在2023年飙升至创纪录的水平,并在2024年6月持续升高,促使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确认地球海洋正处于全球白化事件的中期,这是有史以来的第四次。珊瑚白化现象是指珊瑚受到温暖海水或其他因素的压力,排出生活在其组织中的藻类,有时会导致死亡。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称,自2023年2月白化事件开始以来,全球已有6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大面积白化现象。虽然在2014年至2017年的上一次事件中,白化情况较为普遍,但本次事件在大西洋尤为严重。据该机构报告,在过去一年中,大西洋99.7%的热带珊瑚礁地区都经历了白化程度的热应力。在加勒比海的许多地方,包括库莱布拉附近海域,2023年夏季的海洋热浪持续了几个星期。托雷斯-佩雷斯说:"库莱布拉的珊瑚礁受到了高温的影响,几种主要的造礁物种白化或死亡。今年夏天的海面温度比去年夏天开始时更高,因此更加令人担忧。"托雷斯-佩雷斯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其他科学家将有机会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里调查库莱布拉的一些珊瑚礁。库莱布拉是美国宇航局OCEANOS计划的实地考察地点之一,该计划为波多黎各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和第一代本科生提供海洋学和海洋实地研究机会。OCEANOS是"利用NASA地球观测和科学为西班牙裔/拉美裔学生提供海洋社区参与和认识机会"的缩写,是一个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计划,对参与者进行遥感图像分析和海洋科学实地技术方面的培训。除了学习珊瑚礁生态学和保护外,学生们还自制生物光学野外仪器,对浮游生物进行采样,进行海岸生态学研究,并重新种植珊瑚。托雷斯-佩雷斯是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作为OCEANOS项目的一部分,NASA与致力于恢复库莱布拉珊瑚礁的SociedadAmbienteMarino(SAM)组织合作。据托雷斯-佩雷斯称,该组织的潜水员近年来在库莱布拉周围种植了超过16万片珊瑚,以帮助加固珊瑚礁。上图由SAM提供,显示的是移植到金属结构上的鹿角珊瑚。该小组将对OCEANOS的学生进行珊瑚养殖、海滩剖面、珊瑚礁生态学、珊瑚群3D打印和海草保护方面的培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图片,作者:梁万美,使用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Landsat数据。照片由海洋环境协会提供。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486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4867.ht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战胜酷热:太平洋珊瑚礁对气候的抵抗力空前增强

战胜酷热:太平洋珊瑚礁对气候的抵抗力空前增强由纽卡斯尔大学领导的最新研究表明,太平洋帕劳地区的珊瑚礁很可能已经适应了较高的海洋温度,从而减少了未来因气候变化而可能出现的白化现象。根据数十年的实地观测,科学家们为帕劳珊瑚礁模拟了多种可能的未来珊瑚白化轨迹,每种轨迹都模拟了不同的热耐受性增强率。他们发现,如果珊瑚的热耐受性在整个21世纪继续以最有可能的历史速度提高,那么白化影响就有可能显著减少。这些研究结果今天(8月2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肯定了未来珊瑚白化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碳减排这一科学共识。在中低排放情景下,例如履行《巴黎协定》的承诺,一些珊瑚礁的高频率白化现象可以得到完全缓解。然而,在社会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发展的高排放情景下,这种白化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根据数十年的实地观测,科学家们为帕劳珊瑚礁模拟了多种可能的未来珊瑚白化轨迹,每种轨迹都模拟了不同的热耐受性增强率。(帕劳珊瑚礁)图片来源:LiamLachs研究第一作者利亚姆-拉克斯(LiamLachs)是纽卡斯尔大学珊瑚助手实验室的成员。拉克斯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了生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强调了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以有效保护珊瑚礁的必要性。我们量化了珊瑚耐热性在十年时间尺度上的自然增长,这可以直接与海洋变暖的速度进行比较。虽然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也强调了继续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性,以减缓气候变化,确保这些重要生态系统的未来。"该研究的合著者、纽卡斯尔大学自然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詹姆斯-盖斯特博士补充说:"我们知道,珊瑚礁可以通过适应环境、基因适应或群落结构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其整体热耐受性,但是,我们对发生这种情况的速度知之甚少。这项研究使用了一个偏远太平洋珊瑚礁系统的数据,并估算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耐受性的提高速度。研究结果为珊瑚礁跟上气温的上升带来了一些希望,但前提是必须对气候变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合作研究和更广阔的视野这项研究是第一作者于2021年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蒙-多纳教授的气候与沿海生态系统实验室合作访问的成果。"这项研究表明,一些珊瑚礁有可能在未来气候变化引发的热浪面前变得更具复原力,"Donner教授说。"然而,这种复原力也可能付出代价,即珊瑚礁多样性和生长速度的降低。如果不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太平洋地区的珊瑚礁将无法提供太平洋人民数百年来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免受海浪侵袭的保护。"珊瑚礁的未来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衰退,原因是海洋热浪以及由此导致的大规模珊瑚白化和死亡事件。珊瑚群落要想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承受强度和频率逐渐增加的海洋热浪。珊瑚礁对热的耐受力自然增长的速度,以及这种增长速度是否能与海洋变暖的速度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数。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并为珊瑚群落未来的恢复能力提供见解,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小组调查了历史上的大规模白化事件,并重点对帕劳这一偏远的太平洋珊瑚礁系统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还测试了减缓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的不同全球行动水平,调查了四种排放情景及其对未来珊瑚白化预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帕劳珊瑚的热耐受性可能以每十年0.1°C的速度提高。这种增长表明,珊瑚或其共生微藻的遗传适应或驯化等自然机制可能有助于提高珊瑚的耐热性。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昆士兰大学和帕劳国际珊瑚礁中心的彼得-蒙比教授认为,"即将面临的一些挑战将是厘清哪些机制推动了这些耐受性的潜在转变,并了解未来热耐受性继续增强的可能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87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8725.htm

封面图片

吞噬珊瑚礁的掠食者在白化现象中幸存下来 又以幸存者为食

吞噬珊瑚礁的掠食者在白化现象中幸存下来又以幸存者为食幼年棘冠海星与珊瑚合影。资料来源:MoniqueWebb,Byrne,etal.冠棘海星原产于大堡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但它们被列为受关注物种,因为大量繁殖对珊瑚造成的破坏比任何其他物种都要严重。它们对珊瑚死亡的影响仅次于气旋和白化事件。Ezoic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该物种对变暖水域的适应能力可能会加剧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破坏性影响。这项研究于10月18日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ChangeBiology)杂志上,由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玛丽亚-伯恩(MariaByrne)教授领导。她还是海洋科学研究所和悉尼环境研究所的成员。珊瑚与棘冠海星的生命周期。从健康的珊瑚开始,热浪诱发珊瑚白化,导致珊瑚死亡和藻类繁殖。珊瑚随后倒塌,为幼年棘冠海星创造了碎石栖息地,幼年棘冠海星可以承受热应力,并不断增加数量,直到珊瑚礁重新生长,幼年棘冠海星出现并吃掉新珊瑚。资料来源:悉尼大学,Byrne等人。在实验过程中,幼年棘冠珊瑚表现出了惊人的耐热性,比成年珊瑚的耐热性还要高。这意味着,即使在气候变化导致海洋变暖的情况下,食珊瑚的成体阶段可能因为缺少珊瑚猎物或高温而减少,它们的食草幼体也能耐心等待时机,成长为食肉动物。当海水温度比正常夏季最高温度高出1-3摄氏度(1.8-5.4华氏度)时,就会引发珊瑚白化和死亡,这取决于温度持续的时间。拜恩教授说:"我们发现,利用随时间变化测量温度的模型,幼年棘冠海星能够忍受的热强度几乎是导致珊瑚白化的热强度的三倍。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对了解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对研究不足的小型隐蔽物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幼海星很可能会从变暖的海水中受益。珊瑚白化和死亡造成的碎石栖息地数量增加,使它们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年轻和年老的幼年棘冠海星。图片来源:MoniqueWebb、Byrne等人在爆发性肉食成体阶段,棘冠海星无孔不入地捕食石珊瑚,在珊瑚礁上留下没有生命的骸骨。这些骨架最终成为藻类的家园,然后轰然倒塌。漂白引起的珊瑚死亡也有类似的效果。死亡珊瑚的残骸可能为海星吃藻类的微小后代提供了完美的栖息地。根据伯恩教授之前的研究,幼体可以存活至少六年,等待珊瑚礁恢复生机。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博士生马特-克莱门茨(MattClements)说:"幼体的耐热性和多年来在珊瑚礁基础设施的珊瑚碎石中逐渐积累的潜力,可能是导致成年棘冠海星爆发的一种现象。过度捕捞导致的天敌丧失和水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一直被怀疑是导致棘冠海星爆发的原因。现在我们有证据表明,漂白引起的珊瑚死亡可能会帮助海底栖息的幼体,导致随后珊瑚礁中出现大量成体,从而加剧气候变化的肆虐。"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有助于幼体在变暖条件下生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体型小,这可能会降低生理需求,以及它们以多种食物来源为食的能力,尽管它们更喜欢以珊瑚藻类为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11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1143.htm

封面图片

共生鱼类排泄的"益生菌"可帮助受到环境压力的珊瑚从白化中复原

共生鱼类排泄的"益生菌"可帮助受到环境压力的珊瑚从白化中复原这也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大门,他们可能会使用"粪便移植"来支撑那些已经驱逐了其有益共生体的受压珊瑚,就像在毁灭性的珊瑚白化现象中一样。莱斯大学海洋生物学家AdrienneCorrea说,他的实验室发现了这种大便益生菌,"这个信息是,'移开食草动物,不只是你在帮助维持珊瑚的优势,这些吃珊瑚的鱼可能也在通过传播有益的珊瑚共生体来帮忙。""当许多小珊瑚在礁底定居时,它们必须从环境中获得它们的共生体,"Correa补充说。"我们已经看到水和沉积物中的共生体,以及珊瑚礁上的大丛生藻类,但我们还没有真正研究过这些微生物是如何到达所有这些地方的。"这个惊喜的发现是研究人员在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莫奥雷亚珊瑚礁长期生态研究站的考察中注意到的,在考察期间,研究小组跟踪了食珊瑚动物和食草动物。绘制排泄地点并采集粪便样本,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珊瑚礁共生的真正运作方式。事实上,研究人员对在华丽蝶鱼(Chaetodonornatissimus)和网纹蝶鱼(C.reticulatus)的粪便样本中发现的共生体的数量感到吃惊。每个物种在一个只有六个停车位大小的珊瑚礁上传播了估计1亿个活体共生体。就像蜜蜂给植物授粉一样,这种营养丰富的光合作用的施肥服务对珊瑚礁的生存至关重要。莱斯大学的卡斯滕-古鲁斯特拉在莫奥雷亚跟踪珊瑚捕食鱼时做笔记虽然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共生体已经被包装在鱼的粪便中,但这项研究揭示了良好的生物体的数量庞大。虽然食珊瑚动物会吃掉珊瑚,但它们的总体影响似乎比其它草食动物更有益,因为后者的粪便也会在珊瑚上留下,并被怀疑含有病原体,形成珊瑚礁的病灶。"大多数[食珊瑚动物]小口咬着成年珊瑚,不会真的杀死它们正在吃的珊瑚群,"莱斯大学的研究生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卡斯滕-格鲁斯特拉说。"这告诉我们,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发生在珊瑚礁上的所有相互作用,一些物种可能以我们没有想象到的方式对珊瑚礁保护很重要。"这一发现为调查吃珊瑚的鱼在支撑挣扎中的珊瑚礁的健康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了大门。该团队计划在幼年和受压的成年珊瑚上进行实验,观察"粪便移植"是否能提供超越顺其自然的好处。珊瑚如何以及何时接受它们的共生体仍然是一个谜,但研究人员希望生物干预可以带来解决珊瑚白化的新方法,这是压力过大的珊瑚排出大量的共生体的结果,经常使它们没有颜色。Correa说:"这扩大了我们对食珊瑚鱼在珊瑚礁上的作用的思考方式。它们不仅仅是破坏了珊瑚框架。它们还分散了珊瑚和其他生物所需要的共生体"。...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47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4745.htm

封面图片

全球珊瑚或正经历最严重白化期

全球珊瑚或正经历最严重白化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国际珊瑚礁倡议”组织近日警告称,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全球范围内的珊瑚礁都在经历大规模白化,或许会演变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白化期。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组织中的、为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这种现象称为“白化”。如果海洋温度不能恢复正常,珊瑚就会大量死亡,从而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CCTV国际时讯)

封面图片

气候变化的隐性伤害:印度洋珊瑚白化深度创历史新高

气候变化的隐性伤害:印度洋珊瑚白化深度创历史新高珊瑚受损的证据是在2019年11月的一次研究巡航中观察到的,在此期间,普利茅斯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配备了摄像头的遥控水下航行器监测海洋表面下的珊瑚健康状况。图片来源:普利茅斯大学科学家在印度洋海面下90多米(300英尺)处发现了已知最深的珊瑚礁白化证据。这种损害--归因于印度洋偶极引起的海温上升30%--损害了海底某些部分多达80%的珊瑚礁,而这些珊瑚礁位于以前被认为能够抵御海洋变暖的深度。然而,科学家们说,这是对海洋温度上升给我们的海洋造成危害的严酷警告,也是对气候变化给整个自然界造成的隐性损害的严酷警告。普利茅斯大学(UniversityofPlymouth)的研究人员在10月1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中强调了这一发现。来自水下摄像机的图像被实时传输到研究船上,让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小组第一次看到了被漂白的珊瑚。相反,在深海珊瑚礁白化的同时,他们观察到浅海珊瑚礁没有受到伤害的迹象。资料来源:普利茅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物理海洋学副教授、项目负责人菲尔-霍斯古德(PhilHosegood)博士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人们一直认为深海珊瑚对海洋变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为它们栖息的水域比海面温度低,而且被认为会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因此,世界各地类似深度的珊瑚礁都可能受到类似气候变化的威胁。在加菲尔德-韦斯顿基金会(GarfieldWestonFoundation)和贝尔塔雷利基金会(BertarelliFoundation)的支持下,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印度洋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在研究巡航中,他们结合使用现场监测、水下机器人和卫星生成的海洋学数据,以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独特的海洋学及其支持的生命。珊瑚受损的第一个证据是在2019年11月的一次研究巡航中观察到的,在此期间,科学家们使用配备摄像头的遥控水下机器人监测海面以下的珊瑚健康状况。这段视频显示了中印度洋海面下90米处海底珊瑚受损的情况。这段视频是普利茅斯大学(UniversityofPlymouth)的科学家们在2019年11月的一次研究巡航中拍摄的,在此期间,他们使用配备了摄像头的遥控水下航行器监测海面以下的珊瑚健康状况。图片来源:普利茅斯大学水下摄像机的图像被实时传输到研究船上,让研究小组第一次看到了被漂白的珊瑚。相反,在深层珊瑚礁白化的同时,他们观察到浅水珊瑚礁没有受到伤害的迹象。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研究人员对考察航行期间收集的一系列其他数据以及卫星监测海洋状况和温度的信息进行了评估。研究强调,虽然在此期间海洋表面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但由于整个赤道印度洋的温跃层加深,海面下的温度从22°C上升到29°C(72°F至84°C)。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克拉拉-迪亚兹说:"我们的记录明确表明,这次白化现象是由温跃层加深引起的。这相当于厄尔尼诺的区域性现象,而由于气候变化,这些周期性的变化正在被放大。今后,这里和其他地方的深海白化现象可能会变得更加有规律"。海洋生物学讲师、该研究合著者尼古拉-福斯特博士补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珊瑚生态系统很容易受到热应力的影响,并提供了气候变化对海洋各部分影响的新证据。中生珊瑚白化现象的增加最终将导致珊瑚死亡,并降低这些珊瑚礁的结构复杂性。这很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这些珊瑚礁为我们的星球提供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减少"。在计划于2020年和2022年进行的巡航中,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回到了相同的区域,发现大部分珊瑚礁已经恢复。尽管如此,他们表示,加强对深海海底的监测至关重要,尽管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复杂工作。随着浅水珊瑚受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人们曾期望中层珊瑚--在海面下30-150米(100-500英尺)之间发现的珊瑚--能填补空白,为生态系统带来益处。然而,这项研究强调,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由于全球各地的深水珊瑚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充分研究,类似的破坏性白化事件可能会被忽视。霍斯古德博士补充说:"一个地区的海洋学受到自然周期的影响,而气候变化又放大了自然周期。目前,在厄尔尼诺现象和印度洋偶极子的共同影响下,该地区正在遭受类似甚至更严重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阻止温跃层的加深,但我们可以做的是扩大我们对这些变化将对整个环境产生的影响的了解,而我们对这些环境的了解却少之又少。面对快速发展的全球变化,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13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1315.htm

封面图片

海水温度上升 马国珊瑚日益白化

海水温度上升马国珊瑚日益白化马来西亚政府警告,炎热天气等因素导致马国海域的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当地超过五成的珊瑚礁面临大规模白化的危机。马国政府已经成立特别委员会应对此事。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政府可能暂时禁止民众进入珊瑚礁。马国渔业局星期天(6月23日)发文告指出,上述情况是根据非政府组织、潜水经营者和潜水员提供的援助及报告,以及非政府组织及研究人员观测珊瑚白化情况后得出的结论。文告说,海水温度上升而已经影响马国超过五成的珊瑚礁,渔业局因此密切关注拥有珊瑚礁的多个岛屿海洋公园。根据4月至6月的调查,出现珊瑚白化现象的地区包括吉打芭雅岛、登嘉楼停泊岛、热浪岛及天鹅岛,以及彭亨刁曼岛和柔佛柏芒吉岛。大部分受影响的珊瑚礁位于水深不足10公尺的浅水区。渔业局指出,白化是珊瑚对环境压力的自然反应。水温升高等压力往往导致珊瑚白化,大规模白化则表明海水温度长期高于正常年均温度,造成大面积的多种珊瑚广泛出现白化现象。渔业局将与沙巴、砂拉越、当地研究员及非政府组织合作,成立马国珊瑚白化应对委员会(MCBRC),以收集信息及采取行动应对珊瑚白化。白化珊瑚恢复过程,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时间。“如果白化程度超过(珊瑚礁总面积)八成,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可能包括暂时限制民众进入受影响的珊瑚礁区,以保护受影响的珊瑚。但渔业局向所有利益相关方保证,当局将尽可能减少这些可能干扰旅游活动的干预措施。”渔业局呼吁岛屿海洋公园旅游业者控制参与水上娱乐活动的游客数量,以减少对珊瑚礁的压力。当局也希望游客避免与珊瑚任何物理接触,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并妥善处理垃圾。2024年6月23日9:12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