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潘功胜: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日下午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答问中表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需要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的空间。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实现了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目标相匹配。(澎湃)

封面图片

【潘功胜: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差趋于收敛,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

【潘功胜: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差趋于收敛,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2023年,面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人民银行立足国内经济发展,两次下调政策利率,还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人民银行、外汇局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基本稳定。总的看,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差趋于收敛,这样一个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客观上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宽货币政策空间。(中国网)

封面图片

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中国货币政策总体稳健

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中国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和通胀形势,中国货币政策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相较于美国联储局或主要经济体利率大幅变化,中国货币政策总体稳健。王一鸣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联储局激进加息的节奏下,中国货币政策没有简单地跟随,而人民币汇率亦继续推进市场化,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他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在收紧及放松都相对审慎,又指资本回流美国态势仍没有变化,联储局加息外溢效应还会持续。对于大多数央行是否需要调高2%的通胀目标,王一鸣认为,不少央行已经作出承诺,目前调整目标会令市场预期发生较大变化,至少现在不能变动。他提到,过去市场通常从需求端考量通胀,但现时逆全球化、制造业回流、供应链中断等,为供给端带来更多冲击,评估是否调高通胀目标需要作出更深入讨论,以及考虑不同因素。2023-09-2211:20:36

封面图片

易纲:中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较有力

易纲:中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较有力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较有力。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近年人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相对稳定。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及下行压力,稳健货币政策及时加大实施力度,宏观政策力度把握比较合适,既有力支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又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物价形势基本稳定。易纲介绍,2018年以来,内地降准13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到大约8%,共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0.8万亿元,人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在38万亿元到40万亿元之间。而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从2017年末近170万亿元,增加到现在260多万亿元,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比较稳固。他指出,近几年,人行综合运用降准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主动投放和调节流动性,与过去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货币政策自主性明显增强。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易纲表示,人行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2-11-2123:52:41

封面图片

【LPR继续“按兵不动”,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改变吗?】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方向,潘功胜提到,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

【LPR继续“按兵不动”,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改变吗?】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方向,潘功胜提到,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货币政策框架从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型,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志。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美、欧、日央行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都曾出现过金融脱媒加速,数量目标可控性、可测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相关性下降的过程,并逐步淡化数量中介目标,转向价格型调控。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经济日报)

封面图片

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稳增长 业界认为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空间

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稳增长业界认为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空间据证券日报,中国人民银行11月27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在货币政策主基调上,《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与《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逆周期调节”不同,《报告》将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并列,且明确要“更加注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主要源于三季度宏观经济复苏动能转强,“预计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但当前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过程,接下来为推动经济将继续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稳增长取向,继续用力。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