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风物长宜放眼量 A 股正聚力成 “多”

证券时报:风物长宜放眼量A股正聚力成“多”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复苏承压,世界经济面临高通胀,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袭扰下,A股市场走出了明显的震荡行情,不断考验着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此次调整后,社保基金对股票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将可达到40%,按照2022年社保基金资产总额1.85万亿元计,意味着A股市场有望获得最高7400亿元资金(含存量)加持,这无疑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形成有利支撑。在当前的时点上,“国家队”进场的步伐已势不可挡,多头力量不仅因此信心回升,行动也更趋一致、坚决。尽管一时承压,但在经济“大盘”趋势企稳向上的引领下,A股市场终究会凭借做多力量的壮大而“守得云开见月明”。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证券时报评论:流动性环境宜松不宜紧】

【证券时报评论:流动性环境宜松不宜紧】10月24日,衡量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松紧程度的核心利率——存款类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再度上行,较同期政策利率高过20个基点。随着资金利率向上攀升,市场对于为何资金面会趋紧的讨论也多了起来。目前DR007偏离政策利率的幅度已经不小,在当前经济回升仍在爬坡过坎、市场信心仍需提振的关键时期,流动性环境宜适度宽松不宜紧,#央行有必要通过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规模,甚至是再度降准等方式,推动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收敛。

封面图片

证券时报:为何借壳传闻屡屡刺激 A 股投资者神经?

证券时报:为何借壳传闻屡屡刺激A股投资者神经?近来,“超聚变借壳上市”传闻扰动A股市场,包括安彩高科、棕榈股份、三晖电气等在内的多家河南上市公司股价连续大涨。多数股票遭遇爆炒的公司则明确经营正常,对于二级市场股价的过热“有点懵”。这并非“超聚变借壳上市”传闻首次搅扰市场。去年10月,市场就传出“超聚变重组”传闻,彼时股价异动的荣科科技就明确传闻信息与事实不符。数月之后,同一传闻卷土重来,并且波及面还有所扩围。这一轮“超聚变借壳上市”传闻导致的A股部分公司股价大涨,目前来看大概率仍是“阶段性的非理性投机炒作”,其中伴生的股价短期过热风险,有必要及时充分地向投资者揭示。从另一个视角看,资金对于“超聚变借壳上市”概念股的竞逐,反映了对于优质资产的热盼。这也昭示,A股市场乃至实体经济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封面图片

【证券时报:10年期国债再破2.5%,稳预期政策应多出早出】

【证券时报:10年期国债再破2.5%,稳预期政策应多出早出】1月9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时隔近三年再度下破2.5%关口。新年伊始,受降息预期增加、股市走弱等因素影响,利率债收益率一路下探,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10年期国债被看作各类资产收益率之“锚”,当前债市一致看好利率中枢会继续下行,背后也反映出市场对经济自发修复动能不足的担忧,这与对逆周期政策加力的期待互为镜像。归根到底,股债汇等大类资产的不同演绎,可以看作是市场对经济预期的“晴雨表”,既然市场用资金交易表达对未来经济的看法,政策也应及时予以回应,多出早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增强市场的信心和底气。

封面图片

证券时报:股市 “小作文” 兴风作浪 莫让小道消息左右市场

证券时报:股市“小作文”兴风作浪莫让小道消息左右市场证券时报发布文章,近期,随着市场活跃度提升,股市“小作文”又开始兴风作浪,并引起部分公司股价剧烈波动。通过散播相关消息,希望能够影响股价的涨跌,方便自己进出,窃夺私利。这种牟利行为,除了对其他投资者可能造成伤害外,对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也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实际上,在2022年底,中央网信办秘书局、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印发了《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上述《方案》提到,要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全面自查,及时清理处置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的机构、未登记为证券投资咨询从业人员的个人提供证券投资建议等涉非法荐股的信息和账号,以及编造传播虚假证券信息、蛊惑交易等涉股市“黑嘴”和仿冒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工作人员的信息和账号。

封面图片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A 股处于底部区域渐成共识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A股处于底部区域渐成共识可以预期,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功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证监会加快推进投资端、融资端和交易端改革,从扩大资本市场资金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多个维度提振投资者信心,活跃资本市场。随着有利因素不断积累,A股处于底部区域渐成共识。但不可回避的是,市场走势是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仍需凝聚共识,用尽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风物长宜放眼量。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这一重大任务,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制度供给。随着改革落地生效、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创新资本作用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也将水到渠成。

封面图片

中国四大证券类官媒力挺A股

中国四大证券类官媒力挺A股中国股市沪综指昨日重挫2.6%至五个月低位,单日更是创下一年半最深跌幅。中国国内两大证券类报纸官媒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周三头版双双刊文,前者援引专家指出“不宜对市场下跌反应过度”,A股政策面资金面均有支撑;后者援引机构分析认为A股风险偏好修复反弹可期。据路透社报道,证券日报和中国证券报亦没有缺席,其中又以证券日报的题目“挺起A股的脊梁”最为醒目;中证报则援引多家一线私募的最新解盘观点称,在市场情绪持续积累的背景下,A股市场出现单日调整也在情理之中,但进一步“跟跌”的机率不大,有望走出独立行情。沪综指周二收盘跌2.6%至五个月低位,创下逾18个月单日最大跌幅;沪深300指数挫2.3%。深圳创业板指数则收低2.7%,失守3000点大关,为去年五月来首次。上证报文章写道:“不宜对股市下跌反应过度,当前A股在政策面、资金面均有较为坚实的支撑,经济‘稳增长’态势明确,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多数机构对节后市场也并不悲观,认为A股“市场底”正渐行渐近。证券时报文章亦指出,短期外围市场成为扰动A股的最重要因素,无论是美联储加息还是地缘政治波动,都对市场情绪造成了冲击。文章称,但是不少机构认为,很多股票已进入业绩和估值较为匹配的区间,性价比逐步显现,而且政府还有很多稳增长的工具没有动用,“当前位置不用恐慌。”具体到策略应对和交易操作层面,中证报称,相关受访私募普遍提示,从2020年第一季度海外股市暴跌后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当前A股投资者更应当关注市场在盘中调整时的介入机会。证券日报文章也写道,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因此呼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等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发布:2022年1月26日9:46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