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酱油重新贴标销售?上海市监局通报一篡改食品标签案:罚没 99 万

过期酱油重新贴标销售?上海市监局通报一篡改食品标签案:罚没99万“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12月14日通报一起篡改食品标签案:据群众举报,某企业对已过期的酱油进行重新贴标(篡改生产日期、保质期)后,以每瓶10元的单价对外进行销售。接报后,杨浦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在共青路仓库内查获大量过期预包装食品29个品种,共计1500余箱。经查,当事人作为食品经营者未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反而以食品未打开不会变质为由,大肆招录临时工分人分批次对涉案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行篡改后,继续销售给食品经销商。截至案发,共销售涉案货品13348件,货值金额达到132510.4元;待篡改的过期货品,共计21599件。杨浦区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予以立案调查。案发后,执法人员立即要求当事企业对下游经营者问题产品进行召回并销毁。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没收相关工具设备,并处以罚没款99万余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食品企业优化标签标识 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食品企业优化标签标识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据央视新闻,记者今天了解到,针对消费者反映预包装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好找、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推动食品企业积极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鼓励食品企业在预包装食品最小销售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显著标注;最小销售包装有多层的,在其最外层包装上标注;采用“见包装物某位置”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其位置应当清晰明显、描述准确、易于查找。

封面图片

中国一年内查处16万逾起农村假劣食品案

中国一年内查处16万逾起农村假劣食品案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政府机构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这一年间,共查处了16万2000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天(17日)在网站上公布,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20年10月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16.2万件,罚没款14.8亿元(人民币,下同,3.14亿新元),查扣违法产品4369吨,吊销许可证96件,从业资格限制155人,对直接责任人罚款1728万元,公安机关侦办涉嫌犯罪案件1912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和农业农村部也披露多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件,包括浙江省金华市一家公司,将一批临近保质期的食用油打开包装后装入新包装中,并标注新生产日期,作为新油销售;北京一个库房被当场查获涉嫌假冒“全聚德”包材近2000个;天津市一家公司售卖仿制的百事可乐浓缩糖浆277箱等。案情较为严重的则包括重庆市的制售假酒案,以及杭州市的有毒有害牛百叶系列案,其中14名嫌犯在假酒案中落网,现场查获假酒原液2吨、假冒大众品牌白酒1.5万瓶、假酒包材8万余套。至于有毒有害牛百叶系列案,则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现场查获非法添加甲醛等非食用物质的牛百叶4吨,案值200余万元。发布:2022年1月17日7:00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