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出“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平滑信贷波动”等要求后,即将到来的2024年信贷“开门红”受关注度有所降温。多位受访

在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出“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平滑信贷波动”等要求后,即将到来的2024年信贷“开门红”受关注度有所降温。多位受访的银行业人士透露,年底银行虽然仍在梳理明年年初的贷款投放项目的储备情况,但不会刻意压慢年底放款节奏留作冲刺明年信贷“开门红”。亦有分析观点认为,明年信贷社融投放或呈现量稳速降特点,一季度出现明显信贷“脉冲”的可能性降低,新增贷款有望较去年同期保持平稳,甚至不排除出现同比少增的可能性。(证券时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多家银行超额完成 “开门红”,信贷投放 “量稳质升”

多家银行超额完成“开门红”,信贷投放“量稳质升”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及分支机构已完成首季“开门红”。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一季度信贷规模整体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考虑到去年2月、3月新增贷款基数较高,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可能略低于2023年同期。“信贷有效需求虽有上升但仍显不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疲软。”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叠加2023年基数效应较高,信贷需求指数明显下滑,因而信贷同比增速预计2024年一季度将有所回落。预计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可能在9万亿元至9.4万亿元,同比下降1.3万亿元至1.7万亿元。新增贷款或同比少增背后,是信贷投放节奏的变化。记者采访获悉,银行信贷投放开始逐步打破“大小月”传统模式,信贷投放更加注重效率而非规模,与市场需求同频,平稳增长,从而实现“量稳质升”。(上海证券报)

封面图片

中信银行陆金根:一季度 “开门红” 信贷投放提前完

中信银行陆金根:一季度“开门红”信贷投放提前完中信银行业务总监陆金根3月22日在中信银行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对公信贷需求也呈现回升态势。中信银行自年初以来的信贷投放态势很好,一季度“开门红”信贷投放已经提前完成。从投放项目的来源领域看,主要是在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企业、制造业、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这些领域的储备量和投放量占比都超过七成。

封面图片

据中证报头版头条文章,接近人民银行人士表示,所谓“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就是希望1月“开门红”时点或3月、6月等贷款“大月”不

据中证报头版头条文章,接近人民银行人士表示,所谓“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就是希望1月“开门红”时点或3月、6月等贷款“大月”不要“冲太猛”,适度向前后贷款“小月”进行平滑,通过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提升经济恢复发展的稳定性。结合“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指导思路,专家认为,未来银行信贷投放的季节性波动将更趋平滑。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说,从过去五年数据看,一季度至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量平均比例分别为35.7%、25.0%、22.1%、17.2%。“强化宏观调控,重视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未来信贷投放周期性特征会减弱,部分明年贷款额度或提前至今年投放。”他说。

封面图片

“开门红” 变身 “春季攻坚战” 银行多途径寻觅增量

“开门红”变身“春季攻坚战”银行多途径寻觅增量信贷“开门红”,是商业银行每年一季度的头等大事。2024年的信贷“开门红”有些特殊:一方面,各家银行要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实现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平滑信贷投放月度波动。双重因素叠加,银行“开门红”迎来了新的考验。记者调研发现,不少银行已经淡化了“开门红”的概念,更多强调“春季攻坚”,或者降低了考核要求。当前,各家银行正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不仅在争取更低利率存款,而且通过挖掘新需求,获取更多优质信贷资源。(上证报)

封面图片

1 月新增信贷或落于单月第二高点 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将更加均衡

1月新增信贷或落于单月第二高点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将更加均衡历年1月都是银行力争“开门红”的信贷投放大月。今年,在把握好新增信贷均衡投放的基调下,开年信贷数据会呈现什么特点?多位机构人士预测,1月新增信贷在4.5万亿元到4.7万亿元的区间,略弱于去年1月创下的单月历史新高“4.9万亿元”,有望成为单月新增信贷数额的第二高点。“今年信贷投放节奏将趋于平稳。”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1月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将为宽信用奠定总基调,可能成为市场行情的“胜负手”。但中长期看,不必对信贷月份间的大幅波动过度解读。

封面图片

2024年开年以来,一批A股上市银行密集发布机构调研公告,银行接受调研的记录显示,2024年银行信贷投放“开门红”表现、全年资产

2024年开年以来,一批A股上市银行密集发布机构调研公告,银行接受调研的记录显示,2024年银行信贷投放“开门红”表现、全年资产摆布规划以及信贷资产质量仍然是调研机构关注的话题。总体来看,多家中小银行对信贷投放和资产质量均保持乐观。作为经济活跃度较高的江浙沪“包邮区”,该区域上市银行接受机构调研的占比较大,达到七成。其中最受调研机构关注的是苏州银行,总调研次数为12次,2024年以来短短一个多月已有46家机构“光临”该行。此外,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均接受20家以上的机构调研。(证券时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