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总量稳中有升,汽车电动化持续渗透

东吴证券:总量稳中有升,汽车电动化持续渗透2024年为汽车电动智能切换落地之年,同时也是出口全面铺开之年。1)总量稳中有升,电动化持续渗透,上游成本下降和智驾全新卖点驱动油电切换加速;2)新能源车企格局继续演绎“多强”方向,尾部淘汰加快:软件主导的智驾变革对车企“数据闭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更卷的竞争态势对车企“经营闭环”的迭代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淘汰赛加快落子;3)智驾与出口为两大重点方向,智能化迭代加速行业淘汰,全球化出口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广发证券:需求季节性增长 煤价或延续稳中有升趋势

广发证券:需求季节性增长煤价或延续稳中有升趋势广发证券研报表示,供给延续低位+迎峰度夏来临,供需面或趋于平衡略偏紧。(1)动力煤:根据Wind,4月中旬以来,动力煤价企稳回升。6月以来华北地区高温持续,而南方地区雨水天气持续偏多压制电煤需求,但上周电厂日耗开始提升,预计后期随着气温继续升高,日耗将继续提升,供需或趋于平衡略偏紧,煤价有望稳中上行。(2)炼焦煤:6月以来港口和产地主焦煤价格小幅回落。虽然终端需求将进入季节性淡季,但供给端制约尚存,同时焦煤各环节库存水平较低对煤价形成进一步支撑,而下半年随着各项政策落地,焦煤价格具备向上弹性。板块或受益于煤价逐步企稳回升。预计随着季节性需求提升,宏观预期向好,电力和非电需求均有提升空间。加之,产地安监维持常态化,煤价或延续稳中有升趋势。二季度各公司产量预计平稳回升,尤其山西、河南等区域产量预计回升明显,业绩预计稳步向好。

封面图片

中信证券:医美上下游龙头有望延续增长,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中信证券:医美上下游龙头有望延续增长,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中国头部医美上游生物材料公司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普遍提升。从生物材料看,再生材料&重组胶原等新材料产品收入高增速,HA&肉毒毒素分化。优质生物材料产品或具广阔出海潜能。从各上市公司在研管线看,新材料、新技术、新适应症储备增多,预计2024年有望新获批约10+款产品,建议把握新品周期。从下游终端机构看,收入稳健增长、龙头盈利能力提升,发展策略分化。展望2024年,医美上下游龙头有望延续增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稳中有升;重点在研管线获批落地推动公司/行业发展。

封面图片

华创证券:宁德时代 23 全年业绩大涨,全球市占率稳中有升

华创证券:宁德时代23全年业绩大涨,全球市占率稳中有升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宁德时代(300750.SZ)23全年业绩大涨,Q4利润环比稳健上升。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作为龙头企业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首款采用磷酸铁锂4C神行超充电池预期在23年底量产、24Q1装车,阿维塔、奇瑞等已官方宣布将配套搭载神行超充电池。储能方面,公司坚持“核电级”安全理念,相继推出了EnerOne、EnerOnePlus、EnerC后,又发布了更高集成度、更具经济性的EnerD。新技术和新产品放量有望全面引领电池市场,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会更具优势。公司作为电池行业龙头,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行业领先,全球市占率稳中有升,给予公司2024年20xPE,目标价为209.45元,维持“强推”评级。

封面图片

葡萄酒上市公司 2023 年业绩出炉:头部酒企稳中有升 “竞合共生” 做大行业 “蛋糕”

葡萄酒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出炉:头部酒企稳中有升“竞合共生”做大行业“蛋糕”截至4月28日,A股5家葡萄酒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全部揭晓,合计实现营收60.39亿元,同比增长9.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2.67亿元,同比增长144.06%。观察上述财报可见,葡萄酒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化明显。2023年,仅两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ST莫高、ST通葡、威龙股份3家酒企均有不同程度亏损。

封面图片

中原证券:智能化重塑行业格局,汽车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原证券:智能化重塑行业格局,汽车行业集中度提升12月5日消息,中原证券研报指出,智能化重塑行业格局,汽车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纷纷入局汽车智能化产业链,车企加速由传统的垂直分工产业链经营模式转变为生态圈式分工。对于一些智能化进展较慢,品牌、产品影响力有限的车企销量承压,竞争格局头部集中高阶智驾落地再加码,助推软硬件迭代升级。政策推进L3+智驾技术落地,高阶智能驾驶对于软件算法和硬件性能要求提升。车企聚焦AI大模型的应用,国内新能源品牌纷纷推进城市NOA量产落地,以城市NOA为代表L2+功能搭载价位持续下行。2024年智能化变革之年,全球电动化长期趋势确定,智能化赋能,新能源渗透率仍将持续增长,行业成长驱动力明显,自主品牌需求持续向上。

封面图片

2023年 新能源汽车还能持续火爆吗?

2023年新能源汽车还能持续火爆吗?文《财经》记者王静仪郭怀毅李皙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延续了此前一年的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5.6%。中国坐稳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根据日本MarkLines公司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新能源领域,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到全球的40%,美国为30%,欧洲各国的总和约为20%,作为全球数一数二汽车大国的日本,占比却还不到5%。其中,自主品牌市占率近半、新能源车渗透率近三成等几项数据的新高,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借助新能源的东风,打破了售价天花板,夺走了合资乃至豪华品牌的传统客户,实现了品牌向上的突破。不过经历了狂飙突进的两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对《财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会继续增长,但增速会大幅放缓,业内普遍增速会从100%回落到30%左右。光鲜的销量数字之后,仍有值得警醒的行业现实:新投入的产能遇到缩水的增幅,叠加不断涌入的电动新产品,供需端存在失衡的风险。对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声量渐微的合资品牌来说,必须加速推陈出新,赶上时代变革的浪潮;对于声势浩大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新的一年必须抓紧谋求盈利,不再赔钱赚吆喝,让企业早日可持续发展。自主品牌借势持续向上自从中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合资时代以来,自主品牌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从未问鼎过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冠军。但在2022年,这一历史终于被改写。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以180.4万辆的成绩力压一汽-大众(含大众、奥迪和捷达三个品牌)177.9万辆,斩获了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冠军。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49.9%,创下近年来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为比亚迪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新能源汽车。对于比亚迪来说,燃油车的销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3月,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停产燃油车的传统汽车企业,专注于EV纯电动和DM插电混动车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财经》记者表示,2022年高企的油价,是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推手之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新能源汽车最多的15家车企中,有11家自主品牌车企上榜。其中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和长安汽车的年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同比增速均实现翻倍。其余4家中,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为合资车企,特斯拉为外商独资车企。具体从车型来看,自主品牌也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提供给《财经》记者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上险量最高的15款新能源汽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13个席位,特斯拉旗下的ModelY和Model3包揽余下两席。自主品牌不仅占据“量”的优势,和2021年相比,“质”也有提高。一个特征是,热销车型中售价低廉的微型电动车减少。在2021年的上险量前15名中,有5款微型电动车入围。2022年则只有3款,而且除了五菱宏光MINIEV依旧占据榜首之外,其余2款入围车型长安奔奔EV和奇瑞eQ的销量虽然都明显增长,但排名却也都出现明显下滑。取代微型电动车的是一系列售价更高的纯电产品。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市的最大赢家,入围车型从2021年的4席增至6席,车价集中在15万元至3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比亚迪汉的售价甚至高达33.18万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杰兰路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2年的单车成交均价升至16.7万元,已经超过了大众品牌的16.2万元。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自主品牌拿着新能源汽车,吸引了豪华品牌的燃油车主们的目光。据统计,极氪001增换购用户中,来自奔驰、宝马、奥迪品牌的用户占比达3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15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在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将进一步从哑铃形变成为纺锤形。新能源汽车不仅帮助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品牌向上,中国汽车出口也因此获益匪浅。“从2021年开始,中国出口的汽车单价就在上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很明显的体现,据我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单价已经维持在了约每辆3万美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财经》记者表示。合资车企要杀回马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进程中,自主品牌高歌猛进,合资车企好像集体缺席了这场盛宴。以燃油车时代执业界牛耳的大众汽车集团为例,虽然近年来不断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倾注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其市场份额却远未达到以往的高度。在2022年前11个月的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榜单中,没有一款来自大众在华合资企业的车型上榜。为什么会在新能源时代,合资车企的光环突然消失了?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财经》记者表示,合资企业也陆续推出了纯电车型,但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没有平移到电动车上。而且从投放的时间来看,合资车企的速度比较慢。目前主流合资车企在电动车的投放、品牌认知等方面,都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迥异于全球。”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坦言,美国车价还能伴随通胀水涨船高,相比之下,中国电动车售价太卷了。如今看来,传统豪华品牌并没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照搬了全球经验,自然产品和服务体系都会遭遇水土不服。虽然自主品牌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并不意味着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合资车企就没机会。在2022年,几乎所有的合资车企都在向中国市场投放最新的纯电车型。2023年,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攻势愈发明显。2023年1月,大众汽车集团在美国国家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正式向外界展示了ID.家族的首款纯电轿车——ID.7。同样在2023年,上汽通用将新推四款采用奥特能纯电平台的新车型;北京现代也将推出专属新能源车型;宝马拟推出创新BMWiX1、劳斯莱斯SPECTRE等纯电车型,年内有望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宝马近期亮相了BMW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在电动化的基础上混合现实交互界面,车外人机情感交互模块等强化乘员的驾乘体验。不仅如此,组织架构和营销渠道的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上汽大众已经重组对市场与销售部门,单独成立了专门负责ID.系列电动车的车型组部门,组织聚焦后,明显提振了销量。上汽大众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上汽大众的组织架构和经销商网络改革将在2023年继续深入。类似的改革还出现在上汽通用。上汽通用调整了凯迪拉克品牌的新能源销售渠道政策,预计在2023年将有超过200家凯迪拉克IQ新能源专区投入运营。别克纯电城市展厅预计达到58家,别克新能源专区将超过600家。沃尔沃将新设29家城市中心店。奔驰也表示将在2023年推出纯电车型专属整合服务产品并搭建自有高功率充电网络。一方面是新产品加速导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组织架构和渠道建设进一步贴近中国市场。在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看来,当传统品牌开始大量铺设直营门店和提升服务,同时新势力向下沉市场渗透时,双方在渠道上的交叉将慢慢增多,竞争也将变得更为广泛。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大部分的燃油车消费者还是比较保守,他们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046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046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