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投用 可提高目标产油层约 10% 采收率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投用可提高目标产油层约10%采收率今天(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洋石油水下生产核心装备——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在湛江海域投用,它的投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助力老油田“降递减”上迈出的新的一步,对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黄熠表示,北部湾原油采收率普遍在20%到30%,此次海底注水树的投用可以提高目标产油层约10%的采收率,也就是每1000吨的原油探明储量,可以多采100吨原油。(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投用今天(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洋石油水下生产核心装备——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在湛江海域

封面图片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投用:整体重量近22吨#抽屉IT

封面图片

中国自主研发首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正式投用

中国自主研发首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正式投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正式投入生产应用,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提升海洋油气装备一体化整体研发能力,推进海洋高端装备国产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在海洋油气地震勘探中,物探船通常使用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人工地震波穿透海底地层,在不同层位形成反射波,物探船再接收并记录这些反射波,通过计算使地层成像,从而推断出海底油气资源的分布。实现控制震源激发、接收勘探数据、解算定位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是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油气勘探精度具有重要作用。自主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是构建中国完整海洋油气勘探装备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海亮”拖缆采集系统、“海源”震源控制系统、“海途”综合导航系统以及“海燕”系列水鸟等多种复杂的水上和水下设备组成,能够完成震源激发、过程监测、数据接收、实时定位以及水下设备控制等海上油气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全过程。目前整套装备运行状态良好,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质量优异,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发布:2022年9月30日9:15PM

封面图片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CCS)示范工程项目在南中国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据财新网报道,中国海油集团星期四(6月1日)宣布上述信息。CCS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一种,即把二氧化碳从发电、化工、炼钢等过程中分离出来,直接注入咸水层、枯竭油气层、煤床、盐床等地质体中,从而封存二氧化碳的过程。上述项目是为了封存伴随恩平15-1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开采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报道称,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所在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过7000吨,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达95%,若二氧化碳随原油一起被开采,不仅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会腐蚀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该项目目标是实现“岸碳入海”,即捕集陆上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罐车、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海洋中利用或封存。中国海油介绍,中国南部及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但这些地区陆域沉积盆地面积小、分布零散,不适宜封存;而海洋碳封存具有不占用土地、远离蓄水层、海水层阻隔等优势。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