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日报: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动力机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大程度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能。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两者要协同发力,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扩需求、稳预期的作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减缓全球经济衰退程度

中国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减缓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在多方不看好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情况下,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宁吉喆说,随着实体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将减缓全球经济衰退程度。据中新社报道,宁吉喆星期天(12月25日)以线上方式参加“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时,作出以上表述。他指出,中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过去三年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所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宁吉喆举例说,目前,中国粗钢年产量超过10亿吨,电子计算机年产量四亿多台,手机年产量十多亿台,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这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是中国经济实力历史性跃升的重要标志。他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前年、去年、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速,交通、物流、信息通信业增长较快,这得益于中国产业体系健全、市场主体灵活,能够迅速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生产方向,也充分表明实体经济增长在经济恢复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望未来,宁吉喆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欧美一些国家先工业化,又去工业化,然后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的老路,必须牢牢地把实体经济抓在手里,切实扭转脱实向虚倾向,引导各类要素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聚集发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质量、数量双提升。同时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宁吉喆相信,随着宏观政策落实到位,明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实体化发展和恢复性增长。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保持在30%左右,中国的恢复性增长也将减缓全球经济衰退程度,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25日以线上方式在上述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提醒,中国经济加大政策力度要把握好度,防止用力过猛带来的风险隐患。...发布:2022年12月26日8:51AM

封面图片

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

资源名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资源描述:本书辑录了厉以宁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40篇代表性论文,篇目由厉以宁先生亲自审定。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农业、工业改革,以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见解。这些文章都是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发展时期的精辟论断,是他对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不间断思考与研究精华,对中国今后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源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kzT2YM1dKnB

封面图片

李克强:中国经济增长正企稳回升 但经济运行仍面临风险挑战

李克强:中国经济增长正企稳回升但经济运行仍面临风险挑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星期四(2月23日)到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继续攻坚克难、接续努力,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新华社星期五报道,李克强强调,要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改革开放,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巩固当前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推动高质量发展。李克强说,发展改革委担负发展与改革职责,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要继续做发展的实干家、改革的攻坚者。去年为应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政府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发展改革系统积极提对策、抓落实,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头建立协调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既推动扩投资增消费稳就业,促进了去年底和今年初经济增长,又有利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协调机制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财政部考察时说,财政是庶政之母,财政部是为人民守国家的“钱袋子”,要继续打好财政账本的“算盘”。去年实施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等政策,帮扶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有力支撑了稳就业保民生。财政系统狠抓这一重大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发挥了特殊作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大了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李克强说,近年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应对接踵而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发展取得重大新成就。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创新宏观调控,不主要依赖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是把宏观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市场主体需求上,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公平普惠直接地支持他们纾困和发展,这也是放水养鱼,培植了税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持续大规模增加赤字,没有超发货币,为稳物价创造了宏观条件。这些年物价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看似容易却艰辛。...

封面图片

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星期六(4月8日)在中国官媒《经济日报》发文说,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他也强调,对经济增长而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未来的经济政策,一方面需要提升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消费者对收入增长的信心。这篇刊发在《经济日报》头版的文章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以高质量为导向的发展,在发展基础上实现高质量,这就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当前在创新方面具备三个优势。一是后发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除了原始创新,还拥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来源的后来者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奇迹,原因之一就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实行进口替代并转而出口,这方面的空间非常巨大。二是换道超车优势。以数字为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方兴未艾,其特性是新技术研发周期较短、人力资本投入较大。在新经济领域,中国不仅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而且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本雄厚、国内市场广阔,再加上产业配套齐全等条件,都有利于新技术取得突破和快速发展。这一优势较为独特,是其他一些国家在追赶阶段时所没有的。三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遭遇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外部打压遏制而被“卡脖子”的问题,是中国在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追赶时面对的困难。不过,中国大部分制造业还处于相对传统的领域,被“卡脖子”的可能性较低。在高新技术领域,一是技术一般为多个发达国家所拥有,二是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投入,突破后能带来多大利润取决于有多大的市场,中国拥有庞大市场规模,这是任何高科技企业取得技术突破之后获取利润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对于一些的确可能“卡脖子”的技术,可以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来攻关。林毅夫在文章中说,除了这些创新优势,中国还有人口质量红利的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有效劳动。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人口质量的红利随着新增劳动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减轻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挑战。...

封面图片

彭森: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彭森: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6月26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他表示,中国经济继去年实现5.2%的增长后,今年也实现了比较好的开局,一季度GDP增长5.3%,特别是出口出现了积极迹象。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全球都至关重要,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超30%,所以,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通过改革和高水平的开放,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为全球经济增长增长做出贡献。(贝壳财经)

封面图片

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三驾马车” 联袂发力 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彰显

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三驾马车”联袂发力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彰显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4.8%,较今年1月份发布的上期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5月底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5%,较前期预测值提升0.4个百分点。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此次世界银行上调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出预期。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足够韧性。(证券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