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 “控糖” 标上 “ABCD”,上海首批 4 家企业试点饮料分级标识

引导“控糖”标上“ABCD”,上海首批4家企业试点饮料分级标识为了帮助消费者快速简单地辨别饮品中的糖分等情况,近期,上海开始试点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记者走进一家茶饮店,发现店内的产品信息表上有一个显著的“小变化”:每个产品旁边多了B或者A这样的英文字母。这可不是商家随意添加的,而是上海市疾控中心根据每一款产品的综合营养信息,制定的一个推荐等第。上海市疾控中心介绍,“A、B、C、D”营养选择标识根据“非乳源性糖、非糖甜味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四种含量,对饮料进行的综合分级。例如,不加糖、不含奶的纯茶饮品属于A类;而中杯、少糖的奶茶是B类;部分风味果茶或风味咖啡属于C类;奶盖茶则属于C或D类。(看看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海首批4家企业试点饮料分级标识引导“控糖”

上海首批4家企业试点饮料分级标识引导“控糖”为了帮助消费者快速简单地辨别饮品中的糖分等情况,上海开始试点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上海市疾控中心介绍,“A、B、C、D”营养选择标识根据“非乳源性糖、非糖甜味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四种含量,对饮料进行的综合分级。例如,不加糖、不含奶的纯茶饮品属于A类;而中杯、少糖的奶茶是B类;部分风味果茶或风味咖啡属于C类;奶盖茶则属于C或D类。此前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已推出饮料营养分级。此次,上海率先在国内试点,是基于去年11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第二十六条:要在含糖饮料和酒精饮料的售卖区域来设置健康提示标识。目前,共有4家企业参与饮料分级标识首批试点,范围将从现制茶饮逐步覆盖到瓶装饮料外包装。——

封面图片

等级标签避开高糖饮品 上海试行饮料 “营养选择” 分级标识

等级标签避开高糖饮品上海试行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3月26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其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目前正在试行中。近期部分饮品的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出现了营养分级标识,通过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目前,共有4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包括现制茶饮、饮料食品等,今年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北京商报)

封面图片

上海部分饮料实行营养分级

上海部分饮料实行营养分级上海一些饮品实行“营养分级”,在饮料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出现了营养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的分级标识。据微信公号“上海疾控”星期二(3月26日)消息,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了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目前正在试行中。目前,上海共有四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今年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上海疾控介绍,“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最终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方便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更健康。2024年3月26日10:15PM

封面图片

上海部分饮料试行营养分级制

上海部分饮料试行营养分级制上海一些饮品实行“营养分级”,在饮料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出现了营养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的分级标识。上海疾控介绍,“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最终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方便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更健康。Via星雨盼线索:@ZaiHuabot投稿:@TNSubm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 ABCD该怎么选?

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ABCD该怎么选?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分级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按照它来选是否就意味着自己更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营养分级是怎么分的?营养分级标识,它是一种通过图形方式,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食品营养情况的标识,可以帮助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快速做出更健康的决策。“营养选择”标识饮料分级原则。图片来源:“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它们会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主要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界限值糖的界限值是 0.5,5和11.5。0.5g/100ml是我国现行预包装食品国标(GB28050-2011)里规定可以声称“无糖”的界限,5g/100ml是国标里规定可以声称“低糖”的界限。11.5是膳食指南中对高糖的分界,饮料含糖量≥11.5/100ml为高糖。非乳源性糖,意思是不是乳糖的糖。乳糖主要来自牛奶,也就是说,牛奶里的乳糖不算。非糖甜味剂,就是指我们常说的代糖、甜味剂,比如赤藓糖醇、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反式脂肪,A和B级所要求的≤0.3g/100ml也是现行国标里规定可以声称不含反式脂肪酸的界限。饱和脂肪的两个界限值是0.75g/100ml和2.5g/100ml。一般来说,糖少的、不用甜味剂的、脂肪少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少的,就是AB级的产品。如何看待?对于这个“营养分级”,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让大家在选择饮料时更加明确它们的营养价值;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只是形式主义,对实际健康状况并没有太大帮助。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营养分级”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营养分级”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饮料的营养价值,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加健康的抉择。从这一点上来看,它的出现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这个“营养分级”也可能有误判。例如:纯的鲜榨果汁,糖分都在5%以上,很多还超过11.5%,应该被归为C级或D级。全脂纯牛奶的饱和脂肪含量约有1.86g/100ml左右,应该被归为B级或C级。一款加牛奶的咖啡或者奶茶,牛奶多加一些,因为饱和脂肪,则可能会被评为B级或C级。这个分级表格里,美式咖啡是A,有的拿铁是C。其实,拿铁就加点牛奶,我觉得比美式还是要健康一些的,还能弥补钙的流失呢。这个分级还特别指出,不使用非糖甜味剂的才能是A级,意思是,只要用了代糖,就不能是A,可能是因为之前关于代糖的一些争议。然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指出:“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倡导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饮料替代饮用。”“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图片来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实,批准使用的代糖都是安全的,不加糖只喝白水茶水当然是最健康的,但是,如果想要甜味又不想要糖,代糖依然是目前最好的替代办法。毕竟我们吃东西、喝饮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求——享受美味和快乐。另外,“营养分级”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依赖它,更不把它当作健康的“护身符”或者“挡箭牌”。如果你觉得选了AB级就更健康,就可以放飞自我,敞开了吃甜点、吃红烧肉、吃炸鸡,最终也不一定有多健康。总的来说,上海饮料开始实施的营养分级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举措,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还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与需求,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和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健康。最后,还是想提醒大家,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还是合理搭配,适量饮食。在适量的前提下,还是可以享受奶茶、饮料等美味的。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目前,上海共有4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今年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后续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66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6639.htm

封面图片

全国首个饮料分级标识试行:按含糖量等分为A、B、C、D四级

全国首个饮料分级标识试行:按含糖量等分为A、B、C、D四级参与试点的企业在包装、菜单等处清晰标注分级标识。据企业反映,加标后,A、B等级产品销量占比明显提升。根据规定,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间、饱和脂肪在1.2克至2.8克之间的饮料属于C级,糖分超过10克、饱和脂肪含量2.8克以上则是D级。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对全市13个品牌、销量前三的奶茶,共计122款产品进行营养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最新试点的A、B、C、D分级,仅含糖量一项,93%以上标称“额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B级以上。将近一半“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C级以上。与此同时还发现,一杯奶盖茶的饱和脂肪含量,是人体一天摄入量的三分之一。虽然说分级制度并不是作为检验饮品合规的标准,但是却能让消费者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参考,方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643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6438.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