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稳步推进,关注产业链降本需求有望利好国产供应链

长江证券: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稳步推进,关注产业链降本需求有望利好国产供应链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多家机器人厂商展示人形机器人实际运用,产业量产化进程渐行渐近。人形机器人技术持续优化,若步入量产阶段需进一步关注产业链降本情况。目前人形机器人仍有价值量较大且加工、技术壁垒较高的部件,总体成本处于高位,下游厂商正积极探索降本方案。硬件降本方向优化,不改变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将有利于国产总成及零部件厂商。国内规模化优势明显,对于实现量产的零部件具备良好的降本能力,可以适配全球人形机器人量产释放节奏和降本要求。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举行,专家呼吁推进全产业链协同】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举行,专家呼吁推进全产业链协同】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举行。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高速发展的关键元年,本届峰会成为管窥这种预期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何实现“身体”与“脑子”并进、以及如何通过规模化量产做低价格扩围应用场景等,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各地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政策仍在加码,产业和政策暖风之下,业内开始更多关注产业玩家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进阶。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表示,政府引导、企业探索、全产业链协同、高校研发投入、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只有这样的全产业链协同,才能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进程。(证券时报·e公司)

封面图片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举行 专家呼吁推进全产业链协同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举行专家呼吁推进全产业链协同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举行。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高速发展的关键元年,本届峰会成为管窥这种预期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何实现“身体”与“脑子”并进、以及如何通过规模化量产做低价格扩围应用场景等,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各地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政策仍在加码,产业和政策暖风之下,业内开始更多关注产业玩家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进阶。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表示,政府引导、企业探索、全产业链协同、高校研发投入、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只有这样的全产业链协同,才能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进程。(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实探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总动员” 上演 产业链协同创新才有未来

实探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机器人总动员”上演产业链协同创新才有未来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举行。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高速发展的关键元年,本届峰会可谓上演了一场“机器人总动员”,是观察这种预期的一个重要窗口。记者现场探营发现,人形机器人整个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不过如何实现“身体”与“脑子”并进,以及如何通过规模化量产做低价格、扩围应用场景等,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各地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政策仍在加码,产业和政策暖风之下,业内开始更多关注产业玩家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进阶。

封面图片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热情高涨。据高工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中国在人形赛道的年均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中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热情高涨。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年均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为21.58亿元,到2030年达到近380亿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1%,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0.40万台左右增长至27.12万台。但从技术层面出发,仍有不少阻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拦路虎”。至于人形机器人量产难点,短期制约因素为技术,中期因素是成本,长期来看应用场景和生态的搭建是困扰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因素。(上证报)

封面图片

人形机器人进厂 “打工” 商业化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商业化前景广阔4月9日,记者在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上了解到,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丰富的技术积累,企业正紧锣密鼓开展产品验证,多款人形机器人小批量量产在即,产业链商业化前景广阔。值得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不断取得突破。近期优必选等企业宣布其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工厂“打工”。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仍需解决降低产品成本、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等问题。(中证报)

封面图片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 商业化前景广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商业化前景广据中证报,4月9日,在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上了解到,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丰富的技术积累,企业正紧锣密鼓开展产品验证,多款人形机器人小批量量产在即,产业链商业化前景广阔。值得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不断取得突破。近期优必选等企业宣布其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工厂“打工”。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仍需解决降低产品成本、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等问题。来源:格隆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