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俄联邦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达成多项共识:推动中俄大豆联合育种等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俄联邦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达成多项共识:推动中俄大豆联合育种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官微消息,3月26-28日,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大豆专家与俄联邦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齐聚黑河,就推动中俄大豆科技产业发展进行充分讨论,达成多项共识。“中俄大豆科技合作座谈会”上,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韩天富研究员、栽培与耕作中心主任宋振伟研究员与中俄双方专家就多项具体合作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多项共识:一是基于我国东北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近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在中俄两国分别设立作物系统长期定位试验,按照统一布局和方案,开展农业资源与生态观测,共享试验数据。二是推动中俄大豆联合育种。近期就两国大豆品种审定系统及审批流程进行交流,推动大豆新品种进入对方国家参加品种试验和审定推广。中俄双方通过共享南繁试验基地等途径开展合作育种。三是联合举办中俄大豆生物育种培训班,加强技术交流,培养青年骨干。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消息,3月26至28日,该所大豆专家与俄联邦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齐聚黑河,就推动中俄大豆科技产业发展进行充

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消息,3月26至28日,该所大豆专家与俄联邦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齐聚黑河,就推动中俄大豆科技产业发展进行充分讨论,达成多项共识。一是基于我国东北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近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在中俄两国分别设立作物系统长期定位试验,按照统一布局和方案,开展农业资源与生态观测,共享试验数据。二是推动中俄大豆联合育种。近期就两国大豆品种审定系统及审批流程进行交流,推动大豆新品种进入对方国家参加品种试验和审定推广。中俄双方通过共享南繁试验基地等途径开展合作育种。三是联合举办中俄大豆生物育种培训班,加强技术交流,培养青年骨干。(澎湃)

封面图片

达摩院联合农科院研发出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

达摩院联合农科院研发出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植物科学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Plant)刊载了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南繁研究院与阿里达摩院(湖畔实验室)联合研发出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实现了育种数据管理和分析、计算加速、AI预测亲本及优良品种的育种全流程整合。该平台的数据容量、运行速度以及数据安全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球已有23家科研机构率先使用。

封面图片

如何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科院专家答问

如何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科院专家答问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表示,受耕地和水资源约束,目前我国依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较为有限,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总的看,我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仍有较大潜力。专家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玉米、大豆、油菜平均亩产仍有提升空间。在不同地区,受种植制度、栽培模式、技术到位率等因素影响,也同样存在明显单产差异。单产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年农业农村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安排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等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同时,整合农业农村系统力量开展大协作、大攻关,集聚资源、集中力量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人民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耐盐大豆育种获重大进展 “科豆35”示范亩产超270公斤

中国耐盐大豆育种获重大进展“科豆35”示范亩产超270公斤中国耐盐大豆育种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获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研究团队成功选育的耐盐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系“科豆35”,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典型盐碱地上采用完全天然雨养方式进行示范种植,10月15日通过田间实收测产显示亩产为270公斤以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75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7547.htm

封面图片

“深交所・创享荟” 举办种业专场活动 助力种业科技振兴发展

“深交所・创享荟”举办种业专场活动助力种业科技振兴发展深交所聚焦服务种业科技振兴发展,举办第十六期“创享荟”活动,邀请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负责人,央企集团、民营龙头等优秀种业企业管理人,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种子协会等科研院所代表,以及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代表共70余人,围绕种业科技创新、市场发展与产业链升级、政策环境与产业支持等方面,共话资本市场助力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种业科技振兴发展。

封面图片

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团队所研发种子随神舟升空做实验

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团队所研发种子随神舟升空做实验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汉明团队期望大豆育种技术出现新突破,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支援下,与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及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合作,成功把团队研发的3种耐盐耐旱陇黄大豆品种种子,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升空,进行航天实验,以观察大豆种子在太空环境下诱发的变化。返航后,团队将对种子进行精密基因组检测,全面分析表征变化,借以了解大豆种子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诱变机理,期望为农业技术创新带来新突破,并探索未来种子进行太空旅行的可能性。连同早前由天舟六号飞船搭载的大豆根瘤菌,本港首个于太空进行空间搭载实验的农业研究项目全面展开。林汉明认为是香港农业科技研究的新里程,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期望研究可启发香港学生勇于突破,建立广阔视野。2023-05-3022:36:05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