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研究生不该变成导师黑工,师者不该成 “黑心老板”

央视网评:研究生不该变成导师黑工,师者不该成“黑心老板”4月10日,对于15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事件,北京邮电大学发布正式通报,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学生举报导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背后的无奈,根源还是在于导师与学生极不对等的权力结构。尽管各个学校都有导师的行为规范,但由于缺少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否好好带教,全凭导师自觉。不同导师带教的差异极大,因此,有人说:“读研就像开盲盒。”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该成了压榨学生的“黑心老板”。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导师不必是师父更不是老板

中国官媒:导师不必是师父更不是老板针对北京邮电大学15名学生联名举报自己的导师事件,中国官媒央视网星期天(4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导师就是导师,不必是“师父”,更不该是“老板”。文章说,北京邮电大学生联名举报导师看似是“极端”个案,背后折射的“导生关系”失序确属不争的事实。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导师在追求个人学术利益最大化时,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正“沦为”功利性的雇佣关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硕士、博士研究生成为科研廉价劳动力,给导师干活往往“不求回报”,成为导师的“黑工”。文章指出,早在200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院士,就曾公开批驳“科研老板”现象。但近20年过去,高校科研院所里的导师还是“老板”。特别是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每日考勤打卡、在实验室“九九六”,和普通打工族没什么区别。但如果纯粹是职场,你出钱我办事,彼此互不相欠、清清爽爽,倒也还好。可是,劳动法并不保护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的研究生。文章指出,尽管《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指出,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同时规定,对导师的师德失范行为,培养单位可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等措施,但现实是,这些规定很难落实。文章分析,导师对学生拥有绝对“权力”。学生何时开题、答辩、毕业,完全由导师直接决定;科研补贴给不给、给多少,也完全由导师说了算。如果想毕业、有补助,学生自然得听导师的话。此外,由于实验室环境相对封闭,导师“压榨”研究生时,“家丑”往往很难外扬;学生即便想“维权”,可有些“穿小鞋”行为,如拖延指导、拒绝签字等,导师也能以“是学生能力不足”轻易否认。文章还说,有时校方哪怕知道了,也宁愿“睁只眼闭只眼”。因为一个学术“大佬”会直接影响学科排名、国家实验室、国家课题基金和SCI论文等考核申报硬指标,高校也得罪不起,即便“闹大了”也倾向“轻拿轻放”。中国教育部曾要求,高校应建立师德监督体系、投诉举报平台,但人情、面子和利益捆绑,让高校对导师的监督制度往往流于纸面。...2024年4月14日5:28PM

封面图片

早前,北邮研究生集体举报导师曾短暂登上热搜,之后话题被封禁,PDF在微信中也无法打开和传播

早前,北邮研究生集体举报导师曾短暂登上热搜,之后话题被封禁,PDF在微信中也无法打开和传播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4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集体公开实名举报导师郑凤长期压榨学生导致多名学生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其中提到,除了精神压榨,人格侮辱和截留工资外,学生们还需要为其生活服务,包括长期代拿快递网购退货,照顾其女儿学习生活,帮助其女儿辅导作业完成竞赛等。甚至需要集体为其从食堂代购包子等via

封面图片

4月10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集体公开实名举报抗争成功。

4月10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集体公开实名举报抗争成功。当晚学校发布情况通报取消郑凤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给予降低岗位等行政处分。后续将按程序进行党纪处分。学校将为所有学生调换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全力保障学生们正常学习科研生活。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4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集体公开实名举报导师郑凤长期压榨学生导致多名学生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其中提到,除了精神压榨,人格侮辱和截留工资外,学生们还需要为其生活服务,包括长期代拿快递网购退货,照顾其女儿学习生活,帮助其女儿辅导作业完成竞赛等。甚至需要集体为其从食堂代购包子等via

封面图片

毒门独户丨​天津大学研究生怒写123页举报信,实名举报导师及女儿学术造假

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吕翔以一篇长达123页的举报信实名举报其原导师张裕卿及其女学术造假

封面图片

#吉林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在与亲人和这个世界告别之前,他在朋友圈写下了自己的死因并揭露其导师“只想捞钱”、“不管学生死活”

#吉林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在与亲人和这个世界告别之前,他在朋友圈写下了自己的死因并揭露其导师“只想捞钱”、“不管学生死活”他说:“我离开这个世界的直接原因:毕业课题是条死路。不仅没有创新,而且连合理的实验环境都没有。”“我也萌生过造假编数据蒙混毕业的想法,最后过不了我自己良心这一关。与其煎熬,不如离开。虽然我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但是至少我有良心。”今天,愤怒的吉林大学学生在微博发起#吉林大学无良导师逼死学生#话题。【网评】现代社会的导师研究生制度本质上非常接近地主农奴制度。

封面图片

中国研究生招生五年增幅超五成

中国研究生招生五年增幅超五成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五年来增幅超过五成,其中博士生招生增长65.7%,硕士生招生增长52.8%。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共招收研究生124.25万人,比上年增长5.61%。其中,招收博士生13.9万人,硕士生110.35万人。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比上年增长9.64%。其中,在学博士生55.61万人,在学硕士生309.75万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2017年研究生招生、在校生指标口径发生变化,招生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包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生。以2017年数据作为基数来看,2017年研究生招生80.61万人,其中,全日制69.19万人。招收博士生8.39万人,硕士生72.22万人。在学研究生263.96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6.2万人,在学硕士生227.76万人。到2020年,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66万人,比上年增加19.00万人,增长20.74%。2021年研究生招生117.65万人,其中硕士生招生首次突破100万大关,达105.07万人。第一财经梳理发现,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五年来增幅超过五成,达到54.1%。其中博士生招生增长65.7%,硕士生招生增长52.8%。一些高校集中的城市,研究生规模较大。数据显示,今年北京的28.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其他城市中,一些名校的研究生毕业人数也超过了本科生。比如南京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9563人,本科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3.01%;硕士毕业生占55.38%;博士毕业生占11.61%。同时,近年来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大幅增长。第一财经梳理历年报考数据发现,从2017至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为201万人、238万人、290万人、341万人、377万人、457万人。这意味着,相比2017年,五年时间内中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1.3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