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提出高频引力波探测新方案

我国科学家提出高频引力波探测新方案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高频引力波探测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案。他们认为,具有磁层的太阳系行星,比如地球和木星等,可以被用作探测高频引力波信号的巨型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现有的低轨道地球卫星数据,行星磁层系统已经能够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对高频引力波给出更强的限制,覆盖了大片之前未曾涉及的引力波频段。(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天体物理学家发现新的引力波探测方法 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天体物理学家发现新的引力波探测方法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科大物理系刘教授团队提出的突破性概念,可让地球磁层中的单个天文望远镜成为全球变暖信号的探测器。资料来源:香港科技大学在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刘涛教授的领导下,研究小组的创新方法可以利用行星磁层中现有的、技术上可行的天文望远镜成功探测高频引力波。这将为以有效和技术可行的方式研究早期宇宙和剧烈宇宙事件开辟新的可能性。引力波(GW)由各种天文现象产生,如早期宇宙的相变和原始黑洞的碰撞。然而,引力波的影响极其微弱,目前只能通过干涉测量法在相对较低的频段发现引力波。因此,利用全球升温潜能值观测宇宙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特别是在探测一千赫以上的高频段时,干涉测量法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刘涛教授和他的博士后研究员张晨博士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任静研究员合作,在最近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研究利用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效应:驻留在磁场中的全球瓦可以转化为潜在的可探测电磁波。通过利用行星磁层内的延伸路径,转换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产生更多的电磁波信号。对于具有宽视场的望远镜来说,由于这种行星实验室内的信号通量具有广阔的角度分布,因此探测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种创新方法可使单个天文望远镜充当全球变暖信号的探测器。通过组合多个望远镜,可以实现高频全球变暖频率的广泛覆盖,从兆赫兹到1028赫兹不等。这一频率范围相当于天文观测中使用的电磁波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前在探测GW时从未探索过的。这项研究对低地球轨道卫星探测器和木星磁层内正在进行的任务的灵敏度进行了初步评估。这项研究发表在今年3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随后,《自然-天文学》在5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星大小的实验室提供了宇宙学见解"的文章,重点介绍了这项研究。这强调了这项研究在为未来新型全球变暖探测技术研究铺平道路方面的重要意义。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10.1103/PhysRevLett.132.131402DOI:10.1038/s41550-024-02285-w...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772.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772.htm

封面图片

时空涟漪 - 科学家揭开引力波之间相互作用的秘密

时空涟漪-科学家揭开引力波之间相互作用的秘密当两个黑洞相撞时,其冲击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在地球上都能探测到。这些天体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它们的碰撞会在时空本身产生涟漪。科学家称这些涟漪为引力波。虽然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预言了引力波的概念,但物理学家直到2015年才在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上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现在,在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和其他几个联邦机构的支持下,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这些引力波,以及它们能告诉我们有关黑洞的信息。除了威力巨大之外,这些碰撞还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物理特性。为了准确,对它们的计算机模拟也必须非常复杂。模拟需要包括碰撞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黑洞相互螺旋上升、合并、变成一个扭曲的黑洞,然后沉降为一个单一的黑洞。这个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需要超级计算机来运行模拟。这张照片来自"模拟极端时空"(SimulatingeXtremeSpacetimes,简称SXS)合作项目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的模拟,照片中两个黑洞即将合并。当黑洞旋转在一起时,它们会在空间和时间上产生被称为引力波的涟漪。图片来源:SXSLensing/SimulatingeXtremeSpacetimesCollaboration然后,物理学家将这些模拟的数值数据与这一过程的模型进行比较。旧版本的模型显示引力波不会相互影响或相互作用。然而,科学家们怀疑这并不准确。试想一下,两个人相邻站在一个水池里制造引力波。如果每个人发出的波都非常小,那么这些波就有可能互不干扰。它们在相互影响之前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两个人都在制造大波浪,波浪就会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波浪。科学家们知道碰撞会产生强烈的引力波,因此认为它们会相互影响--只是没有显示出来而已。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哥伦比亚大学、密西西比大学、康奈尔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对这些数值输出进行了新的、更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引力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每个波都会导致其他波发生轻微变化。相互作用产生了具有各自独立频率的新型波。这些新的波比原来的波更小、更混乱、更不可预测。通过在模型中加入这一特征,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数值输出告诉他们的信息。LIGO利文斯顿实验室。资料来源:LIGO实验室在黑洞碰撞模型中加入这些相互作用将使模型更加精确。反过来,这些模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真实世界的观测结果。模型越精确,对解读来自LIGO的数据就越有用。此外,更好的模型还能帮助科学家弄清广义相对论是否是解释黑洞实际情况的正确理论。虽然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的著名理论广泛地解释了引力如何影响时空,但这一理论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黑洞的奇特性质仍有待确定。黑洞碰撞距离地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遥远得难以想象。虽然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引力波,但科学家们获得的数据和建立的模型每天都在扩展我们对这些不可思议现象的认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997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9973.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探测到了中子星与潜在黑洞在质量缝隙中碰撞产生的引力波

科学家们探测到了中子星与潜在黑洞在质量缝隙中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低质量间隙黑洞(深灰色表面)与中子星的凝聚与合并,颜色从深蓝色(每立方厘米60克)到白色(每立方厘米600千克)不等,凸显了中子星低密度物质的强烈变形。资料来源:I.Markin(波茨坦大学)、T.Dietrich(波茨坦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H.Pfeiffer、A.Buonanno(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2023年5月,就在LIGO-Virgo-KAGRA第四次观测运行开始后不久,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LIGO利文斯顿探测器观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该信号来自于很可能是一颗中子星与一个质量为太阳2.5至4.5倍的紧凑天体的碰撞。中子星和黑洞都是紧凑型天体,是大质量恒星爆炸后的致密残余物。这个名为GW230529的信号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的质量较大。它处于已知最重的中子星和最轻的黑洞之间可能存在的质量差距之内。引力波信号本身并不能揭示这个天体的性质。未来对类似事件的探测,特别是那些伴随着电磁辐射爆发的事件,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LIGO科学合作组织副发言人杰斯-麦基弗博士(Dr.JessMcIver)说:"这次探测是我们从第四次LIGO-Virgo-KAGRA观测运行中获得的第一个令人兴奋的结果,它揭示了中子星和低质量黑洞之间的类似碰撞的发生率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高。"由于只有一个引力波探测器看到了这一事件,因此评估它是否真实变得更加困难。这幅图像显示了低质量间隙黑洞(深灰色表面)与中子星的合并,颜色从深橙色(每立方厘米100万吨)到白色(每立方厘米6亿吨)不等。引力波信号用一组正偏振的应变振幅值表示,颜色从深蓝色到青色不等。资料来源:I.Markin(波茨坦大学)、T.Dietrich(波茨坦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H.Pfeiffer、A.Buonanno(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检测技术的进步ICG的研究软件工程师GarethCabournDavies博士开发了用于在单个探测器中搜索事件的工具。他说"通过在多个探测器中看到事件来证实事件是我们从噪声中分离信号的最强大工具之一。通过使用适当的背景噪声模型,即使在没有其他探测器支持我们所看到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判断出一个事件"。在2015年探测到引力波之前,恒星质量黑洞的质量主要是通过X射线观测发现的,而中子星的质量则是通过无线电观测发现的。由此得出的测量结果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范围,两者之间的差距约为太阳质量的2到5倍。多年来,有少量测量结果蚕食了这一质量差距,天体物理学家对此仍有很大争议。最新研究结果的影响对GW230529信号的分析表明,它来自两个紧凑型天体的合并,其中一个天体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2到2.0倍,另一个天体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两倍多一点。虽然引力波信号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确定这些紧凑的天体是中子星还是黑洞,但看起来较轻的天体很可能是中子星,而较重的天体则是黑洞。LIGO-Virgo-KAGRA合作组织的科学家们确信,较重的天体就在质量差距之内。引力波观测现在已经提供了近200个紧凑天体质量的测量值。其中,只有一次并合可能涉及质量鸿沟紧凑天体--GW190814信号来自黑洞与一个紧凑天体的并合,该天体的质量超过了已知最重的中子星,而且可能在质量鸿沟之内。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SylviaBiscoveanu博士说:"虽然之前已经报道过引力波和电磁波中存在质量间隙天体的证据,但这个系统尤其令人兴奋,因为它是首次引力波探测到与中子星配对的质量间隙天体。对这一系统的观测对双星演化理论和紧凑天体合并的电磁对应理论都有重要意义"。正在进行和未来的观察第四次观测运行计划持续20个月,其中包括几个月的间歇期,以便对探测器进行维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进。截至2024年1月16日,也就是当前的间歇期开始时,总共发现了81个重要的候选信号。GW230529是经过详细调查后公布的第一个候选信号。第四次观测运行将于2024年4月10日恢复,LIGOHanford、LIGOLivingston和Virgo探测器将同时运行。观测运行将持续到2025年2月,不会再有中断观测的计划。在观测运行继续进行的同时,LIGO-Virgo-KAGRA的研究人员正在分析运行前半段的数据,并检查已经确定的其余80个重要候选信号。到2025年2月第四次观测运行结束时,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总数将超过200个。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728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7286.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提出搜寻暗物质的新方法

科学家提出搜寻暗物质的新方法自暗物质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未能探测到它,即使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部署了多个超灵敏粒子探测器实验也无济于事。现在,美国能源部(DOE)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利用量子设备寻找暗物质的新方法。SLAC物理学家丽贝卡-利恩(RebeccaLeane)是这项新研究的作者之一,她认为大多数暗物质实验都在寻找银河系暗物质,这种暗物质会直接从太空发射到地球上,但另一种暗物质可能已经在地球周围徘徊了很多年。利恩说:"暗物质进入地球后,会四处弹跳,最终被地球的引力场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化暗物质的密度会比少数松散的星系粒子更高,这意味着它更有可能撞上探测器。不幸的是,热化暗物质的移动速度要比银河系暗物质慢得多,这意味着它传递的能量要比银河系暗物质少得多--传统探测器可能无法看到。"有鉴于此,利恩和SLAC博士后研究员阿尼尔班-达斯找到了SLAC的科学家诺亚-库林斯基,他是一个新实验室的负责人,主要研究用量子传感器探测暗物质。库林斯基说,科学家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冷却系统不完善或环境中存在热源。但他说,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如果我们实际上有一个完美的冷系统,而我们无法有效冷却它的原因是它不断受到暗物质的轰击呢?"达斯、库林斯基和利恩想知道,超导量子设备是否可以重新设计为热化暗物质探测器。根据他们的计算,激活量子传感器所需的最小能量足够低,约为千分之一电子伏特,因此它可以探测到低能量的银河系暗物质以及悬浮在地球周围的热化暗物质粒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暗物质是量子设备失灵的罪魁祸首--只是说它是可能的,下一步就是要弄清楚他们能否以及如何将敏感的量子设备变成暗物质探测器。因此,有几件事需要考虑。首先,也许有更好的材料来制造这种装置。利恩说:"我们一开始考虑的是铝,这只是因为铝可能是迄今为止用于探测器的特性最好的材料。但事实可能证明,对于我们正在研究的质量范围和我们想要使用的探测器类型,也许有更好的材料。"利恩说,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热化暗物质与量子设备的相互作用不会像银河系暗物质被怀疑与直接探测设备的相互作用那样。在这项研究中只是考虑了暗物质进入并直接弹开探测器的简单情况,但它还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例如,其他粒子可能与暗物质相互作用,改变探测器中粒子的分布方式。"这就是在SLAC工作的好处之一。我们确实有相当多样化的小组在从事许多不同的科学研究,我觉得这个项目是SLAC研究的一个非常好的协同效应。"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97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970.htm

封面图片

“中国天眼”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关键证据据中新社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这项纳赫兹引力波研究重要成果论文,星期四(6月29日)在中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RAA)在线发表。作为引力波的一种,对频率低至纳赫兹的引力波进行探测,将有助于天文学家理解宇宙结构的起源,探测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天体即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演化及并合过程,也有助于物理学家洞察时空的基本物理原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说,后续将充分发挥FAST脉冲星测时精度国际领先优势,加快纳赫兹引力波探测科研攻关,积累更长期的观测数据,逐步发表更高精度的探测结果,打开人类利用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宇宙的新窗口。同时,该台还将积极推进FAST扩展和升级,基于脉冲星测时阵列方法,实现纳赫兹引力波事件的常规观测,从而建成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并开启更高灵敏度和更高分辨率的低频射电观测研究新纪元,将中国加快建设成为引力波天文和射电天文强国。——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提出或能像探测流星一样寻找暗物质的新方法

科学家提出或能像探测流星一样寻找暗物质的新方法尽管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的85%,但它仍难以被直接探测到。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寻找暗物质,通过将地球的大气层作为一个巨大的探测器来探测像流星一样在空中流动的暗物质粒子。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875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875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