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叶县一人工河道检测出有机氟化合物超标

日本千叶县一人工河道检测出有机氟化合物超标据《东京新闻》17日报道,日本千叶县和该县柏市于16日公布了对人工河道“金山落”的水样检测追加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在11个调查点的水样检测中,7个地点的有机氟化合物超过了日本政府的临时指南值(50纳克/升),最高值为指南值的36倍,达到1800纳克/升。调查于3月11日进行,在超标的7个地点中,位于柏市的海上自卫队航空基地东北侧水渠检测到1800纳克/升,东南侧水渠的两个地点分别检测到约1000纳克/升。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废水有机氟化物 超标约170倍

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废水有机氟化物超标约170倍(早报讯)日本媒体报道,驻日本美军横须贺基地向海中排放的废水中有机氟化物浓度超标约170倍,横须贺市市长上地克明表示愤怒,要求日本政府进入美军基地检查。新华社引述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说,横须贺市星期五(9月30日)宣布,接到日本防卫省南关东防卫局通知,驻日美军8月的调查显示,横须贺基地向海中排放的废水中有机氟化物浓度达到日本国家标准的约170倍。日本相关标准是每升水中不超过50纳克有机氟化物,但美军基地的生活废水排水口检出的浓度高达每升8592纳克,工业废水排水口为每升5450纳克。横须贺市市长上地克明表示“不禁感到愤怒”,并要求日本政府进入美军基地检查。防卫省南关东防卫局负责人员表示将向美方提出进入检查的申请。为消除渔业相关人员的不安,横须贺市9月在美军基地周边海域进行了独立调查,预计将于10月得出结果。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今年5月就已曝出其排放的废水中含有超标的有机氟化物。横须贺市9月12日宣布,驻日美军7月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基地通向大海的排水口附近有机氟化物浓度约为标准的两倍。据《神奈川新闻》网站9月12日报道,横须贺市市长上地克明表示不得不认为是美军基地“常态化排放”,向美军提出了抗议。驻日美军基地污染问题早有先例。2016年1月,日本冲绳县政府在驻日美军嘉手纳基地附近的水源地检测出高浓度的有机氟化物,但日方无权进入基地调查,美方也一直拒绝公开承认对此负有责任并拒绝接受调查。不过,据《冲绳时报》报道,美军内部邮件认为很可能是该基地导致污染。发布:2022年10月1日6:19PM

封面图片

大地震导致地球上最大的河流之一突然改变河道 这种情况会再次发生吗?

大地震导致地球上最大的河流之一突然改变河道这种情况会再次发生吗?科学家们已经记录了许多河道变化,这些变化被称为"崩蚀",其中包括一些地震引起的河道变化。然而,"我认为我们从未在任何地方见过如此巨大的地震",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哥伦比亚气候学院下属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球物理学家迈克尔-斯特克勒(MichaelSteckler)说。他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它很容易淹没任何人和任何东西。主要作者、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助理教授利兹-张伯伦(LizChamberlain)说:"以前并没有证实地震会导致三角洲的崩塌,尤其是像恒河这样的大河。"孟加拉国的低地在很多地方都是水陆交错,时有变换。图片来源:SteveGoodbred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约1600英里,最终与雅鲁藏布江和梅格纳河等其他主要河流汇合,形成一个水道迷宫,注入孟加拉湾横跨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宽阔河段。按排水量计算,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第二大河流系统(亚马逊河位居第一)。与其他流经主要三角洲的河流一样,恒河在没有地震的帮助下也会定期发生或大或小的河道变化。从上游冲来的沉积物在河道中沉淀、堆积,直到河床逐渐高于周围的冲积平原。在某个时刻,河水会冲出河道,开始为自己开辟新的道路。但这通常不会一蹴而就,可能需要数年或数十年的连续洪水。斯特克勒说,另一方面,与地震相关的崩塌或多或少会在瞬间发生。地震破坏地貌的典型标志:深色沉积物中被推起的沙脉。图片来源:LizChamberlain在卫星图像中,新研究的作者发现了他们所说的可能是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南约100公里处的河流前主河道。这是一片宽约1.5公里的低洼地带,断断续续地分布在与当前河道大致平行的约100公里处。这里满是淤泥,经常洪水泛滥,主要用于水稻种植。2018年,张伯伦和其他研究人员在这一地区进行勘探时,发现了一个新挖掘的池塘,池塘里还没有注水。在一侧,他们发现了明显的浅色沙子垂直堤坝,穿过水平的泥层。这是地震造成的众所周知的特征:在这种多水地区,持续的震动会对埋藏在地下的沙层产生压力,并通过上覆的泥土向上喷射。其结果是:真正的沙火山可能在地表喷发。在这里,它们被称为地震带,宽30或40厘米,穿过3或4米深的淤泥。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些地震带的走向是有规律的,表明它们都是在同一时间产生的。对沙粒和淤泥颗粒的化学分析显示,火山爆发和河道的废弃与填充都发生在大约2500年前。此外,在旧河道下游约85公里处还有一个类似的遗址,也是在同一时间被泥土填平的。作者的结论是这是一次由地震引发的突发性大断裂,估计震级为7或8级。他们说,地震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一是南面和东面的俯冲带,那里有一块巨大的海洋地壳板块正在向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东北部推进。或者,它可能来自北面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巨大断层,由于印度次大陆正在与亚洲其他地区缓慢碰撞,喜马拉雅山正在缓慢上升。2016年由斯特克勒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地带目前正在形成应力,可能会产生与2500年前类似的地震。上一次这种规模的地震发生在1762年,产生的致命海啸沿河而上,直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另一次地震可能发生在公元1140年左右。2016年的研究估计,现代再次发生这样的地震可能会影响到1.4亿人。恒河并不是唯一面临此类危险的河流。其他位于构造活跃的三角洲的河流包括中国的黄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流经美国西海岸的克拉马斯河、圣华金河和圣克拉拉河;以及横跨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边界的约旦河。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619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6191.htm

封面图片

21世纪矿业繁荣过后留下的水上残骸

21世纪矿业繁荣过后留下的水上残骸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拉潘帕地区的浅矿池淹没了以前的河流系统。池塘的颜色反映了金矿开采停止后悬浮沉积物和藻类的生长情况。图片来源:JasonHouston拍摄(iLCPRedsecker响应基金/CEES/CINCIA)河道采矿通常涉及密集挖掘,导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加剧。大部分挖掘出的物质被排放到河流中,破坏了附近和下游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生物。这些无机沉积物,包括粘土、淤泥和沙粒,以"悬浮沉积物"的形式被河流携带,将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传递到下游。先前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些悬浮沉积物还可能携带毒素,如河流采矿过程中使用的汞,从而进一步影响水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第一作者埃文-德蒂尔(EvanDethier)是西方学院的一名助理教授,他在达特茅斯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期间参与了这项研究。Dethier拥有达特茅斯大学瓜里尼研究生和高级研究学院的地球科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他表示,"在整个热带地区开采金矿和河流造成的河流退化是一个全球性危机"。如需通过卫星图像观看缅甸河流采矿影响的延时图,请访问Dethier的GitHub网站:https://github.com/evandethier/global-alluvial-mining/blob/main/visuals/myanmar-uyu-gif-1988-2022.gif在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拉潘帕地区,曾经有一条溪流穿过雨林,浅浅的矿池占据了这里的大部分景观。现在,退化的溪流将这些采矿池的废泥沙带到下游。图片来源:JasonHouston拍摄(iLCPRedsecker响应基金/CEES/CINCIA)研究透视:近距离观察河流采矿在研究的最初部分,Dethier和其他研究人员对1984年至2021年期间热带地区的河流采矿进行了全面分析。他们分析了来自媒体和文献、矿业公司报告、社交媒体的信息,以及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地质调查局大地遥感卫星计划获得的大地遥感卫星5号和7号卫星图像和哨兵-2号数据,以及来自公共来源的航空图像。他们对世界各地的河流进行了750多万次测量,以绘制矿区、森林砍伐和沉积物影响图。他们还确定了采矿地点的目标矿物。结果显示,在热带地区的49个国家中,大约有400个采矿区。超过80%的矿区位于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赤道20度范围内。研究小组发现,采矿业在21世纪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60%的矿区是在2000年之后出现的,46%的矿区是在2006年之后出现的,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采矿活动仍在继续增加。因21世纪采矿热潮而改变的河流。图片来源:EvanDethier提供对河流系统的影响在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员评估了采矿作业对173条受影响热带河流中悬浮沉积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为了利用大地遥感卫星数据检测悬浮泥沙的迁移情况,研究小组采用了他们在过去七年中开发的算法。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万公里的热带河流受到金矿和矿产开采的影响。在全球50万公里的热带河流中,约有6%的长度受到此类采矿的影响。此外,与采矿前的水平相比,采矿导致173条河流中80%的悬浮泥沙浓度增加了一倍。德西埃说:"这些热带河流从全年清澈或至少部分河段清澈,变成泥沙淤塞或全年浑浊。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采矿区都有悬浮泥沙向下游传播,平均而言,距离采矿区本身至少有150到200公里(93到124英里),而向下游传播的距离则长达1200公里(746英里),这几乎相当于从缅因州班戈到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距离。"有30个国家既有活跃的河道采矿作业,也有宽度超过50米的大型热带河流。在这些国家中,平均有23%的大河长度受到采矿的影响。在一些国家,这些大河总长度的40%以上受到采矿的影响,其中包括法属圭亚那(57%)、圭亚那(48%)、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40%)。这项研究还包括非洲的刚果河、亚洲的伊洛瓦底江、大洋洲的卡普阿斯河以及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马格达莱纳河。生态影响和前进方向资深作者、达特茅斯大学环境研究助理教授戴维-卢茨(DavidLutz)说:"这些热带河流系统中有许多都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但目前对它们的研究仍然不足。"这里的挑战在于,有许多物种可能在我们知道它们存在之前就已经灭绝了"。为了评估热带地区河流采矿对生态的影响,研究小组研究了美国和其他地方使用的环境管理准则,并将这些标准应用到他们的数据中。他们发现,自采矿开始以来,研究中三分之二的河流在90%或更多的日子里超过了保护鱼类的浑浊度准则,这意味着河流的浑浊度高于建议值。"卢茨说:"当河流和溪流中的悬浮泥沙含量较高时,鱼类就无法看到自己的猎物或捕食者,它们的鳃可能会被泥沙窒息而受损,从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合著者安德鲁-萨宾家族基金会保护生物学教授、维克森林大学亚马逊科学创新中心(CINCIA)主席迈尔斯-西尔曼(MilesSilman)说:"我们团队之前的工作已经报道了金矿开采如何毒害野生动物和人类,从而成为秘鲁亚马逊马德雷德迪奥斯地区的一个问题。虽然金矿开采有很大的潜力让人们摆脱贫困,尤其是在偏远的热带边境地区,但现在的开采方式却因环境恶化、汞污染以及腐败和犯罪网络而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虽然黄金是采矿者的主要目标,占采矿点的近80%或更多,但在非洲中部和中西部,特别是在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喀麦隆,沿河采矿使钻石成为热带地区第二大矿产。此外,还开采其他贵重矿物。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开采镍矿。钴、钶钽铁矿、钨和钽铁矿等许多用于手机和电动汽车电池以及电子产品的矿产都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开采的。德西埃说:"随着我们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过渡,这些矿产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此,这是一个需要跟踪的重要领域。"合著者呼吁政府政策制定者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帮助减轻采矿对热带河流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采矿很可能会继续下去。...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0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05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