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债已成银行新的收入增长点 业内人士:应避免过度依赖债券业务

买债已成银行新的收入增长点业内人士:应避免过度依赖债券业务多家银行正“大手笔”加码债券投资。据记者统计,2023年,大部分上市银行债券投资规模实现同比增长,多家银行债券投资交易量增幅达20%以上。伴随债券投资的利润贡献比重不断提升,2024年银行加大力度投资债券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购置债券力度加大,缘于信贷投放难、竞争日趋激烈等,但不可过度依赖债券业务来提高盈利能力。银行须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并要警惕利率风险、债券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上证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业内人士谈本轮债基 “牛市”: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关,不具有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谈本轮债基“牛市”: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关,不具有可持续性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型基金投资回报率上升,一些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0%,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业内人士提醒,此轮债基行情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这种高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通常在利率下行阶段,债券价格上涨,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加剧了债券供求失衡,利率进一步下行,价格继续上涨,形成正反馈效应;反之,利率回升时也会有负反馈效应。”该人士称,长债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在债市高位接盘,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很大。

封面图片

农商银行 “债市大户” 角色弱化 业内人士称应平衡投资收益与风险

农商银行“债市大户”角色弱化业内人士称应平衡投资收益与风险当下债市稳步走高,国债收益率迭创新低,然而在红火的债市行情之下,农商银行一改一季度“买买买”的急先锋模式,债市投资热情有所减退,在购债规模大体表现平稳的同时,长债持仓有所收敛,这是央行对债市风险的提示发挥了作用,还是农商银行资金找到了更好去处?多家农商银行透露,其仍基于市场基本面、自身资负状况,在风险指标内参与债市投资。此外,监管风险提示、所处时点等因素会影响其债券买卖。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在信贷需求有待恢复背景下,农商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平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中证报)

封面图片

关键利率 “按兵不动” 业内人士:后续有调降空间

关键利率“按兵不动”业内人士:后续有调降空间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均维持不变。业内人士表示,在6月MLF利率持平的情况下,本月LPR维持“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为进一步提振内需、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随着内外部约束逐步缓解,后续LPR仍有调降空间。(中国证券报)

封面图片

【LPR非对称调降,业内人士称有助促进投资消费缓释

【LPR非对称调降,业内人士称有助促进投资消费缓释#风险】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前者较上一期保持不变,后者较上一期下降25个基点。业内人士认为,5年期以上LPR迎来较大幅度下调,将有效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提升,也将有力提振市场预期,对巩固经济回升态势特别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作用。一方面,可节省房贷借款人利息支出,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助于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的利息支出,缓释风险。(中证报)

封面图片

自11月以来,已有超过120只债券型基金宣布“限购令”。业内人士表示,临近年末,资产配置难度加大,债券型基金为寻求规模及收益稳定

自11月以来,已有超过120只债券型基金宣布“限购令”。业内人士表示,临近年末,资产配置难度加大,债券型基金为寻求规模及收益稳定,纷纷限购。对于债券基金限购的原因,业内一位基金研究人员分析,由于近期权益市场持续震荡,风格稳健的债券型基金吸引大量资金涌入,部分债券型基金由于组合策略容量有限,限制大额申购可以避免因基金规模增长较快而摊薄现有的组合收益,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此外,大额申购需求过多会导致基金规模稳定性降低,临近年末,重新寻找市场投资机会进行配置的难度也会加大。(上证报)

封面图片

债市调整引发关注 业内人士:债市主线逻辑未变

债市调整引发关注业内人士:债市主线逻辑未变4月最后几个交易日债市大幅波动,“伤及”银行理财投资者。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债市调整符合预期,预计不会重演2022年“破净潮”现象。原因在于,理财产品主要持仓中短端债券资产,在短久期特性和稳估值资产的加持下,产品净值整体波动幅度可控。此外,市场学习效应明显,行业资产抗压性有所提升,应对债市调整的经验和能力也更为充足。主流机构对本次债市调整主要认知为消息面驱动的情绪超调,主线逻辑并未出现实质性扭转。(中国证券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