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昆明-蒙特利尔到尼斯

中法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昆明-蒙特利尔到尼斯中法发布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法两国重申对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特殊责任和共同雄心。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确立了如下目标:通过建立具有生态代表性、连通性良好、公平治理的保护区以及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到2030年有效保护和管理至少30%的陆地和内陆水域、海洋和沿海区域;到2030年,至少对30%的已退化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法发布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法两国重申对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特殊责任和共同雄心。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

中法发布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法两国重申对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特殊责任和共同雄心。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确立了如下目标:通过建立具有生态代表性、连通性良好、公平治理的保护区以及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到2030年有效保护和管理至少30%的陆地和内陆水域、海洋和沿海区域;到2030年,至少对30%的已退化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

封面图片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12月19日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12月19日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了促进协议达成,作为主席国的中国于18日上午提出一份折中方案。该方案保持了到2030年保护地球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但放弃了恢复30亿公顷退化土地、淡水生态系统和30亿公顷海洋生态系统的设想。同时方案还放弃了将农药使用量减半的提议。在融资问题上,方案建议富裕国家到2025年将对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援助增加至每年200亿美元,到2030年增加至每年300亿美元。(,,,)

封面图片

在庆祝“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达成一周年之际,中国呼吁各缔约方加快修订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

在庆祝“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达成一周年之际,中国呼吁各缔约方加快修订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有效落实“昆蒙框架”目标。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19日说,作为缔约方,中国充分对标全球目标,正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将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和2个国家植物园,并将于近期更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国签署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中国签署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当地时间9月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根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发布的新闻稿,《协定》包括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分享、海洋保护区设立、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等内容,旨在为全球海洋治理进一步建章立制。《协定》谈判于2004年开始,历经近20年后,于今年6月最终达成。新闻稿说,中国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参与《协定》谈判进程,对《协定》最终达成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此次在《协定》开放签署首日即签署这一重要法律文件,再次体现了中国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真正多边主义的践行和维护。

封面图片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举办期间,中国宣布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举办期间,中国宣布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倡议。“昆蒙框架”实施倡议旨在打造一个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自愿参与、体现政治意愿的合作平台,推动“昆蒙框架”全面落实。中方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联合柬埔寨、加拿大、智利、哥斯达黎加、刚果(金)、德国、马尔代夫等缔约方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合作伙伴已加入倡议。(新华网)

封面图片

生物发光与生物多样性:拉帕格拉海洋生态系统的启示

生物发光与生物多样性:拉帕格拉海洋生态系统的启示大地遥感卫星8号上的陆地成像仪于2024年5月15日拍摄的拉帕格拉自然保护区卫星图像。这个地方往往更能抵御信风和北大西洋风暴带来的海浪。这里有一个相对宽阔的浅海大陆架,拉帕格拉的珊瑚礁是波多黎各最坚固的珊瑚礁。一组边缘礁和斑块礁与海岸平行。深绿色的红树林分布在海岸线上,并点缀着一些珊瑚岛。海草床从红树林向近海延伸,位于线状珊瑚礁的靠岸一侧。在这幅由陆地卫星8号上的陆地成像仪(OLI)于2024年5月15日获取的图像中,这些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迹象清晰可见。该地区属于拉帕格拉自然保护区(LaPargueraNaturalReserve)的保护范围,该保护区成立于1970年,是波多黎各的第二个海洋保护区。这里有遮蔽的浅水,珊瑚礁由软珊瑚(如海扇)和石珊瑚(如芥末山珊瑚)混合而成。多样的栖息地吸引着各种各样的鱼类以及浮潜者和潜水者。资料来源:PriscilaVargas-Babilonia/USGS生物发光现象拉帕格拉镇以东几公里处有一个小海湾,白天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到了晚上却是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象。由于这里有一种叫做甲藻的浮游植物,所以海水会发出蓝色的光。这些微小的生物发光体从周围的红树林中获取养分,当水受到搅动时,它们会因化学反应而发光。生物发光在大洋中很常见,许多生物都会发光,但在近岸环境中却很少见。甲藻需要一个不受温度、盐度或浑浊度突然波动影响的水域。拉帕格拉的避风处是波多黎各三个生物发光海湾之一,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五个生物发光海湾之一。环境挑战与世界上许多沿海地区一样,拉帕格拉也面临着多重环境威胁。例如,当海水温度过高时,珊瑚很容易出现白化现象。当珊瑚受到压力时,就会排出生活在其中的五颜六色的藻类,这可能会使珊瑚礁面临饥饿、疾病甚至死亡的危险。拉帕格拉岛的珊瑚礁在过去曾遭受过严重的白化现象,其中包括2005年的一次显著现象,当时美国在加勒比海的珊瑚礁损失了一半。此外,沿海开发和森林砍伐的增加也导致水质恶化,因为沉积物和营养物质的输入量增加了。大型飓风,如2017年的"玛丽亚",也会破坏珊瑚礁,扰乱生物发光海湾的微妙化学反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海洋观测系统计划拉帕格拉和附近的库莱布拉岛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OCEANOS计划的实地考察地点,该计划为波多黎各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和第一代本科生提供海洋学和海洋实地研究机会。OCEANOS是"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观测和科学为西班牙裔/拉美裔学生提供海洋社区参与和认识机会"的缩写,是一项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计划,对参与者进行遥感图像分析和海洋科学实地技术培训。除了学习珊瑚礁生态学和保护外,学生们还建立自己的生物光学野外仪器,对浮游生物进行采样,进行海岸生态学研究,并重新种植珊瑚礁。MichalaGarrison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Landsat数据拍摄的NASA地球观测站图片。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48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484.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