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首席执行官表示,动力电池是脱碳的最佳解决方案,尽管销售放缓,但电动汽车战略没有改变。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动力电池开始“卷”向海外

中国动力电池开始“卷”向海外出海正在成为拥挤产能的一个重要去处,帮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打开空间。自去年开始锂电池原材料的价格节节攀升,让动力电池企业叫苦不迭。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的继续大幅上涨,无疑让锂电池厂商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增收不增利”(仅指动力电池业务)越发成为普遍现象。但与此同时,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们却在顶住业绩压力,开启疯狂扩产。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超4391亿元,建设年产能达1069GWh(部分项目未披露投资金额及产能),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加速。一边是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对产业链“不赚钱”的哭诉,一边却是在疯狂扩产、加码投资,以此对抗同行的竞争。市场、舆论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对于国内厂商盈利能力的质疑也之而来。然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进步和亮点,却被批评的舆论所忽视——凭借“内卷”铸就的竞争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改写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SNE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20企业中,有15家是中国企业;在增速超过100%的12家动力电池商中,有11家为中国企业。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由内卷走向“外卷”,正在开启更大的市场和未来。1、出海抢订单海外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实际上相对和缓。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之所以可以霸榜全球排名,离不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世界新能源车中的市场占比达59%。也就是说,得中国市场者可得天下。不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并未满足于中国市场,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加快走向海外。最为突出的代表自然是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宁德时代成功挤掉了松下电池,打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这大大加速了其登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宝座的步伐,也使得其成为国内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国际业务占整体营收的比例在近年来迅速上升。2018年,境外收入占宁德时代总营收3.53%,去年末该数据已经升至约21.4%。而SNE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约占其总出货量的23.91%。相比之下,国内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虽然体量远不及宁德时代,但也在加速出海步伐,争抢国际车企的订单:如国轩高科目前已经和博世、塔塔集团、大众汽车集团、VinFast等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根据规划,其将于2025年实现年产能为300GWh的目标,来自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为100GWh;孚能科技则与戴姆勒深度合作,目前其为奔驰EVA2平台研发的电池已经量产下线,其首款纯电动车型EQS也已经在北美上市;亿纬锂能获得了包括戴姆勒、宝马、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多家国际一线主机厂客户的青睐。欣旺达也已成功进入雷诺的供应商...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40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4083.htm

封面图片

动力电池陷入“阵痛期”:博弈加剧,未到终局#抽屉IT

封面图片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泰国合资工厂下线首款电池产品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与泰方合资成立的国轩高科工厂首款电池产品7日在罗勇

封面图片

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

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时,大量资本涌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产能急速扩张,进一步推升产能供需错配,行业盈利困难。企业积极展开自救,开拓海外市场、以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上下游协作……受访企业判断,尽管2024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企稳,但行业回暖仍需2~3年时间,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欧盟相关法规对于再生资源的强制性要求,将成为助推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威兹航空首席执行官:将资源投资于包括氢气在内的脱碳技术。

封面图片

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与东风乘用车签署建设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对动力电池及其废物的完整绿色回收、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