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分子识别密码被破解 上海药物所合作成果登上《自然》

抗抑郁药物分子识别密码被破解上海药物所合作成果登上《自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merizationandantidepressantrecognitionatnoradrenaline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杨德华课题组和临港实验室蒋轶课题组合作完成。该研究破解了重要神经系统疾病靶标——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transporter,NET)同源二聚化,转运天然底物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选择性识别六种抗抑郁药物的分子密码,为理解NET等单胺类转运体的生理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对指导靶向单胺类转运体(monoaminetransporters,MATs)的抗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merizationandantidepressantrecognitionat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merizationandantidepressantrecognitionatnoradrenaline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杨德华课题组和临港实验室蒋轶课题组合作完成。该研究破解了重要神经系统疾病靶标——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transporter,NET)同源二聚化,转运天然底物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选择性识别六种抗抑郁药物的分子密码,为理解NET等单胺类转运体的生理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对指导靶向单胺类转运体(monoaminetransporters,MATs)的抗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澎湃新闻)

封面图片

人工智能的突破能迅速判断抗抑郁药是否有效

人工智能的突破能迅速判断抗抑郁药是否有效在人工智能的最新临床应用中,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UMC)和拉德布德大学医学中心(RadboudUMC)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算法,根据病人的核磁共振扫描和其他数据,可以判断某种抗抑郁药物是否长期有效。据估计,美国有11%的人拥有控制抑郁症的处方,但约有60%的人在第一次尝试时找不到合适的药物。由于投入的时间和经历的副作用,这足以让许多人不再尝试第二次或第三次。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这种人工智能模型能否首先用于预测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舍曲林(又名左洛复)的疗效。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采用了美国先前对229名抑郁症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的结果,在给患者服用舍曲林或安慰剂之前,使用了核磁共振脑部扫描和临床数据记录。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人工智能,算法会特别关注前扣带回皮层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拉德布德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病学家埃里克-鲁赫说:"算法表明,那些前扣带回皮层(大脑中参与情绪调节的区域)血流量较多的人将会得到药物的帮助。在第二次测量中,即开始治疗一周后,他们的症状严重程度得到了证实。"通过这种方法,人工智能确定舍曲林只对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有效,从而使三分之二的参与者免于长达两个月的"等待和观望"。虽然抗抑郁药物可能需要长达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发挥最大疗效,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对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往往不亚于抑郁症本身。雷尼曼说:"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已经可以避免三分之二的舍曲林'错误'处方,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因为这种药物也有副作用"。重度抑郁障碍的治疗因其复杂性而极具挑战性。由于现有的医疗干预措施种类繁多,包括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非典型抗抑郁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因此治疗难度更大。虽然这种算法是专门针对舍曲林的,但研究人员希望不仅能将其调整得更加个性化,还能将同类模型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各种药物。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9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983.htm

封面图片

MIT新模型可以快速识别和确定不应同时服用的药物

MIT新模型可以快速识别和确定不应同时服用的药物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多管齐下的策略,以识别不同药物所使用的转运体。他们的方法同时利用了组织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发现一种常用抗生素和一种血液稀释剂会相互干扰。资料来源:麻省理工学院,何塞-路易斯-奥利瓦雷斯麻省理工学院、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已开发出一种多管齐下的策略,用于识别不同药物所使用的转运体。他们的方法同时利用了组织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发现一种常用抗生素和一种血液稀释剂会相互干扰。"建立吸收模型的挑战之一是药物会受到不同转运体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副教授、布里格姆妇女医院胃肠病学家、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乔瓦尼-特拉韦索(GiovanniTraverso)说:"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模拟这些相互作用,这可以帮助我们使药物更安全、更有效,并预测到目前为止可能难以预测的潜在毒性。"更多地了解哪些转运体有助于药物通过消化道,还有助于药物开发人员通过添加辅料来增强药物与转运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新药的可吸收性。麻省理工学院前博士后史云华和丹尼尔-雷克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药物运输先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消化道中帮助药物通过肠粘膜的几种转运体。其中最常用的三种是BCRP、MRP2和PgP,它们也是新研究的重点。在这项研究中,特拉韦索和他的同事采用了他们在2020年开发的一种组织模型来测量特定药物的吸收性。这种实验装置基于在实验室培育的猪肠组织,可用于将组织系统地暴露在不同的药物配方中,并测量它们的吸收情况。为了研究单个转运体在组织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名为siRNA的短RNA来敲除每个转运体的表达。在每个组织切片中,他们敲除了不同的转运体组合,从而研究了每种转运体如何与多种不同药物相互作用。"有几条路可以让药物通过组织,但你不知道是哪一条路。我们可以分别关闭这几条路,以便弄清楚,如果我们关闭了这条路,药物还能通过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就没有使用那条路,"特拉韦索说。研究人员使用该系统测试了23种常用药物,从而确定了每种药物使用的转运体。然后,他们根据这些数据以及来自几个药物数据库的数据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根据药物化学结构之间的相似性,该模型学会了预测哪些药物会与哪些转运体发生相互作用。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组新的28种常用药物以及1595种实验药物。这一筛选得出了近200万个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结果。其中包括预测抗生素强力霉素可能与常用的血液稀释剂华法林发生相互作用。多西环素还被预测会与治疗心力衰竭的地高辛、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发生相互作用。确定相互作用为了验证这些预测,研究人员研究了约50名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在被处方强力霉素时已经服用了这三种药物中的一种。这些数据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病人数据库,数据显示,当给已经服用华法林的病人服用强力霉素时,病人血液中的华法林水平会升高,然后在停止服用强力霉素后又会下降。这些数据还证实了模型的预测,即多西环素的吸收会受到地高辛、左乙拉西坦和他克莫司的影响。此前,只有他克莫司一种药物被怀疑会与强力霉素发生相互作用。特拉韦索说:"这些都是常用药物,我们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加速的硅学和体外模型来预测这种相互作用的人。这种方法让你有能力了解同时使用这些药物的潜在安全影响"。除了识别已在使用的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还可应用于正在研发的药物。利用这项技术,药物开发人员可以调整新药分子的配方,以防止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或提高其可吸收性。Vivtex是麻省理工学院前博士后托马斯-冯-埃拉赫(ThomasvonErlach)、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所教授罗伯特-朗格(RobertLanger)和特拉韦索(Traverso)于2018年共同创立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旨在开发新型口服给药系统。编译自: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93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934.htm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更新更好的抗抑郁药

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更新更好的抗抑郁药今天的大多数抗抑郁药都是针对5-羟色胺转运体(SERT)。然而,这些药物有其局限性。以SERT为目标的抗抑郁药不仅需要长达4周的时间才能开始生效,而且还可能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引发患者自杀,而且只有一部分服用这些药物的人在治疗后能从抑郁症中恢复过来。虽然氯胺酮被认为是一种替代品,但其潜在的成瘾性以及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需要有新的、快速起效的抗抑郁剂目标和化合物,而没有这些严重的缺点。在这里,NanSun及其同事提出了一个这样的解决方案。Sun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种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通过破坏SERT和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起作用。作者发现,将小鼠大脑中的SERT与nNOS分离后,在一个叫做背脊神经核的大脑区域中,细胞间的血清素减少了。这增强了该区域的血清素能神经元活动,并极大地增加了进入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血清素释放。根据研究结果,这在MDD的小鼠模型中产生了快速生效的抗抑郁效果。目前可用的抗抑郁药物具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成瘾性,或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因此,开发没有这些缺点的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是一个重要的神经药理学目标。该成果被《科学》(Science)期刊给予高度评价,列为“亮点工作(Highlight)”介绍,认为这是“单胺假说”提出近60年来,经典抗抑郁药氟西汀被发现50年来,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43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4397.htm

封面图片

COVID-19大流行加剧心理健康危机:年轻女性使用抗抑郁药的人数激增

COVID-19大流行加剧心理健康危机:年轻女性使用抗抑郁药的人数激增《密歇根医学》杂志在《儿科学》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大流行之前,越来越多的12至25岁的年轻人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但2020年3月之后,抗抑郁药物的发放率上升速度加快了近64%。"2020年3月之前,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抗抑郁药配药率已经很高,而且还在不断上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趋势在大流行期间有所加快,"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学健康C.S.Mott儿童医院和SusanB.Meister儿童健康评估与研究中心的儿科医生兼研究员、医学博士KaoPingChua说。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国家数据库中的数据,该数据库报告了美国药房92%的处方配药情况。他们发现,大流行期间抗抑郁药配药率的上升主要是由女性推动的。2020年3月之后,12-17岁女性青少年的这一比例增长速度加快了130%,18-25岁女性青壮年的这一比例增长速度加快了60%。Chua说:"多项研究表明,在大流行期间,女性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率有所上升。这些研究加上我们的发现表明,大流行加剧了这一群体原有的心理健康危机。"男性心理健康趋势的差异与女性相比,2020年3月之后,男性青壮年的抗抑郁药配药率变化不大,而男性青少年的配药率则有所下降,Chua对此感到惊讶:"很难相信这种下降反映了心理健康的改善。"他认为,更有可能的解释是,男性青少年可能在大流行期间错过了体检和其他医疗就诊,从而减少了诊断和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机会。他指出,从面对面学习的过渡也可能减少了教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发现男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机会。青少年抗抑郁药配药量的总体上升可能不仅与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有关。例如,漫长的心理治疗等待时间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他说:"在我的初级保健诊所,我经常听到病人和家属说,在大流行病期间,他们需要等待6-9个月才能得到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不给病人服用抗抑郁药物,只建议他们接受治疗是没有意义的。"进一步的研究应确定哪些干预措施能最好地促进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193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1938.htm

封面图片

研究揭示了抗抑郁药需要数周才能开始起效的原因

研究揭示了抗抑郁药需要数周才能开始起效的原因然而,所谓的"抑郁症血清素理论"多年来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2022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大型综述认为,SSRIs的处方量过多,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血清素水平低是抑郁性精神疾病的根源。血清素抑郁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神经递质水平低是导致情绪失调的原因,那么SSRI类药物应该能相对快速地缓解症状。这种药物几乎可以立即起效,但众所周知,患者一般至少需要四到六周的时间才能开始感觉到疗效。那么,为什么SSRI类抗抑郁药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开始起效呢?目前流行的假说是,血清素水平的提高会诱发神经可塑性的下游效应,在数周的过程中,正是这种机制最终导致情绪和认知能力的改善。当然,证明这一假设一直是个挑战,因为直到最近,在活人身上研究神经可塑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吉特-克努森(GitteKnudsen)教授在发给《新图集》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许多科学家推测,神经可塑性是抗抑郁效果的驱动因素,但这种推测大多(完全)基于动物研究,在动物研究中,你会怀疑这种推测是否适用于人类。有了新的工具(SV2A神经成像功能),我们很想知道能否在健康的大脑中找出这种机制"。最近开发的工具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来测量特定脑区中一种名为突触囊泡糖蛋白2A(SV2A)的蛋白质水平。这种蛋白质已被证明是突触密度的有效替代物。因此,从根本上说,SV2A水平越高,神经可塑性就越强。克努森及其同事收集了32名健康受试者进行实验。大约一半的受试者每天服用一剂常见的SSRI艾司西酞普兰,另一半人服用安慰剂。三到五周之后,对每个实验对象的海马体和新皮质中的SV2A密度进行扫描,这些区域对认知和情感过程至关重要。初步分析结果令人失望。研究人员无法确定SSRI组和安慰剂组在SV2A密度上有任何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然而,仔细研究后,数据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时间依赖效应。与在三周或四周左右接受成像的艾司西酞普兰受试者相比,在接近五周时接受成像的艾司西酞普兰受试者的SV2A密度明显增加。克努森认为,这一发现为了解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原理以及它们为何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起效提供了线索。克努森说:"首先,这表明SSRIs能增加与抑郁密切相关的大脑区域的突触密度。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大脑中的突触密度可能与这些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方式有关,这将为我们开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一个目标。第二点是,我们的数据表明,突触的形成需要数周的时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药物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效。"除了一项小型氯胺酮研究外,这是首次在人体中调查药物对SV2A水平的影响。也许最有趣的是这些发现对其他研究情绪障碍与神经可塑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人员的影响。克努森及其同事最近的一项研究使用了同样的新型成像技术,观察了单剂量迷幻药后猪脑中的SV2A水平。该研究发现,在服药24小时后,海马突触密度明显增加。这表明,SSRIs和新一轮迷幻抗抑郁药物都可能通过类似的机制产生有益的效果。克努森指出,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确保在正确的时间进行PET成像,以发现药物对SV2A水平的影响。"我们能否确定在服用迷幻药后进行后续扫描的最佳时机?"Knudsen补充道。"这将是一个与我们的艾司西酞普兰数据十分相似的问题,但同样重要的是,要确保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捕捉到信号。"新发现绝不是抑郁症血清素假说争论的终结,但它们确实为今后研究药物对情绪障碍的神经可塑性影响提供了诱人的线索。SV2A成像等新工具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让他们了解我们使用了几十年的药物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项新研究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Psychiatry)杂志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092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092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