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取得量子机器学习研究新进展据武汉大学消息,该校计算机学院罗勇教授团队在量子机器学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证明了量子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国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演化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演化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毛方园研究员、张驰研究员,联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云南禄丰自然资源局和楚雄化石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对中国云南禄丰、内蒙古燕辽生物群的侏罗纪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利用来自中国的两种侏罗纪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最早的牙齿分化、中耳和颌关节的转化。这两个研究为哺乳动物同源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重塑了早期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在国际期刊《自然》上同期发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人造太阳”基础物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人造太阳”基础物理研究取得新进展据了解,实现高性能等离子体稳态运行是未来核聚变堆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先进运行模式是当前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热点之一。EAST团队在托卡马克装置实验研究中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这种先进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能量约束效率,具有芯部无杂质积累,便于聚变反应生成物排出,维持平稳温度台基等优点,并实现了芯部高约束与边界不稳定性的兼容,保证了长时间尺度上的高性能等离子体运行。千秒长脉冲放电。0.33MA等离子体电流和平均密度 (A),辐射功率和辅助加热功率1.65MW(B),离子饱和电流以及内外靶板打击点SP1和SP2(C),偏滤器热通量峰值(D)。聚变三乘积(密度×温度×能量约束时间)和等离子放电时间的图表。不同兆安电流和兆瓦功率等级托卡马克之间的比较。这种无需通过外部控制来确保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科研团队还在湍流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偏滤器脱靶与高约束等离子体兼容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一系列的科研进展为聚变堆建设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聚变堆的建成运行,将会大幅度加快核聚变能研发进程,推动人类早日利用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的核聚变能源。湍流驱动的电流与自举电流动力学特征。偏滤器全脱靶与着靶状态等离子体辐射的二维分布对比。(总台央视记者帅俊全褚尔嘉)...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79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7971.htm

封面图片

磁性材料高压超导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磁性材料高压超导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科学家们努力在实验室中实现高压条件,研究材料在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试图发现新物态、新物性、新机理。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猛教授课题组自2017年开始搭建金刚石对顶砧压腔高压实验平台,目前已经可以实现百万大气压强,配合同步辐射光源,综合物性测量系统,低温电学测试设备,拉曼光谱仪等手段,可以进行高压下的晶体结构、电输运、直流磁化率、交流磁化率、拉曼光谱测量实验。2020年王猛教授课题组生长了一种新的庞磁阻半导体材料EuTe2单晶样品。通过改变磁场大小,EuTe2单晶样品电阻值可以改变100万倍,通过变化磁场角度电阻值变化也可以达到100万倍,具有超高的磁阻(MR)和磁阻各向异性(AMR)。韩国一研究团队2021年在Nature杂志发文认为EuTe2在发现时具有最高的MR和AMR。磁阻效应是目前计算机高密度读出磁头和磁存储元件的物理基础,曾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结合中子衍射等实验及理论分析,王猛教授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磁阻机理为自旋结构驱动的电子能带劈裂,导致电子带隙关闭形成较高的磁阻效应。相关成果在美国物理学会杂志发表PhysicalReviewMaterials4,013405(2020)。图1.EuTe2压力下的电阻测量EuTe2为小带隙磁性半导体材料,易于被压力调控。王猛教授课题组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压腔实验技术对EuTe2进行了高压下的物性研究,发现压力超过5GPa时出现超导电性、在16GPa时EuTe2发生了结构相变,并且在结构相变后依然超导。Eu具有很强的磁性,一般不显示超导电性。然而,在EuTe2中,结构相变前超导电性需要22T的磁场才可以破坏超导电性,远超过常规超导机理估算的临界磁场上限。这个结果引发了一个重要科学问题,EuTe2中高压下发现的超导电性是由于电子和声子耦合导致的常规超导还是其他机制导致的非常规超导?经过实验和理论的系统研究,研究团队确认超过理论值的上临界磁场是由于+2价Eu离子的内建磁场导致。磁场会改变磁结构,而不同磁结构会在样品中形成不同内建磁场。超导电子对感受到的磁场是外加磁场与内建磁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内建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时,外加磁场可以远超过常规超导机理预言的理论值。这正是由Jaccarino和Peter两位科学家在1962年提出的一种磁与超导电子的作用机制,然而在实际材料中较少被观测到。在高压相变后,EuTe2成为非磁性材料,其超导上临界磁场也明显降低,完全符合理论预期。本项工作确定的物理机制可以用来解释一批具有较高上临界磁场但同时具有大磁矩的磁性超导材料。相关成果在近期的Nature出版社旗下期刊发表CommunicationsPhysics6,40(2023)。图2.EuTe2在7.0GPa压力下不同磁性状态对应的超导及临界磁场以上工作第一作者分别为王猛教授团队硕士研究生殷俊杰同学以及孙华蕾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王猛教授。参与工作的人员包括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及团队成员、沈冰副教授、侯玉升副教授、王伟良副教授、张云蔚副教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李满荣教授及团队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程鹏副教授、张红霞副教授,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郝丽杰研究员,美国莱斯大学戴鹏程教授等。王猛教授团队开展以上工作得到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二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支持。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materials/abstract/10.1103/PhysRevMaterials.4.01340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5-023-01155-7...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83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831.htm

封面图片

青岛能源所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青岛能源所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制备的多层叠片软包电池循环300次容量几乎不衰减,性能还在继续测试中。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行2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成型生产线落地筹备工作,并与上下游产业方合作,加速技术的研发和验证过程。力争2026年率先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批量化生产。与此同时,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设计及与锂负极界面稳定性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

封面图片

云南天文台双中子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云南天文台双中子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双中子星系统示意图。图片来源:云南天文台南京大学郭云浪博士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博研究员等人,对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电子俘获超新星通道作了系统研究,给出了该通道下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初始参数空间,发现该参数空间中的氦星伴星质量和最小初始轨道周期,随着金属丰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通过考虑氦星伴星在塌缩成中子星时受到的反冲速度,研究了该通道下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特征。他们发现小于50公里每秒的低反冲速度,能够解释观测上大多数的双中子星系统特征。此外,通过考虑氦星表面的残留氢包层,该团队还发现中子星在双星演化过程中能够从伴星上吸积更多的物质,从而达到更快的转速。...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316.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316.htm

封面图片

国产新冠治疗药物取得新进展

#药物研发#中国#CN【国产新冠治疗药物取得新进展】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董瑞丰戴小河)记者日前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获悉,我国积极推进新冠治疗药物研发,除了已获批的中和抗体、化学药物和中药外,还有多个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科技创新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2022年7月,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了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此前,在湖北武汉抗疫斗争中,有关院士、专家带领团队科研人员,针对前期没有特效药可用的状况,以救治需求为导向,筛选出中药“三药三方”等一批药物,为新冠肺炎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介绍,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一时间组织了药物研发攻关,在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抗体的筛选、临床试验资源统筹和快速审评审批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基于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积累的药物筛选、疫苗研发、临床评价等平台和团队,很快推动了中和抗体、化学药物和中药等成功上市。据了解,我国当前还有多个新冠治疗药物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部分药物已在国内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冠治疗药物研发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开展,我国在这些技术路线上均有部署。由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组成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药物研发专班,自2020年2月16日设立以来,组织全国优秀专家团队,全力推进有效药物和治疗技术研发工作。()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