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思维" 突如其来,基民忙 "搬家"

"牛市思维"突如其来,基民忙"搬家"记者注意到,在股票市场信心持续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由保守迅速切换到进攻思维的市场氛围下,高弹性的公募偏股赛道产品回血快吸引了不少低风险基民资金的涌入。基民“牛市思维”的突然而至,甚至在5月18日引发四只偏债型基金同时发布资金锐减带来的清盘提示。与此相关的是,今年一只即将清盘的偏债型产品在股票仓位配置上完成产品风险收益特征重大变化后,其不仅完美避免产品清盘,甚至还在三个月内规模激增15倍,凸显出基金持有人在A股投资信心回升氛围中开始“用脚投票”。(券商中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股市升温引发基民 “搬家” 部分债基遭遇 “规模焦虑”

股市升温引发基民“搬家”部分债基遭遇“规模焦虑”在股市反弹预期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基民“搬家”正产生蝴蝶效应。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5月18日,有4只偏债型基金同时发布清盘风险提示公告,原因是基金规模出现锐减。与此同时,一只面临清盘的偏债基金,因为大幅加仓股票成为一只股票型基金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显然,随着股票市场信心持续回升,投资者风险偏好由防守迅速切换到进攻,高弹性的公募偏股基金因为产品“回血”较快,吸引了不少偏好低风险的基民资金的涌入。

封面图片

业内人士谈本轮债基 “牛市”: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关,不具有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谈本轮债基“牛市”: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关,不具有可持续性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型基金投资回报率上升,一些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0%,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业内人士提醒,此轮债基行情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这种高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通常在利率下行阶段,债券价格上涨,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加剧了债券供求失衡,利率进一步下行,价格继续上涨,形成正反馈效应;反之,利率回升时也会有负反馈效应。”该人士称,长债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在债市高位接盘,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很大。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博时基金旗下8年债基清盘事件?

如何看待博时基金旗下8年债基清盘事件?这一年,博时基金第一只产品——基金裕阳上市交易,为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封闭式基金之一。之后,博时基金诞生了数位明星级别的基金经理,受到很多基民的追捧。截至目前,博时基金总计受托的公募资产规模超过9500亿元人民币。而就在近日,一则债券基金清盘的公告,让博时基金成为“显眼包”。债券基金清盘2023年10月18日,博时基金一只名为“博时安誉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正式终止。该基金是一只长债基金,成立于2015年12月末,今年二季度末一度有1.71亿元。换言之,也就是有8年历史的纯债策略产品突然终止。据公告,该基金最近一个开放期为2023年9月11日至2023年10月16日。截至本次开放期结束日次日(即2023年10月17日)日终,本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据博时安誉18个月定开债的运作报告,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人户数总计为333户,机构投资者比例高达93%。内部自购“忽略不计”另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截至今年6月末——上述基金终止前最后一次披露持有人数据的时点,博时基金及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份额总数,占基金总份额0.01%。也就是说,博时基金内部对这只产品也没有“信心”。基金行业一个基本常识是,如果公募机构和基金经理对产品有信心,自然会注入自有资金,以“自掏腰包”的方式与散户们“一同穿越周期”。更为关键的是,博时安誉是一只定期开放的产品,也就是每18个月才能开放一次,持有人的资金至少要封闭一年半。债券规模不稳我们梳理发现,博时基金的债券型产品规模出现了波动,这在权益市场没有指数型行情下出现,并非一个正常现象。我们来看一组公开数据。2022年三季度末,博时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为4091亿元,到了2023年10月10日,规模下降至3497亿元。其中,2023年一季度末,博时基金债券产品规模更下降至3249亿元。一直以来,债券资产与股票资产可谓“蹊跷板”,当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时,资金就会流向固定收益类产品,去追逐稳健收益。上述债券规模下滑之际,权益指数虽然有所反弹,但投资者风险偏好依然未有显著提升。目前博时基金规模最高的纯债产品依次为博时稳欣39个月定开债(162.83亿元)、博时中债1-3国开行A(142.84亿元)、博时信用债纯债A(125.28亿元)。可见,定开债是博时基金的“重头戏”。据2023年半年报,博时稳欣39个月定开债的持有人户数为322户,皆是机构投资者,博时基金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份额2000份。同样是定开债基金,博时稳欣39个月定开债与上文提及的清盘基金,同一个报告期,持有人户数均为300多户,而且前者皆是机构投资者。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去留,随时会影响基金能否运作下去。这类产品打开时,有个人投资者买入,但下次再打开时,机构投资者纷纷离场,自然不能排除基金再次清盘的可能。一只基金产品,机构投资者占有绝对比重,大户、超大户的“异动”,自然会对小规模投资者有着微妙的影响。启示如今,中国投资者正式进入了多元资产配置时代。房地产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权益市场萎靡,投资者开始注重稳健资产的搭配。这种大势之下,博时基金等大型公募势必要发力固定收益类产品,利率债、信用债、混合债基金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定开债产品的形式,困扰着很多基民。博时基金的定开债产品清盘,更给市场有诸多启示。其一,股市波动大,1-3年期限定开债基金的设计会否让投资者损失很多机会?其二,定开债基金的设计中,应该给更多投资者“风险补偿”,毕竟投资者损失了流动性,陪跑公募机构,但换来基金终止的结局,得不偿失。其三,既然投资者损失流动性持有产品,公募机构是否应该加大自有资金的跟投?...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18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1829.htm

封面图片

看好权益资产性价比 债基开始增配股票

看好权益资产性价比债基开始增配股票据证券时报,在仓位达到历史低位后,部分债券基金正在悄悄买进股票。A股市场大幅调整后性价比已大幅提高,甚至引起了不少偏债型公募产品的兴趣。据记者观察,部分股票仓位极低的债基产品开始出现仓位大幅回升,甚至有债基产品的股票仓位迅速从0升至38%,这表明权益资产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开始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也有一些债基在2013年、2019年加仓股票,当时同样是股市连续跌了近三年。在加仓后,那些配置股票仓位较高的债基后来几乎都获得了亮丽的年度业绩。

封面图片

债基变股基科技主题买金融 基金 “灵活漂移” 路数多

债基变股基科技主题买金融基金“灵活漂移”路数多在净值、规模、管理费等竞争压力下,公募基金公司正主动为旗下产品注入漂移的“配方”。漂移操作似乎已不再具有市场压力,甚至成为许多公募产品挖掘生存空间的手段,其中不乏基金公司为旗下产品的策略漂移开绿灯。记者注意到,有基金公司在部分赛道低迷的背景下,利用新产品持仓披露时间滞后的优势,为新基金在专业赛道新手搭配热门赛道老手,实现了业绩逆袭;还有基金公司在市场反弹之际,将长期策略低风险低回报的偏债产品以换将方式切换为股基赛道,以至于规模仅千万元的低波动产品进入全市场业绩十强;此外,有高弹性的科技主题基金却几乎没有科技股,持仓主要是金融和红利相关个股;还有基金公司在核心产品一年损失50亿元规模、管理费大降的背景下,开始默许消费主题基金大买电力、化工等板块,最后在消费赛道基金中遥遥领先。(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债基申赎有门道 长短搭配为上策

债基申赎有门道长短搭配为上策受政策和供给预期主导,4月底,国内债市行情出现“急刹车”,债基净值普遍遭遇回撤,多只债基产品还出现大额赎回情况。记者采访多位公募人士了解到,此轮债基的“赎回潮”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同时,以保险、资管、理财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出于配置的考量,有针对性地申购配置债基产品,但整体对债市的态度相对偏谨慎。由于目前整体债券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中短端收益率较低,部分公募机构建议可运用“长短搭配”的“哑铃型策略”,短端在存单发行压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缓解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票息价值,同时久期仓位可选择流动性较好的长期限资产,保证仓位的流动性并兼具一定进攻性。(中证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