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

生态环境部: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29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加强生态保护修复问题监督,开展“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会同相关部门对江苏等12省(区)6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联合巡查;组织对吉林等15省(区、市)69个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整改进展核实调研,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截至2023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为99.1%,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实现“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生态环境部今天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已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

生态环境部今天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已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这位负责人表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主要表现在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国、每年一批区域”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问题监督,开展“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并会同相关部门对江苏等12省(区)6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联合巡查,组织对吉林等15省(区、市)69个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整改进展核实调研,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

封面图片

我国初步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

我国初步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生态环境部今天(29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已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问题监督,开展“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并会同相关部门对江苏等12省(区)6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联合巡查,组织对吉林等15省(区、市)69个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整改进展核实调研,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长莱姆克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长莱姆克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4月1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长莱姆克。双方就塑料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黄润秋回顾了中德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良好合作,介绍了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政策、举措及工作成效,表示中方一如既往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制定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进程,希望同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一道,不断凝聚共识、求同存异,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莱姆克积极评价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高度赞赏中方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展现出的领导力,期待同中方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封面图片

中办、国办: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中办、国办: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其中提到,强化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托相关监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开展动态监控,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开展现场检查并严格依法查处。对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以及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其他区域,加强监管执法,依法依规推动限期整改。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封面图片

生态环境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黄河崭新篇章》。文章称,全面实施黄河保护法,做好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标准制修订。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深化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应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不同利益主体内生动力。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保持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高压态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营造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良好社会氛围。

封面图片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甘肃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短板明显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甘肃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短板明显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了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指出,甘肃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短板明显。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白银市景泰县景宇矿业、昌盛冶炼两家公司违法占用全国重点文物建设控制地带700余亩。甘肃安西极旱荒漠、盐池湾等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仍有7宗矿权未退出。违法违规开采破坏生态。白银市景泰县泳泽矿业擅自将地下开采变更为露天开采,违法占用、毁坏林地2400亩,长期没有开展生态修复。靖远县凝灰岩集中开采区多家企业长期越界违法违规开采,大面积压占损毁土地,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酒泉肃北吐鲁煤矿、狼娃山铁矿等企业也存在压占破坏土地、越界开采等问题。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