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农牧:预计今年平均完全成本 7.2 元 / 斤左右 四季度应能降至 7 元 / 斤以下

巨星农牧:预计今年平均完全成本7.2元/斤左右四季度应能降至7元/斤以下记者从巨星农牧处了解到,公司去年平均完全成本约在7.9元/斤左右,今年一季度完全成本则在7.7元/斤左右,4月份完全成本则已降到7.3元/斤左右。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到了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我们出栏量会起来,费用摊销(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死淘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此外,随着公司生产效率提升,断奶仔猪成本有望继续下降,年底完全成本预计降低到6.9元/斤左右,全年平均完全成本则大概在7.2元/斤左右。”(财联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牧原股份:一季度生猪销售同比增长 15.6% 2023 年养殖平均完全成本降至 15 元 / 公斤

牧原股份:一季度生猪销售同比增长15.6%2023年养殖平均完全成本降至15元/公斤4月26日晚牧原股份(002714)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显示,2023年公司销售生猪6381.6万头,实现营收1108.61亿元;净利润亏损42.63亿元。2023年牧原生猪养殖平均完全成本达约15元/公斤,较2022年下降0.7元/公斤。2024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实现营收262.72亿元,净利润亏损23.79亿元;累计销售生猪1601.1万头,同比增长15.6%,出栏量保持增长。(CIS)

封面图片

牧原股份:猪养殖完全成本计划今年底降至 13 元 / 公斤

牧原股份:猪养殖完全成本计划今年底降至13元/公斤从牧原股份股东大会获悉,4月底公司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8元/公斤,日增重814g,全程成活率80%,距离去年最好水平有一定差距。公司首席财务官高瞳表示,“本月之后,非洲瘟疫的影响基本结束,公司计划今年平均完全成本降至14元/公斤,较去年下降1元/公斤,到年底完全成本计划降至13元/公斤,可能实现非瘟以来最低成本水平。降本一方面来自原材料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来自养殖效率提升。”

封面图片

永兴材料:公司碳酸锂不含税完全成本已降至 6 万元 / 吨以下

永兴材料:公司碳酸锂不含税完全成本已降至6万元/吨以下永兴材料近日在与机构投资者的电话交流会上表示,公司碳酸锂业务自2023年二季度起,成本就控制在较低水平,2024年一季度,碳酸锂成本在2023年的基础上又有所降低。目前,公司碳酸锂不含税完全成本已经降到6万元/吨以下。公司目前碳酸锂产能为3万吨/年,2024年公司将充分发挥产能提高产销量,但实际也会受到项目建设进度、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封面图片

牧原股份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5月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4元/kg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在45%左右,成本在15元/kg以上

牧原股份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5月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4元/kg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在45%左右,成本在15元/kg以上的场线出栏量占比在25%左右。近期猪价上涨一方面是前期生猪去产能效果的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可能是二次育肥、压栏等因素的短期扰动。但长期来看,今年二、三季度生猪市场价格将维持比较好的表现。近期公司适当提升能繁母猪数量,提高母猪舍利用效率。后续公司会结合外部市场行情、内部生产经营及资金情况,合理规划能繁母猪数量。(界面)

封面图片

比亚迪率先淘汰12V铅酸电池:10年可为车主省下2000元

比亚迪率先淘汰12V铅酸电池:10年可为车主省下2000元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比较短,平均完整充放电达到350次就会报废,按照使用频次来看,一块铅酸电池的寿命一般在2-3年。而一块铅酸电池的更换费用在400-600元左右,这也增加了用车全周期成本。其次,铅酸电池在长期不使用的状态下,容易出现亏电,甚至需要搭电救援、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低,体积大、重量重,不利于汽车轻量化。与之对比,比亚迪研发的12V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其寿命更长,可达3000次以上的循环次数,相当于跟整车同寿命,几乎终身无需更换。如果一辆车使用10年,仅使用寿命这一项,就能帮助车主省下2000-3000元的养车成本。比亚迪还为磷酸铁锂启动电池配置了BMS电池管理系统,当启动电池电量低时,动力电池可以为其智能充电,因此,就算车辆放上一年不开,也不会出现无法启动的现象。此外,12V磷酸铁锂电池最低重量仅2公斤,对比铅酸电池动辄10kg的重量,更利于车辆行驶经济性和轻量化。不过,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的生产成本要较铅酸电池更高,但比亚迪已通过产业化优势实现了系统大幅降本,完成了在DM全系车型上搭载。...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62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6269.htm

封面图片

小牛电动连续四季度亏损 李彦艰难守业

小牛电动连续四季度亏损李彦艰难守业小牛电动是有过高光时刻的,举着“高端定位+技术改革”的旗号,叠加创始人李一男“华为史上最年轻副总裁的光环”,仅4年就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值曾达到40亿美元,一度被外界赞誉为“两轮电动车中的特斯拉。”为何短短几年后,小牛电动就陷入了连续亏损的泥沼?伴随李一男的隐退,小牛电动是否早早便埋下了一些发展隐患?连续四季度亏损,小牛电动卖不动了小牛电动确实是卖不动了。从财报来看,2023年Q3各项经营数据不佳,主要是电动踏板车销量下滑。今年三季度,小牛电动一共销售了26.59万辆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而去年同期为32.07万辆,同比下降17.1%。这其中,国内市场销售了23.04万,同比下降12.4%;海外市场共销售了3.5辆,同比下降38.4%。小牛电动销量颓势并非一天两天。如果追根溯源,这种变化始于2022年小牛电动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涨价。2022年3月,小牛电动对外宣布,由于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为保持健康的毛利率,小牛电动不得不将价格平均提高7%至10%。公司将从当年的4月1日起,对旗下全系锂电产品上调价格,单车涨幅为200元至1000元之间不等。除了原材料涨价外,小牛电动上调价格还有一个原因,它一开始便采用了锂电技术路线。因为铅酸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约为30瓦时/公斤至50瓦时/公斤,限制了产品在续航里程上的表现,所以主打高端系列产品的小牛电动,更多地会在旗下车身上搭载成本更高但续航也更长的锂电池。不过,对于用户来说,两轮电动车这种强工具性的交通工具,品牌定位和颜值可能不是首位,价格更为重要。2022年爱玛电动车单车收入1676元,雅迪电动车行车和电动踏板车平均收入分别为1429元和1816元,九号公司单车平均收入3202元,小牛电动单车平均收入为3432元。对比之下,小牛电动的均价最高,大约是传统品牌的两倍,比同为电动车新势力的九号公司更贵。产品涨价很快便冲击到了小牛电动的市场销量。自2022年二季度起,小牛电动产品销量就持续同比下滑,直到今年三季度,情况依然未见明显改善。对此,小牛电动CEO李彦在财报中解释称:“中国消费者保守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对我们高端系列产品的需求。我们迅速将我们的产品重新定位为两个不同的细分市场: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这一战略转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实现销量的增长。”小牛电动何时能走出业绩持续下滑的阴影,依然尚未可知。小牛电动也在今年三季报里的业务展望中坦承:“小牛电动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在4.9亿元至6.12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下降20%至0%。”被竞争对手反超小牛电动销量持续萎靡、业绩显著下滑,行业情景却是另一番模样。随着2019年两轮电动车“新国标”的正式实施,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被执行3-5年的过渡期管理,超标车辆将被禁止上路行驶。若按照最短的3年过渡期计算,2022年属于“新国标”实施引发的两轮电动车换购热潮第一年。如果按照消费用途来区分,除了居民自用之外,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即时配送业务也极大推升了两轮电动车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市场整体销量同比增幅达到了15.2%。某种意义上,小牛电动销量和业绩不够喜人不能全赖行业,而是身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中不敌对手的表现。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两轮电动车并非一个强技术的行业,品牌所主打的高端“电动智能化”,其实并没有特别的体验可言。小牛电动曾经反复宣传的如APP控制、NFC解锁等智能化功能,如今已经成为包括九号公司、雅迪、爱玛、新日等各大厂商的高端车型标配,这进一步弱化了小牛电动自身的科技属性。同样主打“高端化+智能电动“的九号公司,早就在销量超过了小牛电动。根据两家公司的年报显示,小牛电动2022年全球整车总销量为83.16万辆,不过其中有超过10万辆是电动滑板车,而九号2022年实现电动两轮车销量82.62万辆。有电池行业从业者就对凤凰网科技直言:“很多电动车用户就反馈称,九号公司的电动车做的智能化比小牛好。坐垫感应、质量解锁和密码解锁这些智能化的功能都是九号首创。”不少传统两轮电动车品牌也开始在中高端领域频频发力,譬如雅迪2020年7月推出了中高端品牌冠能系列,2021年7月更是在上海保时捷体验中心发布了旗下高端出行品牌VFLY,主打液晶屏幕、内置语音助手等核心卖点;爱玛也推出了定位于高端的子品牌小帕电动,走轻奢复古时尚路线,主打城市高端白领群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最先打出智能化、科技化宣传标签的小牛电动反而在智能化上失了色,较高的售价又使其在性价比上落入下风,所以便给后来者留下了可供赶超的机会。灵魂人物早早隐退CEO李彦难守江山?早几年,任何传统行业加上互联网思维,再写成BP(商业计划书)拿给投资人看,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北上广创业圈内非常流行。小牛电动是首家将互联网思维带入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品牌。2015年,雅迪、爱玛、小鸟、绿能等两轮电动车互相厮杀时,高举“高端、智能标签了”新品牌小牛电动出现了,在这个传统行业内快速掀起了一场革新风暴。发展初期,凭借漂亮外观、新颖的交付模式,小牛电动在进行消费者教育的同时,也尝到了相应的发展红利。这样的打法离不开公司的灵魂人物——李一男和胡依林。具有技术背景和互联网公司从业经验的李一男,是公司早期重要投资人,他凭借人脉恭喜他很快便拿到了来自GGV、红杉等多家知名机构的融资,这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李一男宣称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但好景不长,随后便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自此淡出管理层。图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胡依林,他与李一男携手完成了公司团队架构搭建。胡依林更是长期担任小牛电动的研发副总裁,主导设计了小牛电动旗下的N、M、U等多个经典系列车型。只是,如同李一男,胡依林似乎也在逐渐从小牛电动中隐退,现在仅留任公司董事和顾问。与创始团队的灵魂人物相比,后来加入小牛电动的现任CEO李彦,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履历漂亮,曾供职于KKR私募股权,但名气和业内影响力上明显低于前两位。近几年,小牛电动明显患上了战略漂移的毛病。这种毛病表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在宣传口号上喊得响亮,研发投入上并不积极。2022年小牛电动研发投入1.76亿元,九号研发投入5.83亿元。这种不积极,导致其很快就失去了此前的科技光环,业绩被后来者反超。其二,在主力品牌尚未取得稳固地位前,就过早开启了第二品牌Gova。后者放弃了小牛电动所一直主打的锂电化的高端定位,转而开始使用铅酸电池。这可以理解为小牛电动在试图开拓大众市场,仍属于一种战略漂移的表现。在推出Gova后,市场上还不时会传出类“(小牛)中低端干不过雅迪”这样的声音。电动两轮车销量高度依赖渠道,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小牛的国内经销商共有2834家,相较于今年年初的3102家,显著减少。逐利且敏感的经销商已经开始在用脚投票了。根据目前的数据测算,小牛今年第三季度店均销售81辆,每月销售27辆,门店经营或面临亏损状态,未来销量如若没有改善,小牛的有效门店数量料将进一步减少。小牛电动陷入整体竞争力不足的窘境,这既是其最先的智能和高端色彩被祛魅的表现,也说明其在市场竞争走向激烈时自身应对不力。放眼如今这个急剧变化的商业世...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9952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9952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