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瑞鹏主动撤回赴美 IPO 申请:挑选更加合适的时机重启上市进程

新瑞鹏主动撤回赴美IPO申请:挑选更加合适的时机重启上市进程以连锁宠物医疗为主营业务的创新创业型企业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周四撤回了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该公司最初于2023年1月递交申请,拟议募资规模为1亿美元。新瑞鹏称,此次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材料系基于市场环境、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综合且审慎考虑的结果,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全球资本市场动态,挑选更加合适时机重启上市进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广汽埃安有意放缓 IPO 节奏寻找合适时机

广汽埃安有意放缓IPO节奏寻找合适时机据长江商报,广汽埃安上市进程颇受外界关注,公司高管也再次进行回应。3月17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公开表示:“实话说当下不是IPO的好时机,整个资本市场都不好,埃安的进程主要取决于接下来的市场能不能回暖。”古惠南进一步表示:“广汽有很多产业,它不需要这个去投很多东西,钱不是核心问题,核心的是寻找一个好时机。IPO现在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时机。”

封面图片

中信建投年内 9 个 IPO 保荐项目主动撤回

中信建投年内9个IPO保荐项目主动撤回截至3月25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终止IPO的企业数量已超70家,其中50余家为主动撤回。从保荐机构来看,头部券商中信建投已有9个IPO项目终止,且均为公司或保荐人主动向监管申请撤回文件,涉及撤单数量居券商之首。除此之外,由中信建投保荐的部分可转债和再融资项目也出现了主动撤回的情形。因保荐业务存在违规行为,中信建投及旗下保代曾受到监管处罚。

封面图片

年内已有 71 家企业终止 IPO 69 家为主动撤回

年内已有71家企业终止IPO69家为主动撤回截至3月20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71家企业IPO项目终止审核。其中,除了2家企业因为审核不通过或终止注册外,其余69家企业均为主动撤回,超过去年同期(44家)。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去年一些企业欲冲刺北交所上市,目前,部分企业已降低预期,转向并购重组计划。”从前述69家企业主动撤回的节点来看,大多数是拟上市企业被监管进行了多轮问询后做出的选择。同时,超六成撤回企业在去年首次进行IPO申报报送。从行业来看,主动撤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领域。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企业撤回IPO申请可能是市场环境变化、监管政策收紧、公司自身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穿透式监管的强化。

封面图片

刘永好参股的大牧人撤回 IPO

刘永好参股的大牧人撤回IPO随着公司和保荐人双双提交了撤回申请,冲锋深主板的青岛公司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大牧人),也终止了IPO进程。说明书显示,大牧人成立于2005年9月14日,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成套养殖设备制造商和养殖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细看公司的股权结构,大牧人总共5个股东。武汉科谷、香港佳峰、山东六和均持有大牧人25.875%的股权。这其中,山东六和是大牧人的发起人之一,成立于1995年7月10日,由新希望(000876.SZ)持股90.74%,最终控制人刘永好。(界面新闻)

封面图片

极氪赴美IPO 最快上市造车新势力背后的现金饥渴

极氪赴美IPO最快上市造车新势力背后的现金饥渴▍仍未走出亏损招股说明书披露,极氪2021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人民币65.28亿元、319亿元、516.7亿元,同比增长62%,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车辆销量的增加;毛利分别为人民币10.38亿元、24.72亿元、68.5亿元;毛利率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1.8%、4.7%和15.0%。与同行相比,2023年,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特斯拉毛利率分别为9.5%、-1.6%、21.5%、18.2%。虽营收和毛利持续向好,但和国内众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的处境一样,极氪同样处于连续亏损的状态。招股书显示,极氪2021年至2023年净亏损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同行方面,国内除了比亚迪和理想外,蔚来、小鹏和零跑等多数新能源车企也仍处于亏损状态。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支撑产品领先和快速迭代,近三年极氪的研发费用正在逐年增加,成为公司亏损的原因之一。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极氪研发费用分别为31.60亿、54.46亿、83.69亿元,同比增长72.3%、53.67%。此外,销售及行政支出也是导致亏损的另一原因,分别为22亿、42.45亿、69.2亿元。尽管亏损金额有所增长,但极氪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全年净利率为-15.99%,相比2022年的-24.00%有所回升。根据招股说明书,2023年末,极氪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32.6亿元,难以覆盖下一年的研发和营销费用。为缓解极氪的资金压力,吉利集团曾通过贷款的方式给予极氪资本支持,维持极氪企业运营和研发。招股书显示,2022年4月15日,极氪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10年期贷款协议,总额97亿元,截至招股说明书发布之日无未偿余额。2022年11月30日,宁波Viridi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再次签署10年期贷款,总额16亿元。一方面,贷款能缓解吉利在现金流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增加的贷款也变向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根据最新招股书,极氪2023财年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132%。相较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负债率(小鹏汽车57%、理想58%、蔚来75%),相比之下,极氪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不过,面对持续的亏损,公司仍持乐观态度。在2023年吉利汽车业绩会上,极氪CEO安聪慧表示:2024年极氪还将推出三款新品,对全年23万台交付目标充满信心,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极氪力争2024年实现香港财务报表准则下扭亏为盈的目标。在汽车行业当中,规模效应是维持盈亏平衡的关键。2023年极氪汽车的销量为11.9万辆。然而,仅在2024前四个月,极氪汽车的销量就达到了49148台,同比增长超110%。其中,4月销量为1.61万辆,同比增长99%,创下历史新高。销量的攀升也为营收带来了正面效果,2021年至2023年,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15.443亿、196.712亿和339.118亿元。▍早就有意登陆资本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不过在2020年9月吉利汽车申请科创板IPO时,已经在筹划极氪的成立了。由于科创板IPO政策的收紧,吉利汽车于2021年6月撤回了IPO申请材料。同时,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将探索不同外部融资方案,实现极氪可持续发展。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极氪在成立后,先后完成了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和7.5亿美元的A轮融资,其中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哔哩哔哩、宁德时代、博裕资本以及MobileyeGlobal的创始人兼CEOAmnonShashua等。在2021年8月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后,极氪汽车的估值约为90亿美元。随后,在2023年2月完成A轮融资后,其估值飙升至130亿美元,超过了900亿元人民币。据美国证监会文件,极氪于纽约时间2022年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首次IPO的注册声明草案。在2023年8月,极氪的境外上市申请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认可,此进展标志着其打通了至关重要的行政环节。仅三个月过后,极氪便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值得注意的是,极氪目前IPO的估值最高被定在大约51.3亿美元,低于此前预期。按照最初的IPO规划,极氪原本期望能筹集到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然而,今年年初,这一预期金额被调整为5亿美元。时至今日,极氪最终确定的IPO募资规模已经缩减至至多3.675亿美元。行业方面,2021年高估值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经历了两年多的降温。截止目前,像蔚来、小鹏等新型新能源车企的股价已经下跌约80%。投资着的谨慎态度或成为极氪两年来估值下跌的原因。虽然估值有所下降,但多方投资者仍对极氪上市表现出充足的兴趣,包括吉利汽车、Mobileye和宁德时代在内的一些现有股东和第三方投资者已表示,有兴趣认购极氪IPO发行的高达3.49亿美元的存托股票。德勤中国4月8日发表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回顾与前景展望》显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为13家,较去年持平。如果极氪如预期一样能够在本周五成功上市,仅成立三年的极氪汽车,将成为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车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993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9931.htm

封面图片

半导体IPO“寒冬”

半导体IPO“寒冬”以前出了名不赚钱的半导体和芯片市场,摇身一变成了全球VC最赚钱的赛道之一。沉寂已久的早期投资也都纷纷强势回归,一时间市场充满了“钱”的味道。尤其是在大基金推动,以及华为事件引爆市场情绪的双重影响下,带动国内半导体投资额迅速增加。2019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金额为300亿元,2020年猛增至1400亿元,到了2021年半导体融资总金额超3800亿,直逼4000亿元,期间增长超越十倍。在这个过程中,科创板的开板,再次推动国内大批半导体产业链厂商陆续冲击A股IPO,开启了上市热潮。2020年开始,半导体企业上市数量开始保持2位数的增长,备受资本追捧。彼时,半导体行业可谓“遍地是黄金”。据投资人形容:“当时投资一家半导体公司,这家公司发布新一轮融资计划后,两个星期内就收到了几十亿,很多投资机构把合同打出来投资金额空着就签字、盖章,还有一些机构不做尽职调查就先打款。”可见,在快速IPO竞赛下,资本市场也不得不把节奏提了起来。按过往经验,很多公司可能要融三四轮才能走向IPO。但从2020年开始,很多公司融完一轮之后就是一个独角兽,下一步就是IPO。2020年,席卷而来的新冠疫情并没能浇灭资本市场的热情,无论是一二级市场新发基金的募资金额还是IPO数量,2021年都反超疫情前同期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76家半导体企业IPO获受理,45家企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总募资高达1225亿元之多。半导体IPO,风向变了面对国内掀起的IPO盛宴,华登科技管理合伙人王林颇为警惕道:“但好花不常开,纵观A股30多年历史,清醒的从业者都能够意识到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正如‘繁花’中的台词所说:大暑之后必要大寒,一定记住,这是规律。”的确,看似平静的表面背后,由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早已在暗中煽动了翅膀。2022年下半年开始,半导体行业迎来了惊心动魄的时刻:一开始由缺芯潮导致产业链的紧张情绪,再到产能饱和、库存积压、价格下跌的寒潮。一波涨落开始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王林回味道:消费电子不振,汽车缺芯不再,通信建设放缓,算力备受围堵...仿佛突然之间行业上下没有值得投资的赛道,行业“内卷”成了人人口诛笔伐的罪魁祸首,好像当下的投资和创业都是在给半导体行业拖后腿。回顾刚过去的2023年,“终止”、“撤回”无疑成为了半导体企业在IPO市场最频繁的关键词,受理数量、募资规模均出现大幅下滑。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半导体产业新受理企业为48家,29家成功登陆A股市场,均同比下降超35%;募资金额共计470亿元,下降幅度更是高达62%。与此同时,2023年“上市梦”终止的IPO企业数量达到40家,同比猛增82%。2024年伊始,接连两家半导体企业IPO宣告终止,遇冷态势依旧。不难看到,资本市场的风向,变了!众所周知,随着半导体下游需求的结构性分化,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疲软,加之产业链库存消化进度缓慢,2023年半导体周期处于筑底阶段。与此同时,在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后,半导体企业IPO进度明显放缓。据悉,2020年终止IPO审核的半导体企业仅有11家,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19家企业,到了2022年增加至22家。进入2023年,有40家IPO企业按下“暂停键”。相比往年,2023年多个月份出现“0”家半导体企业受理的情况,科创板更是出现了长达92天的“0受理”,融资规模也明显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印证了2023年IPO市场的惨淡。为何IPO撤单现象频发?回看这些终止IPO的企业,原因各异,包括:部分企业因在问询中暴露了业务营收、持续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率等多项关键指标存在部分违规问题,而提出撤回IPO申请;股权相关及板块定位问题;此外,终止企业还存在被举报、被启动检查与现场督导以及行业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等。比如,企业申请时板块定位不准,撤单更换板块重新申报的情况偶有发生。部分半导体企业会在撤单后,根据公司业绩、行业前景、市场趋势会选择更换上市板块重启IPO。有个别企业称因产业行情不如预期原因撤单:一方面,2023年半导体产业景气度下行趋势明显,在此氛围中,资本市场并不活跃,二级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不少企业还经历了上市即破发的窘境,部分企业会认为这并非上市良机。同时,芯湃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占猛还指出,内卷现象严重,绝大部分半导体企业业绩承压,企业运营压力剧增,业绩指标和营收成长性无法满足监管标准,因此打了“退堂鼓”此外,政策的实施对正在IPO的企业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2023年上半年,全面注册制的实施给半导体企业IPO扔出了一颗“甜枣”,其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扩大社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然而,美味的果实还未来得及咀嚼。2023年8月,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称“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进一步加强对IPO审核监管。“尤其是科创板基本上不受理亏损企业的申报,导致很多不盈利的半导体企业不得不撤材料”,李占猛向笔者补充道。自此,A股新上市企业数量明显减少,IPO融资规模自2018年来首次出现下滑,除了半导体企业,其它领域还有数量更多的企业选择了终止IPO进程。随着主动撤回企业的增加,交易所也持续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调要提高执业质量。监管对于IPO项目的督导更加细化,“零容忍”监管态势不断加码。就在截稿前,上交所内部新发布文件重申:保荐机构对再次申报IPO要针对性核查三大事项。具体包括:1)前次申报IPO的时间、审核和注册阶段关注的主要问题、前次IPO申请被否或撤回的具体原因;2)导致前次IPO申报撤否的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3)发行人历次变更中介机构的原因及合理性。在严格的审查机制下,一大批企业知难而退。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认为,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很多企业上市难、退出难、估值和市值倒挂,从而导致IPO的门槛逐步提高,一级市场的投资面临着更大不确定性,进入“资本寒冬”。“看不清、不敢投、没钱了”成为贯穿行业的基调,半导体“盲投也能挣钱”的时代正式宣告结束。资本寒冬下,拟IPO企业何去何从?在半导体“满地黄金”的时代,半导体涌入海量资金,太多的人涌入半导体创业,国内芯片企业数量众多,出现大量重复性项目的同时,估值也普遍虚高,吹起了不少泡沫。这带来的结果是市场的小、乱、散,以及技术和产品低水平的重复,所以高估值带来的并非高收益,许多半导体企业上市首日破发甚至已经变成常态。目前,国内在某些低端芯片赛道“内卷”升级,“以价格打价格、以专利战专利,以国产替代国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中低端芯片处于恶性竞争的红海。这种情况下,在景气度下行来临的时候,暴雷的将会越来越多。随着今年募资不易,大家不约而同收紧了口袋,资金不再像以前那么充裕,缺乏生命力的公司逐渐融不到下一轮。有投资人向笔者表示,“目前中低端芯片,在一级市场上基本没人再投了。”但那些有顽强生命力的优质项目则仍会更受到追捧,不愁融资。因为在相似的赛道领域,资本总不会选择“雷同”,而是选择“创新”。王林坦言,“创新”永远是半导体行业向前发展的不变推动力,但过去几年的“进口替代”浪潮反而让最该被重视的创新备受冷落,所有人都在用成熟的技术去满足成熟市场的替代需求,也就逐渐形成了大家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1643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1643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