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文章指出,近年来,不少拟上市企业在IPO前“突击”大额分红,但又IPO募资“补血”。这种“前脚分红,后脚募资”的异常行为

证券时报文章指出,近年来,不少拟上市企业在IPO前“突击”大额分红,但又IPO募资“补血”。这种“前脚分红,后脚募资”的异常行为,引发市场关注和质疑,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新“国九条”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沪深交易所也初步制定了突击“清仓式”分红的具体标准。若拟上市企业不愿将累积利润用于经营发展或上市后与新股东共享,很难相信这样的企业上市后大股东和管理层会对中小股东和社会负责。因此,要彻底正本清源,真正实现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目的,监管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更为精细的拟上市企业分红的监管规定。(证券时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交所就加强 IPO 企业分红监管有关考虑答记者问

上交所就加强IPO企业分红监管有关考虑答记者问上交所表示,《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提出,要严查严防拟上市企业突击“清仓式”分红。我们正在按照有关意见精神,进一步研究加强对拟上市企业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的监管,引导拟上市企业承诺申报后的在审期间不进行现金分红,鼓励企业更多将累积利润留存用于企业发展或上市后与新股东共享。在指标方面的初步考虑是,对于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的;或者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中补流和还贷合计比例高于20%的,将不允许其发行上市。下一步,我们将修改有关规则,并抓好实施。

封面图片

深交所就加强 IPO 企业分红监管有关考虑答记者问

深交所就加强IPO企业分红监管有关考虑答记者问深交所表示,我们正在按照有关意见精神,进一步研究加强对拟上市企业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的监管,引导拟上市企业承诺申报后的在审期间不进行现金分红,鼓励企业更多将累积利润留存用于企业发展或上市后与新股东共享。在指标方面的初步考虑是,对于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的;或者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中补流和还贷合计比例高于20%的,将不允许其发行上市。下一步,我们将修改有关规则,并抓好实施。

封面图片

严查上市前突击 “清仓式” 分红 政策效果渐显

严查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政策效果渐显自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文明确表示,将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以来,新政威力渐显。据统计,截至3月27日,在已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14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或因存在“清仓式”分红情况受到监管关注,涉及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达41.8亿元。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记者表示,拟上市企业“清仓式”分红,之后再募资偿债补流,往往存在通过利润转移以确保原有大股东获取最大利益或缓解自身资金压力的嫌疑。监管严查此类行为的出发点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部分企业通过“清仓式”分红进行利益输送或规避债务,维护市场“三公”秩序。(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今年以来有190家IPO企业终止其上市进程,其中超20家企业的分红成为监管问询重点,同时存在突击“清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今年以来有190家IPO企业终止其上市进程,其中超20家企业的分红成为监管问询重点,同时存在突击“清仓式”分红的有8家,占终止上市总家数的4%。新“国九条”明确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同时,沪深交易所还明确了突击“清仓式”分红的具体标准:最近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或者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中补流和还贷合计比例高于20%。(上证报)

封面图片

监管升级,拟 IPO 企业 “紧箍咒” 来了

监管升级,拟IPO企业“紧箍咒”来了据21财经,继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严打“一查就撤”后,针对拟IPO企业的新规范来了。5月1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实施《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以下简称《指引》),对拟IPO企业(发行人)提出诸多新要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中对于投资者和拟IPO企业均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招股说明书新增分红披露规范。拟IPO企业被要求制定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等利润分配计划,说明未分配利润使用安排等;与此同时,拟IPO企业还被建议承诺在审期间不进行现金分红。而在审期间分红,一度成为部分企业被诟病之处。

封面图片

截至3月27日,年内共有82家IPO终止审查,其中有80家是主动撤回,占比超过九成。同时,今年A股仅有26家公司成功上市,同比减

截至3月27日,年内共有82家IPO终止审查,其中有80家是主动撤回,占比超过九成。同时,今年A股仅有26家公司成功上市,同比减少五成。一位投行人士表示,IPO撤回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随着IPO监管愈加趋严,一些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盈利能力下滑的企业选择了终止审核,特别是在现场检查比例提升、严查“清仓式分红”的监管导向下,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需要对IPO申报重新作出审慎考虑和调整,通过先撤回后完善材料的方式,达到最新的IPO监管要求。(证券时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