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药可用,所以必须找个药用吗?

因为无药可用,所以必须找个药用吗?最近国内至少部分城市处于新冠重症高峰,很多人对治疗药物非常感兴趣,因此药物这块写得比较多。也得到了一些比较让我非常感概的反馈,比如:开不到别的药,还能怎么办,只能用XX试试;或者:难道就等着人病危不尝试用XX试试吗;以及:有XX用总比什么都没有强。这些充满焦虑的呼声,大体属于那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思路。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很多人也共享着这种焦虑的情绪。对此我能理解,但同时我也认为在行为上不能顺从于这种情绪,而应该用理性去限制情绪化导致的极端行为。没有有效药或者开不到有效药,所以不如试试XX之类的说法,归根到底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无药可用,是不是就一定要找个“药”吃?甚至抛开新冠这样一个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属于自限性,不需要任何干预就能自愈的疾病。即便是晚期癌症这样的绝症,没有有效药物的情况下,是否就是什么药都可以去试试,或者必须找个药试试?这不仅是个科学问题,应该还是个伦理问题。而无论从科学还是伦理角度,我都很难认同无(有效)药可用,因此就什么药都能用的做法。首先,从科学角度,使用没有确证的药物可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药物,但凡药物都存在副作用,或者说发生副作用的风险。没有有效药物或拿不到有效药物,就用其它药物来治,很有可能让用药的人暴露于本无必要的风险之下。一些人可能会说很多人(新冠感染者)都吃了某个药,没遇到问题。但是这种说法第一是存在认知偏差的风险,所谓身边统计学,或者是吃了某个药,好的人都好了,没好的人不知道,所以这个药有效。第二是对药物安全性问题的误解。确证一个药物可以治疗某个疾病,需要的是确认对于这个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收益(有效性)大于风险(安全性)。没有有效药物时,拿另一个药物(从中国当下新冠药物来看,不少还是明确无效的药物)来用,很可能让人处在没有收益,只有风险的情况下。其次,从伦理角度,无药可用就硬找一个药用,也是一种欺骗,给患者营造一种虚假的希望。这种行为并不恰当。而当下中国一些明明无效或极可能无效,只是与新冠沾边的药物售价之高,都不仅是营造虚假希望的行为,而是对身处弱势地位者的一种剥削。有人可能会说交得起特别高智商税的都是有钱人,算不上弱势群体。当然,有些人可能确实不在乎花个几万块钱去囤来路不明真假难辨的paxlovid以及丙种球蛋白。可欺诈就是欺诈,而且不少人未必是真的不缺钱,可能是缺钱的,仍然在虚假营销下花了冤枉钱。对于没有明确证据的药物,我们需要把其使用限制在临床试验等特殊场景中,这有其必要性。在临床试验或同情用药等环境下,我们对药物有严密的追踪、用药人数也受到严格限制,此外,患者还有获得标准治疗的机会。正是有这些“限制”,我们才能把面临风险的人以及受试者面对的风险都尽量降低。而当下,毫无质量监管的paxlovid仿制药网购如火如荼,正版paxlovid被不少根本不需要使用的人买去囤着,安全隐患大有效性可疑的阿兹夫定更是大行其道,对绝大部分新冠感染者没有作用本应严格管理的血液制品丙种球蛋白也被抢购。无药可用就必须找个药用的迷思,正在让无数人暴露在不必要的风险之中。对于有些药物来说,不幸被一些人选中囤积治疗新冠,受影响的还不仅是那些毫无必要给自己找来不良反应风险的购药者。大量囤药也会负面影响正常的药品供应。例如丙种球蛋白作为免疫调节药物,是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患者的必需药。新冠治疗上除了极少数MIS-C患儿(儿童新冠感染非常罕见情况下发生的免疫过激反应),丙种球蛋白毫无用处。大肆抢购这类药物,对很多真正需要这些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这种药品挤兑曾经在羟氯喹上发生过,很多人认为羟氯喹有效,四处找药,导致需要羟氯喹治疗其它疾病的人难以获得药物。说到羟氯喹,最近让我震惊的是中文网络仍有人推销羟氯喹与伊维菌素两个明确显示对新冠毫无用处的药物。对于药品,监管机构、医学界以及科学界的职责,不仅是寻找有效的药物并将其送到患者手中,也应该作为一道城墙,阻断那些缺乏证据的药物,防止滥用而危害民众。看最近出炉的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我们很难不感慨上诊疗方案的难度似乎远小于下诊疗方案。诚然,瑞德西韦这个证据比较充分的抗病毒药未能列入其中,好歹paxlovid与默克口服药莫诺拉韦均在。可面对免疫逃逸特征不断变迁的奥密克戎亚株,单克隆抗体早已失效,新冠免疫球蛋白(与丙球不同)与血浆疗法更是因没有疗效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反对,这三者却仍然在列。更不用说阿兹夫定以及占了30页诊疗方案里10页的中医治疗。恰逢当下正是医保药品集中采购谈判,标价超过多少不谈,药价超过多少不收等说法不绝于耳。只不过我们更缺乏的似乎是有效性不足不收,收益风险不过关不要的底线。#我的防疫手册#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关于辉瑞的新冠神药Paxlovid 你应该知道的几个事实

关于辉瑞的新冠神药Paxlovid你应该知道的几个事实12月26日北京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目前已收到参加辉瑞抗病毒药物应用培训的通知,但药物还没有配送到。Paxlovid由辉瑞制药生产,风头完全盖过了比它更早上市的Molnupiravir,甚至成为了“新冠特效药”的代名词。需要澄清的是,Paxlovid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Paxlovid作为刚刚研发上市的新药,最多是特定人群或特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的某类有效药物。当前大部分民众对Paxlovid并不全面了解。据媒体报道,在12月27日下午,北京通州区的一家社区医院里,药房前排队的人多数是购买连花清瘟和布洛芬。当记者询问是否有辉瑞的新冠药时,周围的人投来好奇和疑惑的目光,他们第一次听说Paxlovid。早在2021年11月,辉瑞的抗病毒口服新药Paxlovid面世。临床试验结果惊艳,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授权使用。2022年2月1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应急审评审批,批准辉瑞公司Paxlovid的进口注册。Paxlovid作用机理Paxlovid是由利托那韦(Ritonavir)和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组成的复合药。两个药物合力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症的发展和恶化。Ritonavir并不是一种新药,它以抗艾滋病药物享誉十数载,Ritonavir能够破坏病毒中酶的正常功能,使病毒无法完成组装和释放。Nirmatrelvir则是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pro的拟肽类抑制剂,能够让Mpro无法处理多蛋白前体,从而抑制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增殖。Paxlovid是处方药,不是预防新冠的药物。一项晚期研究发现,Paxlovid被授权用于治疗早期感染新冠的高危人群,但Paxlovid未能达到该研究的主要目标,即有效预防与新冠确诊患者有过接触的家庭成员感染。Paxlovid使用方法及疗效越早启用Paxlovid,患者的病毒清除也越快。Paxlovid用药方式连续口服5天。该药物在转阳的7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而且对有基础病、65岁以上的老人效果更好。2021年11月5日,辉瑞发布了一项研究,宣称在第二和第三期EPIC-HR(指对高危患者的新冠肺炎的蛋白酶抑制进行评估)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中,新型抗新冠口服药Paxlovid将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9%。此前,顶级期刊《柳叶刀》发布了Paxlovid新冠口服药治疗中国香港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真实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使用Paxlovid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住院率与死亡率,并减少住院后的疾病进展与死亡风险。上海仁济医院也曾开展相关研究,研究发现,与延迟使用Paxlovid治疗的患者相比,在诊断后5天之内就开始使用Paxlovid的免疫抑制患者,病毒清除时间可以提早约6天。Paxlovid适用人群Paxlovid主要适用于重症高风险人群的早期干预,但受库存影响,目前在社区医院应用的条件较为严格。70周岁以上患者若出现以下症状之一,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1、持续三天以上体温超过38.5摄氏度;2、血氧饱和度低于90%;3、出现憋气等情况。此外,只有确诊阳性的患者才能使用Paxlovid,社区医院将上报感染病例以及用药情况等。Paxlovid获取渠道12月26日,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进口和经销商中国医药证代明确说明,辉瑞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是处方药,需要根据医院的诊断购买。关于是否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中国医药表示:“国家有规定,肯定是买不到的。”Paxlovid不适合人群有肝脏问题、肾脏问题、正在服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抗凝药、抗癫痫药物、治疗心律不齐、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免疫抑制剂、类固醇药物、艾滋病治疗药物和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对于妊娠女性而言,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天应避免怀孕。对于哺乳期妇女,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天应停止哺乳。在儿童用药方面,在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中国也未批准儿童适应症。12岁以下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教授向记者表示,Paxlovid患者在感染后的7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出现重症了这个药没有太大价值。8月24日,以色列最大的医疗机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只在65岁或以上的高危患者中起到明显作用,而没有证据表明Paxlovid对年轻人群体有效果。Paxlovid不良反应临床试验中Paxlovid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味觉改变、腹泻、高血压、肌肉疼痛、腹痛、恶心等,用药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安慰剂组。由于Paxlovid会影响很多药物的代谢,Paxlovid需要避免和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服用前必须咨询医生/药剂师。...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667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6679.htm

封面图片

世相研究所|“你疯抢的丙种球蛋白,是别人的救命药”

就像最初的感冒药遭抢购一样,新冠海啸之下,丙种球蛋白正作为提升免疫力的利器,遭到很多人的哄抢。

封面图片

丙种球蛋白被炒到上万元 疫情高峰期真的需要囤一点吗?

丙种球蛋白被炒到上万元疫情高峰期真的需要囤一点吗?退热止咳药是家庭必备,可以准备一些,但囤“丙球”恐怕是没必要的,滥用的话还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丙球”到底是什么?丙种球蛋白其实是一种通俗叫法,专业上其实叫“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或者“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静丙”等,丙球本质上是多种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混合物。那么免疫球蛋白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免疫球蛋白≈抗体”,是人体对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及其它毒素或异物)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物质。抗体结合抗原时有特异性,也就是某个抗体,能非常高效紧密地结合一种或更多种抗原,正因为这种特性,抗体在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体可以结合在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表面的抗原上,这就给我们的免疫系统抵挡和消灭这些坏家伙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一些病毒侵入我们的细胞时,需要用表面的抗原来结合宿主细胞上的表面受体,可如果这个抗原先被抗体结合了,就相当于门钥匙被套了个套,再也插不进锁眼开不开门了,这样病毒就没法进入细胞大肆繁殖破坏了。抗体还能“抓住”病毒,将它们聚成一小团一小团(微观尺度)的免疫复合物,让病毒更不容易在体内扩散传播,也更容易成堆成堆地被巨噬细胞清除掉。还有一些抗体,能吸附在入侵者身上,起到标记的作用,来引导免疫系统的其他武器(比如补体、巨噬细胞等)更高效地攻击入侵者。除此之外,抗体还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那丙球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我们人体,每感染过一种病原体或接种过一种疫苗,血浆里就会产生一些特异性的抗体,而在制作丙球的时候,需要使用上千份人的血浆,再经过灭活、pH值调整等步骤,就制成了内含成千上万种抗体的丙种球蛋白了。正确使用的话,这些抗体进入病人体内,就会像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一样,迅速扫清那些常见的病原体,并且能让免疫系统变得稳定,能够用来抵抗细菌、病毒的严重感染,及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改善过敏等。丙球到底能治疗新冠感染吗?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了,既然丙球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严重的感染,那对新冠病毒应该也有效啊,明明有那么多人囤,为什么你又说“没有必要”呢?在临床上丙球可用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病毒性肝炎、重症性红斑狼疮、新生儿败血症、川崎病等。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在大家的心中变成了一种“救命神药”,以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以为可以预防或治疗新冠,而事实并非如此。丙球里的抗体,并不特别针对新冠病毒,几乎不可能在对抗新冠感染的“战斗”中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而且丙球属于特殊药品,大概会有5%-15%的不良反应率,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轻则可能导致人头疼或过敏,严重的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等问题,可见,丙球并不是想用就可以随便用的。可能有些朋友会非常疑惑,说很多新冠诊疗方案里,都明明白白写了静脉丙种球蛋白(丙球),凭什么说它用处不大呢?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丙种球蛋白在新冠感染治疗中的效果,仍然存在争议,而且存在有些朋友为了“预防”新冠,提前注射的情况,这可能带来健康隐患,也存在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其次,我们可以注意看看这些诊疗方案,几乎所有涉及丙球的内容里,都能找到不止一个“重”字,比如“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严重X病”等等,这是在目前尚未有丙球蛋白对新冠感染治疗效果的高质量研究的情况下,一些医疗团队根据以往抢救重症病毒感染的经验,为了尽量减少病人危重和死亡可能所做的尝试和努力,不应因此就将丙球视为灵丹妙药。可能还有人说了,在国家“第九版方案”中看到推荐使用免疫球蛋白啊,这个是不是就是丙球啊?图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截图当然不是!丙球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的抗体。而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大量感染新冠的献血者的恢复期血浆中获取的。它属于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跟丙球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紧急情况下注射COVID-19免疫球蛋白,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过这也要由医生来做判断,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病毒载量较高等情况的患者,也不应该随意使用。所以,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囤丙球意义其实并不大,丙球也不能随意使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80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8041.htm

封面图片

港首批预防冠病抗体药将先给干细胞移植病人

港首批预防冠病抗体药将先给干细胞移植病人香港医管局引入的首批190多剂阿斯利康预防冠病抗体药,将先给免疫力最弱干细胞移植病人使用。据香港电台报道,香港医管局临床传染病治疗专责小组主席曾德贤今天(25日)在电台节目上说,首批药物会给予免疫力较差的病人使用,当中以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免疫力最弱,预计会先开给他们,至于下一批药物的使用对象则仍在商讨。他说,由于免疫力差的病人,即使接种了疫苗,抗体上升速度仍然较慢,相信这些抗体药可保护他们。针对有报道称,使用抗体药可令抗体水平达83%,并可维持六个月,曾德贤强调,接种疫苗是不能取代,相关病人仍然需要打针。发布:2022年4月25日1:01PM

封面图片

研究镇痛药已有60年 但它们对短期腰背疼痛真的有效吗?

研究镇痛药已有60年但它们对短期腰背疼痛真的有效吗?研究人员说,在相互比较镇痛剂的更高质量的试验发表之前,"建议临床医生和病人采取谨慎的方法,用镇痛药管理急性非特异性腰痛"。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和可待因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定义为持续不到六周的疼痛。但是它们的比较有效性的证据是有限的。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人员在科学数据库中搜索了随机对照试验,对报告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进行镇痛药与另一种镇痛药、安慰剂或不治疗的比较。在最初的124项相关试验中,他们将1964年至2021年间发表的98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这些试验涉及15134名18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和69种不同的药物或组合。这些试验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扑热息痛、阿片类药物、抗惊厥药物、肌肉放松剂和皮质类固醇。研究人员使用一个有效的风险工具评估了他们的偏倚风险。所关注的主要措施是治疗结束时的腰痛强度(以0-100分计)和安全性(治疗期间报告任何不良事件的参与者人数)。每项试验开始时,参与者的平均疼痛强度是65分(满分100分)。研究人员指出,与安慰剂相比,使用肌肉松弛剂托哌酮、消炎药阿司匹林加肌肉松弛剂替扎尼丁和抗惊厥药普瑞巴林治疗后,疼痛强度降低(约25分)的证据可信度很低或非常低。此外,有证据表明,肌肉松弛剂硫糖铝和抗炎药酮洛芬等四种药物的疼痛强度大幅降低(约20分),包括抗炎药醋氯芬酸、依托考昔和酮洛芬在内的七种药物的疼痛强度中度降低(10-20分),包括布洛芬和扑尔敏在内的三种药物的疼痛强度小幅降低(5-10分)。低度或极低置信度的证据表明,这些药物中的几种的效果没有区别。研究人员注意到,与安慰剂相比,曲马多、扑热息痛加缓释曲马多、巴氯芬以及扑热息痛加曲马多的不良事件有所增加,如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和头痛等,有中度至非常低的可信度证据。中度至低度可信的证据还表明,与其他药物相比,这些药物可能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该研究还发现其他次要结果也有类似的中度至低度可信的证据,包括严重不良事件和中断治疗,以及对药物类别的二次分析。这是一项基于彻底的文献搜索的全面回顾,但研究人员承认,大多数被纳入的研究都有与偏倚风险有关的问题,这与其他限制一起,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他们写道:"我们对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镇痛药物的审查发现,对疼痛强度和安全性的影响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临床医生和病人"被建议采取谨慎的方法来使用镇痛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258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2587.htm

封面图片

港大全球首创新型干细胞平台为部分罕见免疫缺陷病提供治疗

港大全球首创新型干细胞平台为部分罕见免疫缺陷病提供治疗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研发全球首创新型干细胞平台,为部分罕见免疫缺陷病的病人提供新的、个人化治疗选择。港大医学院表示,部分免疫缺陷病没有治疗方法,在新的平台下,团队将病人的血液细胞,重新改造为干细胞,再利用发展为肾脏或肝脏细胞等,并在实验室测试这些细胞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从而找出治疗方法。29岁的江先生患上罕见疾病「STAT1功能增益症」,全港只有5至6名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血小板,令他经常受到感染,不同器官受损,曾经口腔受念珠菌感染、皮肤溃烂和中风,最差时曾失去9成视力,但暂时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新的平台令团队成功找出一种原本运用在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医治,令他出血的风险大大降低,可以正常生活。港大医学院表示,即使是患上同样的罕见免疫缺陷病,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亦未必一样,需要透过平台找出适合的药物,又说以往被视为无药可治的「孤儿疾病」,透过平台可以在安全和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治疗方案,重新运用现有药物,为患者带来希望。现时团队正尝试为其他罕见的免疫缺陷病找出治疗方式,帮助不同病人。2024-04-1714:45:17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