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一个电影导演文学素养高不高取决于这样几个标准:

我觉得一个电影导演文学素养高不高取决于这样几个标准:1:选择改编的超前眼光。比如张艺谋与1986年的莫言。2:电影文本超越原著的文学性。比如李安与王度庐。3:极其忠实于原著,前提是原著本身就是巅峰。比如王扶林。4:完全原创剧本,但影像节律以文学形式展开。比如费穆。5:改编与原著一时瑜亮,前者的视觉完全取代笔触,真正文学的影视化。6:抓住原著的气韵氛围,情节上不拘一格。如墨镜与刘以鬯、毕赣与波拉尼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电影《正发生》原著小说作者安妮·埃尔诺 (Annie Ernaux) 获得2022诺贝尔文学奖,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电影《正发生》原著小说作者安妮·埃尔诺(AnnieErnaux)获得2022诺贝尔文学奖,该片曾荣获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电影《正发生》(电影中文预告片:)大部分的情节都是原著作者安妮·埃尔诺的亲身经历。安妮·埃尔诺是法国最备受赞誉的作家之一,自1974年出版第一本小说《CleanedOut》后,便持续创作至今。她的作品几乎来自她个人的亲身体验,带有浓厚自传色彩,不仅广受好评,而且获奖无数,去年更被TheNewYorkTimes预测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今预测成真。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是:「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事实上,《正发生》并非安妮·埃尔诺的作品首次被改编而成的电影,去年的《纯粹的激情》同样是改编自她的作品,更入围2020戛纳影展主竞赛。故事也是源自她本人的真实经历——她曾和人夫维持一年多的不伦之恋。安妮·埃尔诺以诚实无畏的文字详细记下这段刻骨铭心的关系,获得TheNewYorker盛赞。可惜她的著作中目前只有五本被翻译成中文。【网评】“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李莹律师

封面图片

王长田再谈《三体》电影:投资计划没有上限,张艺谋是导演最好人选

王长田再谈《三体》电影:投资计划没有上限,张艺谋是导演最好人选“《三体》电影正在打磨剧本,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导演和编剧之外的主创人员。”6月18日,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电影节“IP全球多元化开发的潜力与想象”论坛现场表示,《三体》电影在投资上没有上限,目前计划先打磨好一部,希望不会辜负观众的期待。王长田表示,在《三体》电影制作上,最困难的是对原著的取舍,不管怎么取舍,可能都会有人不满意,“所有原著改编电影都会面临类似问题,已经准备好将来要承受非议。”他还透露,自己在几年前就找了张艺谋导演进行执导计划,但是当时张艺谋没有接受,“现在他终于接受了,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张艺谋是我们能找到最好的导演人选。不过,他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要解决原著和电影之间的平衡,以及中国观众和国际观众的关系问题。”(澎湃新闻)

封面图片

所有超大质量黑洞都发生了什么?天文学家惊讶于韦伯数据

所有超大质量黑洞都发生了什么?天文学家惊讶于韦伯数据一项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进行的研究发现,活动星系核--快速增长的超大质量黑洞--比以前想象的要少见。这一发现表明宇宙更加稳定,并提供了对暗星系和识别这些星系核的挑战的见解。这些发现是利用JWST的中红外仪器(MIRI)得出的,表明我们的宇宙可能比想象的要稳定一些。这项工作还为观测暗星系、暗星系的特性以及识别AGN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启示。在《天体物理学报》(TheAstrophysicalJournal)正式发表同行评审论文之前,一篇详细介绍JWST研究的新论文最近在arXiv上发表,该研究是在宇宙演化早期发布科学(CEERS)计划的支持下进行的。这项工作由昆士兰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助理教授艾莉森-柯克帕特里克(AllisonKirkpatrick)领导,重点研究了宇宙中一个被称为"扩展格罗特地带"(ExtendedGrothStrip)的长期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大熊座和波忒斯座之间。然而,以前对这一区域的研究依靠的是功率较小的一代太空望远镜。柯克帕特里克说:"我们的观测是在去年6月和12月进行的,我们的目标是描述星系在宇宙恒星形成的全盛时期的样子。这是对过去70亿至100亿年的回望。我们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的中红外仪器观测了100亿年前星系中的尘埃,尘埃可以掩盖正在形成的恒星,也可以掩盖正在成长的超大质量黑洞。因此,我进行了首次探测,以寻找这些星系中心潜伏的超大质量黑洞。"我们展示了MIRI指向1(右图)以及Spitzer/IRAC(中图)和MIPS(左图)对同一区域的观测结果。同一区域。光圈显示了每幅图像中探测到的光源位置(仅MIRI区域)。对于MIPS(IRAC)图像中,孔径为6英寸(2英寸),与仪器光束大小相对应。在IRAC图像中,蓝色对应通道1(3.6μm),绿色对应通道2(4.5μm),红色对应通道3(5.8μm)。在MIRI图像中,770W滤光片为蓝色,F1000W为绿色,F1280W为红色。资料来源:Kirkpatrick等人,arXiv:2308.09750发现与启示虽然每个星系中间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但AGN是更为壮观的天体动荡,会主动吸入气体,并显示出典型黑洞所没有的光度。柯克帕特里克和许多天体物理学家预计,分辨率更高的JWST勘测将比之前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进行的勘测发现更多的AGN。然而,即使MIRI的功率和灵敏度都有所提高,在新的巡天中也几乎没有发现更多的AGN。柯克帕特里克说:"结果与我的预期完全不同,这是我的第一个重大惊喜。新的发现是快速增长的超大质量黑洞非常稀少。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天体下落的疑问。事实证明,这些黑洞的生长速度很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慢,考虑到我所研究的星系与我们过去的银河系相似,这就很耐人寻味了。早先利用斯皮策进行的观测只允许我们研究最亮、质量最大、超大质量黑洞快速增长的星系,这使得它们很容易被探测到"。柯克帕特里克说,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谜团在于了解典型的超大质量黑洞(比如在银河系等星系中发现的那些黑洞)是如何生长并影响其宿主星系的。她说:"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些黑洞并没有迅速生长,吸收的物质有限,也许不会对它们的宿主星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发现开启了黑洞生长的全新视角,因为我们目前的认识主要基于最大星系中质量最大的黑洞,它们对宿主星系有重大影响,但这些星系中较小的黑洞很可能没有影响。"2013年4月29日,在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洁净室里,工程师们一丝不苟地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植入ISIM(即综合科学仪器模块)。作为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后继者,韦伯望远镜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它将观测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提供最初星系形成的图像,并观察遥远恒星周围未被探索的行星。科大天文学家说,另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是这些星系中缺少尘埃。柯克帕特里克说:"通过使用JWST,我们可以识别出比以往小得多的星系,包括那些与银河系大小相当甚至更小的星系,这在以前的红移(宇宙距离)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质量最大的星系由于恒星形成速度快而拥有大量尘埃。我曾假设质量较低的星系也会含有大量尘埃,但它们并没有,这打破了我的预期,提供了另一个引人入胜的发现。"柯克帕特里克认为,这项工作改变了人们对星系如何生长的理解,尤其是对银河系的理解。她说:"我们的黑洞似乎很平淡,没有显示出太多的活动。关于银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它是否曾经活跃过,或者经历过AGN阶段。如果大多数星系都像我们的银河系一样缺乏可探测到的AGN,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黑洞在过去从未如此活跃过。最终,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约束和测量黑洞质量,揭示黑洞生长的起源,而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12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1229.htm

封面图片

《生化危机》将拍前传电影和新Netflix剧集 扩展《生化危机》宇宙

《生化危机》将拍前传电影和新Netflix剧集扩展《生化危机》宇宙《生化危机》前传电影:探索系列起源继康斯坦丁影业于2021年推出的《生化危机:欢迎来到浣熊市》电影后,现在该公司正在制作一部前传电影,将深入探讨游戏《生化危机:零》中的事件。这部定于2025年上映的电影承诺忠实于游戏叙事,为粉丝提供忠实的改编,同时融入更广泛的《生化危机》世界观。前传电影关键细节:拍摄地点和时间线:拍摄地点在加拿大,将持续到今年12月。粉丝们有望在10月之前听到更多关于演员阵容的消息。预算:制作成本3000万美元角色聚焦:故事将聚焦比利·科恩,一个拥有黑暗过去的罪犯,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角色。加入艾达·王:为了与《生化危机:欢迎来到浣熊市》电影建立无缝的叙事桥梁,前传电影将引入艾达·王,为她的角色在《生化危机》世界中的旅程增添复杂性。忠实改编:粉丝们可以期待一部向《生化危机:零》原版游戏致敬的电影,同时大量融入该系列其他作品元素通过这些元素,这部前传电影旨在满足系列的长期粉丝,并通过其丰富的背景故事和复杂的角色发展吸引新观众。全新Netflix《生化危机》剧集:全新故事情节除了电影之外,康斯坦丁影业还在为Netflix开发一部新的《生化危机》剧集。与因脱离游戏而受到褒贬不一评价的2022年剧集不同,这部新的六集系列剧将开辟一条独特路线,为银幕带来全新的叙事。剧集关键消息:独立故事:该剧集不会与之前的《生化危机》改编作品有任何关联。相反,它将引入一个全新的故事线,设定在一个被T病毒蹂躏的世界。主角:故事将围绕一位重要人物的女儿索菲亚·马库斯展开,她将穿越世界末日的场景,寻找病毒的治疗方法。她的旅程将带领她前往欧洲一个废弃的安布雷拉基地,充满动作、悬念和神秘感。标志性怪物:忠于系列本源,该剧集将展示来自游戏中的一系列强大生物,包括僵尸、舔食者、蜘蛛、猎杀者(TheHunter)和可怕的电锯人。病毒起源:第一集将深入研究全球感染的起源,为该剧集紧张的叙事奠定舞台。游戏彩蛋:虽然该剧集不会以游戏中的角色为特色,但它会穿插一些引用,为细心的粉丝提供彩蛋。制作时间表:剧本已经获得批准,计划2025年开拍剧集传言:•2025年1月将在南非开始录制。•有追逐场景,其中索菲亚·马库斯被三只僵尸狗追逐。•有一个场景是猎杀者在营地中砍杀幸存者,索菲亚会用霰弹枪面对这个怪物•其中一集会出现索菲亚和一只巨型狮子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她将赤手空拳地面对它。•这次的蜘蛛更可怕。•在水下场景中出现一个拥有多个触手的海章鱼怪物•索菲亚将发现她的父亲被克隆,并寻求报仇。•索菲亚还将爱上来自泰国的难民凯瑟琳•剧集中将出现更多来自游戏的彩蛋,比如药草和喷雾剂等物品•为了给她父亲报仇,索菲亚将前往欧洲寻找抗病毒药物•进化后的丧尸会使用机关枪和火箭发射器•其中一幕会用到火焰喷射器扩展《生化危机》宇宙这两个项目都彰显了康斯坦丁电影公司致力于扩展《生化危机》宇宙的承诺,即在尊重原著的同时探索新的故事叙述方式。前传电影和Netflix剧集将提供截然不同但又相辅相成的体验,迎合《生化危机》粉丝的各种口味。...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83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834.htm

封面图片

3D电影消失了?

3D电影消失了?曾经电影行业的宠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划过时代的脸庞,风干在银屏上。罗马不能在一天建成,也不会在一天倒塌,3D电影的衰落其实早有征兆。只不过,对于经历过《阿凡达》震撼的观影者来说,情感深处的某个角落始终还是为3D保留着一座神座。无怪乎我们刻骨铭心,实在是彩色电影普及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影院观众再未体验过这种“划时代”的革新感。每年都有导演挑战新技术,但那些“激动人心”的变化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几乎是不可感的:除了诺兰本人,恐怕没谁在乎《星际穿越》是不是使用了35mm加70mm的IMAX胶片。很执着,很优雅,但某种特殊规格的胶片,显然不可能成为我们走进影院的理由,而3D可以。十四年前那个冬春之交,昏暗的影院里,无数只手伸向空中,试图将近在眼前的荧光孢子轻轻拢进掌中。如梦似幻,似幻似真,潘多拉星球就这样蛮不讲理地突破第四面墙,来到每个人触手可及的距离。3D电影裹挟着未来无尽的可能性哐地一声出现,砸得每个人头晕目眩。在小屏幕日益抢占娱乐时间的时代,它重新给了人们走进影院的理由——只有在电影院,才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于是接下来,属于3D电影的狂飙时代来得顺理成章。2009年,中国只有900块适合放映3D电影的数字银幕,第二年,银幕数飙涨至1460块,十年后,全国8万块银幕中,有四份之三可以放映3D电影。疯狂在2016年抵达顶点,这一年,票房前十的影片,只有一部《湄公河行动》没有3D版本。《美人鱼》《疯狂动物城》《魔兽》《美国队长3》等其余9部影片不是只有3D就是3D排片远超2D。这些电影吃走了全年近70%的票房。热门档期走进影院,几乎没得挑拣,放眼望去,全是3D电影。当时便有影院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拿2D和3D做过对比,观众就是爱看3D。”realorfake3d.com列举的2015、2016年真(左)假(右)3D电影。但跑得太快,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近乎某种诅咒,狂飙突进很少不以悲剧结局。3D电影的滑落正是从2016年开始,此后,3D电影的数量和票房占比一路走低。到2020年,全年3D电影数量占比已经下跌至7%,票房占比也从当年的69%跌到了可怜的15%。此时,3D电影的颓势便已显露,只不过人倒架子在。很多外国大制作还是会被转制成3D格式在国内上映,给3D留住了最后的体面。但无论如何,3D的祛魅是遮掩不住的,即便是开山鼻祖《阿凡达》也无法挽回颓势。众所周知,《阿凡达》系列不以剧情见长,一整套星际版的“风中奇缘”堪称俗套和平庸。但对于第一部,观众宽容得出奇,在视效的绝对震撼后,没有人苛责剧情,所有评论汇聚向同一句脏话:“操,真他妈牛逼!”13年后,同一批观众显然不再耐心:“《阿凡达2》:从张家界到马尔代夫。”“我的膀胱里积满了从剧本里挤出来的水。”卡神的视效依旧是卡神的水准,然而观众已经不再如当年般“没见过世面”,于是人们变得挑剔和刻薄起来。祖师爷这一战,票房说得过去,但对比多年前那场喧天的热闹,却是彻底泄了3D电影的气。转过年来,2023年,除了动画片,几乎很难想起一部有名的3D电影。事实就是没有,一部都没有,即便是最“适合”拍摄3D版本的《流浪地球2》也没有采用3D。流行品的消逝总是这样悄无声息,甚至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呻吟,3D电影便不再被提起。然而3D电影从万人迷到万人嫌,究竟是为什么?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事儿不言自明。为什么不看3D电影了?因为被坑怕了。但凡是近十年走进过影院的,就难免吃一次“中国特供3D”的血亏。什么是中国特供3D,就是本来以2D形式拍摄的影片,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临时转制成的3D。众所周知,一部真正的3D电影,需要使用专门的3D技术拍摄,两台摄影机,分别模拟人类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最后通过计算机合成出3D效果。这样做,成本高昂,技术难度也不低。因此市面上还有一种“转制3D”。所谓转制3D,就是通过后期流程,将一部普通2D电影分出左右眼画面,形成3D效果。这样转制一部影片,通常只需要500万元成本,甚至更低,相比实拍3D,着实价廉。高质量的《泰坦尼克号》转制3D,花费了两年时间,1800万美元但价廉不代表物美,最常见的情况是,转了,但“如转”。某些微妙的时刻,能出现一些立体效果,而更多情况下,看起来“只有字幕是3D的”。抱着看《阿凡达》的期待走进影院,结果发现自个儿是cos了个瞎子看戏——全程戴着墨镜,看了个天昏地暗。不仅如此,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很多影片之所以不3D拍摄,正是因为它不适合3D。比如当年引起过众怒的《谍影重重5》,直到今天打开豆瓣,前排影评还是在吐槽3D。《谍5》拍得相当精彩,充满激烈动作、摇晃画面与快速跳切。但这些精彩的镜头表现力转制成3D后,就成了史诗级灾难,所有动作糊成一团。看完整场,头痛欲裂、头晕目眩,“看吐了”不再是夸张表达,而是实际体验。还有《沙丘》。3D电影亡了,恐怕要数《沙丘》系列导演维伦纽瓦最高兴。当年《沙丘1》上映的时候,老爷子就贡献过捏着鼻子硬夸3D的名场面。只见他面对镜头,艰难地在良心与钞票之间寻找着平衡点,最后满脸写着高兴地憋出一句:“3D版的《沙丘》,让我大开眼界。”因为老哥当年压根就没拍3D版《沙丘》,中国上映的还是特供转制版。本就偏于阴郁的光线变得更加昏暗,视线焦点的来回切换中,观众头晕目眩,看到最后发现,想象中的沙虫扑脸一概没有,只有字幕是真正的3D版。与其说,现在的3D电影减少是一种异常,不如说当年3D电影泛滥才是异例。真正的3D电影需要高昂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它本就不该以如此频繁的姿态出现在银幕上。3D观影并不舒适,在眼镜佩戴率领跑东亚的中国,对于很多人来说,看3D电影就意味着眼镜外头还得套个“墨镜”。3D观影也并不经济,它不仅比常规影片票价更贵,有时还需要付费购买眼镜。当大量粗制滥造的3D电影不足以带来奇幻的观影体验,我们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要去影院花钱找这个罪受。于是去影院感受3D的激情,自然也就变成了“别买3D”的叮嘱。然而,观众的抵制却不足以完全解释3D电影衰落的原因,因为影院放映什么,往往不是观众能决定的。3D版《谍影重重5》大规模抗议后,片方服软,向影院开放2D密钥,允许影院自行安排2D版本。结果明知道影迷的呼声,很多影院还是把最好的时段、最多的场次给了3D。最终,《谍影重重5》的3D票房仍是2D票房的两倍。那么,中国影院为何如此偏爱3D电影,又为何将它抛弃?影院喜欢3D,当然是因为3D赚钱。根据拓普电影数据,同样一部电影,3D版本能比2D版本的票价多卖3-5元。以2016年8.91亿人次的3D观影人数来粗略计算,这就是44.5亿元的差价。同样的影片,3D更加赚钱,影院自然更加青睐3D。但影院可以只在乎钱,电影片方也不在乎影片口碑吗?为何片方愿意提供诸多质量更差的转制3D给影院播放?要回答这个问题,时间线又要拉回2012年,只能说,时也,命也。仔细观察会发现,2012年至2017年正是3D转制电影井喷期。而这正好与一项特殊政策重叠。2012年,中美签署了《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也就是俗称的中美电影协议,协议提出,中国从美国引进电影的数量由原来的20部,再增加14部,但增加的14部必须是imax或3D电影。于是,为了抢夺这14个新增名额,“中国特供版3D电影”应运而生。不转3D进不来门,转了3D不仅可以进门,还有机会多赚。唯一牺牲的只是一些画质与...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95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954.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