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多了,通缩根本不存在。 最近,因为3月份的CPI涨幅跌破了1,关于中国进入大通缩时代的讨论不绝于耳。 但其实,在CPI消

#内幕消息大家都想多了,通缩根本不存在。最近,因为3月份的CPI涨幅跌破了1,关于中国进入大通缩时代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其实,在CPI消费的背后,有大量的新数据和现象,都在证明,中国的经济根本不会进入通缩。首先是3月的出口数据。上周四,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出口意外地急速增长了14.8%,终结了四连跌,全线大幅好于市场预期。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额同比增长一倍多,达到创纪录的90亿美元;对东盟的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35.4%,至560亿美元,对欧盟出口也小幅增长3.4%。这是中国出口自去年10月以来的连续负增长后来的转正,并且一举实现两位数高增长。除了出口之外,另外一项关键数据是社融。据央行初步统计,3月,我们的社融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从季度维度看,一季度社融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其中,有一项关键的数据值得注意,就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值6348亿,同比增加70%。而这背后反应的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同样是最新的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中国70城新房价格中,超过九成城市环比上涨,创近4年新高。很多分析师预计,楼市底部基本确认,市场将逐步进入企稳回升阶段。所以总的来说,虽然CPI数据背后的内需消费不振,但是出口和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阶段性的大幅逆转。三驾马车,一架不行,但另外两架顶上来了。因此,林斯基预计,大通缩时代不太可能到来。最近这段时间,各国的政要和知名企业家,都陆续来到了中国,这也一定程度给中国的未来增加了大量的信心。这其中就包括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总统马克龙,特斯拉的马斯克,苹果CEO库克、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晋策等等。在具体的订单方面。中国船舶获法国达飞海运16艘订单:金额超210亿元,这是史上最大单笔箱船订单。空客方面宣布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重点拓展最新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马斯克已经签下了上万台特斯拉Megapack的订单,将于第三季度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其超级工厂。所以,综上所述,现实的中国经济没有这么糟糕,而未来的预期也远比现在要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统计局:7月CPI按年跌属短期现象 内地不存在通缩

统计局:7月CPI按年跌属短期现象内地不存在通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强调,广义货币保持增长、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加上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亦不会出现通缩。付凌晖表示,上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下跌,但按月止跌回升,结束连续5个月跌势;至于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年升幅扩大至0.8%,表明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一定积极变化。他相信,7月CPI按年下跌很大可能是短期现象,随著经济恢复向好,市场供求改善,加上高基数影响逐步消除,CPI按年有望逐步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幅亦有望进一步收窄。他提到,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跌幅连续收窄,认为7月PPI改善有助企业效益回升。虽然面临市场需求制约,但随著经济恢复,产业升级持续推进等,相信工业运行未来有望保持总体平稳。另外,付凌晖指,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需收缩对中国外贸增长制约加大。但他强调,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市场份额总体稳定。随著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出口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2023-08-1513:07:38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

中国官媒: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中国官媒发表评论称,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经济日报》星期天(4月21日)发表署名“金观平”的评论文章,题为《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文章称,中国物价涨幅自去年以来低位运行,引发一些人对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的担忧。文章写道,当前物价低位运行是结构性、阶段性的,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文章称,价格指标属于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当前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下一阶段,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和服务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加上部分农产品价格到了调整拐点,假日消费继续带动旅游出行类消费价格回暖,预计CPI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文章还写道,中国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从基本面看,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抵御风险挑战的韧性和后劲充足。对物价水平低位运行的问题需要重视,但其影响不宜夸大。受到节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在3月有所回落。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4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CPI同比涨幅从2月的0.7%,收窄至3月0.1%。2024年4月21日1:39PM

封面图片

人行:内地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料物价将温和回升

人行:内地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料物价将温和回升人民银行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内地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不只看经济增速,判断金融支持亦不能只看信贷增量,认为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人行强调,内地中长期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供求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报告指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在负值运行,受猪肉等食品价格高基数影响,耐用品和服务价格升幅偏弱,认为目前物价水平较低,反映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总供求恢复不同步。人行认为,随著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预计物价总体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幅有望持续收敛。2024-02-0821:09:43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金观平: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

经济日报金观平: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经济日报发布评论文章称,在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未来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期提出,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物价温和回升,运行在合理水平。我国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从基本面看,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抵御风险挑战的韧性和后劲充足。对物价水平低位运行的问题需要重视,但其影响不宜夸大。

封面图片

人行料8月后CPI开始上行 下半年不会有通缩风险

人行料8月后CPI开始上行下半年不会有通缩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今年以来按年升幅震荡回落,7月可能还会下行,主要由于需求恢复滞后,以及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但他强调,中国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广义货币供应(M2)保持较快增长,与历史上的典型通缩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目前并没有出现通缩。刘国强预期,中国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著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供求缺口将进一步填补,8月后CPI有望开始逐步上行,预计全年CPI整体走势呈U型,物价先跌后升,年底有望靠向1%,下半年不会有通缩风险。他提到,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的正常现象,国际上疫后消费和经济恢复需时,一般认为需时一年左右。中国疫情平稳转段刚刚半年左右,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出现积极好转。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中国内在发展潜力较强,市场预期整体平稳,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人行表示,将根据经济和物价形势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合理充裕;亦将搞好跨周期调节,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等。2023-07-1411:44:43

封面图片

初步核算,中国2022年GDP同比增长3.0%(不变价格),总值1210207亿元。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9%,环比同三季度持

初步核算,中国2022年GDP同比增长3.0%(不变价格),总值1210207亿元。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9%,环比同三季度持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全年CPI增2.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名义增5.0%、实际增2.9%),其中城镇49283元(名义增3.9%、实际增1.9%)农村20133元(名义增6.3%、实际增4.2%)。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名义增1.8%、实际降0.2%)。年末全国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省区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系中国时隔61年首次人口负增长。出生956万人(出生率6.77‰)死亡1041万人(死亡率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基础设施增9.4%,制造业增9.1%,房地产开发降10.0%。(降24.3%)销售额133308亿元(降26.7%)待售面积56366万平(增10.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18.4%。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30亿元。(,)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