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明显的感觉,小红书的内容拥挤度已经很高了。

我很明显的感觉,小红书的内容拥挤度已经很高了。尤其是一些领域第一批开始做小红书的人,内容的敏感度和创作能力都很强。把大部分关键词的爆款数据都拉的很高。这就导致垂类的很多经典选题,已经没有办法用常规的手段做出爆款。新注册的帐号,要么追领域的热点,要么绞尽脑汁更换内容的形式。搜索类的笔记,有点像之前的知乎,高赞答主的权重太高,新人出不了头。不过小红书和知乎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第一,知乎文字居多,内容很难改。小红书不一样,图文可以换皮。同样的文字,换一套排版,就是新内容。小红书爱新鲜感,哪怕只是同样的内容换了另一张皮。第二个,小红书的算法分发对新人账号有优势。所以在信息流推荐场景下,新人、新场景、新内容,还是容易吃饭红利。时效越强,好内容越容易出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功能性很强的小红书

功能性很强的小红书小红书有一个功能叫好物体验,可以免费申请商品,可以是化妆品,也可以是一些零食。申请使用后,写一点自己的感受,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差的,这点小红书不会做任何的限制。现在大家对小红书的评价是生活百科,这也是小红书不适合我的原因。我没办法体验那么多的商品,好物分享、数码软件、美妆几乎我都不会写。就算我在数码软件上,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可我也不会做相关的内容。一方面未来AI可以做得比我更好,另一方面是我没办法写出对他人一定有用的文字,写攻略让别人就按照我写的方法去做,我没有信心。我没办法写功能性非常强的文字。关于短视频的部分,我在抖音露脸做短视频内容,没有心理压力,但我在小红书就有,可能这就是社群给我的压力。小红书整体特别的精致、好看。我一个没有化妆的人,露脸压力就非常大。小红书和抖音差别还挺大的,在抖音完全没有说话的部分,跳个舞,弄个段子,也能有很多的流量,但在小红书就不可能。无论人多好看,完全没有说话的内容,都不会有流量。我最近在尝试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应该是目前最不卷,但也依然能做出来的平台,之前有人问我小红书和B站哪个能做出来,现在看是小红书。

封面图片

小红书打击炫富 处理超1100篇违规内容

小红书打击炫富处理超1100篇违规内容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打击炫富行为,两周内处理超1100篇违规内容。据财经网报道,小红书昨天(10日)发布公告称,从今年4月25日至5月8日,平台共处理1100多篇炫富相关的违规内容。公告称,小红书一直以来持续打击网络炫富现象,对于违规炫富笔记和账号,一经发现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罚,重则下架处理。小红书还公示了部分违规案例,包括伪造人设博取流量、无有用信息的刻意炫富、宣扬奢侈浪费不良价值观等。中国国家网信办在去年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提出,对于网络炫富问题,将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平台要建立标准,加强审核,包括建立黑名单等。在今年1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又提出严格管控炫富拜金,集中清理宣扬拜金主义、攀比享乐的信息。发布:2022年5月11日10:22AM

封面图片

小红书禁止所有搜索引擎抓取其内容 只能通过站内手动

小红书禁止所有搜索引擎抓取其内容只能通过站内手动搜索目前并不清楚小红书为什么禁止搜索引擎抓取内容,从SEO角度来说,允许搜索引擎抓取有助于给小红书带来更多流量,毕竟现在百度都索引了7亿多个网页。而且小红书是去年4月修改的,所以估计也不是因为防止被抓取内容训练AI吧?但小红书目前的内容库拿去训练AI确实很有价值,毕竟巨量文字和图片内容。不过robots.txt文件只是君子协定,属于防君子不妨小人的那种,除了会导致用户无法从搜索引擎直接查询小红书内容外,其实帮助也不大,毕竟其他非搜索引擎的爬虫也会继续抓取内容,小红书肯定也做了反爬措施了。现在国内的网站禁止搜索引擎抓取已经是个很常见的事情,或者专门预留一些层级目录供搜索引擎抓取想要获得一些流量,更有甚者甚至别说搜索引擎了,就连正常的用户访问也会被拦截,必须注册账号登录后才能继续访问,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事情。附小红书2023年4月2日的robots.txt信息:下面是小红书最新的robots.txt信息:...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550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5509.htm

封面图片

弱智吧上大分?弱智吧友 AI 比小红书、豆瓣、知乎更聪明!

弱智吧上大分?弱智吧友AI比小红书、豆瓣、知乎更聪明!当今的AI模型以学习英语为主,为了使它们更好地与中国用户保持一致,中科院的研究员创建了COIG-CQIA数据集。该数据集收集了中文互联网上的高质量语料,包括知乎高赞回答、豆瓣影评、小红书帖子互动、弱智吧高赞贴、IT社区问答和各种专业百科网站。在这些数据的熏陶下,模型Yi-34B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差,"最弱智的AI"不仅是最聪明的还是最文明的,它以"全学科全班级第一"的姿态遥遥领先于其他平台,并且在安全测试集上同样稳居最高分。研究员认为这可能和弱智吧的内容风格有关,这些帖子经常包含双关语、多义词、因果颠倒和同音词,正是【既然监狱里全是罪犯,为什么不去监狱里抓人?】这类反直觉脑筋急转弯增强了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线索:@ZaiHuabot投稿:@TNSubmbot频道:@TestFlightCN

封面图片

知乎已经完全禁止谷歌和必应搜索抓取内容

知乎已经完全禁止谷歌和必应搜索抓取内容27日消息,据网友反馈,知乎robots.txt文件已经在4~5月某个时候修改(具体时间可能是5月22日,与知乎强制登录时间近似),此次修改知乎仅允许百度搜索和搜狗(搜狗是新增的,之前禁止搜狗抓取内容)抓取其内容,不再允许其他搜索引擎内容。目前的这种状况是用户在知乎发布的任何新内容,都不会被谷歌和必应收录了,也就是知乎所有新内容在谷歌和必应上都无法再查到。无论是强制登录还是禁止搜索引擎抓取内容,这些操作看起来都非常像是知乎为了避免自己的内容被抓取而拿去训练人工智能。——(摘抄部分)

封面图片

微信“小红书”,来了?!

微信“小红书”,来了?!很多网友的第一观感是:这跟小红书笔记太相似了吧?甚至还有网友表态,这不就是“小微书”吗?其实,这个改版早在2022年8月就已发生,当时微信公众号对图片消息板块进行了升级,从内容界面来看与小红书笔记已有几分神似。微信派推送的最新版面强化了互动模块,整体看上去跟小红书笔记更像了。对于新的内容排版,很多用户认为“更有评论欲”了。在用户注意力日益碎片化的今天,内容正在变得越来越短,不论是视频还是图文,前者让抖音与快手强势崛起,微信力推视频号赶超;后者让小红书取代微博成为最受欢迎的短内容社区。小红书媒体属性更弱、社区属性更强,内容更加生活化、女性用户更多,因而离钱更近。小红书种草内容“滤镜化失真”被广泛吐槽,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成为增长最快的内容平台之一,2021年小红书月活用户破2亿,市值一度达到200亿美元。现有消息称其市值已腰斩到100亿美元,但随着其视频化战略的成功,再加上在旅游、美食等细分领域的深耕效果显现,小红书前途依然“无限光明”。腾讯是小红书股东之一,但这并不影响其业务本身的布局,就像其是快手股东却依然重注短视频一样。微信在生态内嵌入一个类似于小红书的“小微书”,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在当下,这件事情对微信更重要。早在2020年1月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就谈到了对“短内容”的重要性,他说:“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发的内容并不是重点,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内容都应该是可以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只是阴差阳错,微信“一不小心”将公众号做成了以文章为内容载体的平台,但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张小龙当时就表示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也就是UGC内容,除了朋友圈外,微信还“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天天写文章。”于是,我们看到了视频号,也一定会看到一个类似于“小红书”这样的笔记类产品,这也符合张小龙一直所认为的“照片比文字创作门槛更低”的判断。而从微信派高调宣布“换个方式”来看,微信正在平台内孵化一个类似于小红书的生活内容社区,这个社区基于公众号账号体系,从此前的“图片”消息进化而来。跟公众号比,这种内容更短,创作门槛更低可吸引大众用户UGC,互动门槛更低因而更社区化。而跟朋友圈的短内容比,微信“小微书”最大特点是面向公域,也就是人人创作,人人可看。完全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微信会将这样的短内容与视频号进一步打通,就像小红书内图文笔记与视频笔记浑然天成一样。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微信尚未正式推出“小微书”这样的单独平台,这符合微信一贯沿着产品不断进化“长出来”新产品的理念。据雷科技(ID:leitech)了解,当前创作者们主要关注的还是公众号这类短内容的流量分配机制、内容分发逻辑,“小红书是算法结合关注的内容分发模式,可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生活趣味,如果微信没有匹配的兴趣发现分发机制,短内容也一样面临流量源的问题。”当前,微信正在内容体系中强化算法的存在感,频繁地公众号改版以及对搜一搜、看一看等去中心化分发渠道的重视,正在不断打乱原有的流量分发逻辑,如果强化短内容也意味着微信会更重视算法分发。此外,还有创作者吐槽公众号短内容的短板:没有一个强大的创作客户端提供给创作者。面向公众号创作者的“订阅号助手”在创作上并不方便,“都什么年代了,还让用户去PC后台上传图片?这对小红书上的年轻创作者来说是太陌生的事情”,因此,如果微信要强化UGC内容也必须要提供更加低门槛、高效便捷的创作工具。如果微信真的有志于在平台内打造一个“小红书”,这对小红书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因为后者的用户与创作者本质均是微信用户的子集。用户只需要一个“小红书”平台,用小红书的人不需要大众点评、马蜂窝甚至不需要搜索引擎,同样如果用户在微信内可以看到类似的“生活笔记”恐怕也就不需要小红书了。受伤的不只是“小红书”,还有公众号创作者。微信用户注意力是有限的,引入更多内容瓜分注意力势必会冲击原来的内容创作者,特别是文章这样的长内容创作者。随着微信对视频号等多媒体内容的日益重视,公众号原有的内容体系正在被破坏,很多创作者都在反馈图文流量下滑的问题。当微信对算法分发更重视后,公众号号主还面临着“分发不确定、流量不稳定”的问题。很多公众号运营者都吐槽“做微信越来越吃力”。据雷科技(ID:leitech)了解,在非官方的公众号转让交易生态中,公众号真实粉丝的估价已从前几年的数元一个降低到2、3毛一个,由此也可看出公众号生态的状况不佳。站在微信角度来看,这一切动作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微信是一款有10多年历史的产品,公众号2012年8月诞生,至今也已面世10年,它引爆了一场内容分发的革命,掀起了一波自媒体浪潮,但如今正面临着尾大不掉的问题,引入视频号在整个内容生态中也掀起了鲶鱼效应,相较于公众号生态疲软的“失”而言,微信在短视频领域的“得”显然有价值得多。打破稳定本质就是走出舒适区,微信求变的过程也是在重塑自我,对它来说,只要也只有创作者不断更新换代,才能保持整个内容生态具备长期活力,至于创作者是不是原来的那一波创作者,并不重要。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所有平台所有创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创作者,没有平台会保你富贵终生,“早做打算”恐怕才是唯一的解法。你觉得呢?...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0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06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