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查的样子 ——

中国审查的样子——"四月之声”于北京时间4月22日晚20点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它收集了在封锁期间从上海录制的音频片段。到当日23时,转发量已超过近30万,浏览量超过3000万。此时,舆情监控系统的警告被触发,并开始人工干预。审查系统自动启动了关键词屏蔽和带宽限制;并暗中禁止该视频在区域间转播。第一个流量高峰出现在23:30,当时服务器开始检测到高水平的人对人转发,以规避之前采取的措施。高流量(网络名人)频道、视频频道和个人账户开始传送大量的相关评论。位于上海以外的账户也开始转发视频。搜索引擎索引排名迅速上升。凌晨12:00,总浏览量突破1亿。凌晨1:05,流量突破3亿,凌晨1:17,流量突破4亿。所有警报都变成了红色,进入紧急干预模式。此时,大约一半的中国网民已经看到了这段视频。在这一点上,人工干预无法跟上转发和发布的速度。所有可用的审查人员都被召集起来了,以加强压制工作。凌晨12:30,审查部门召开了电话会议,决定如何进行。北京网监决定,这类似于煽动性的“革命”内容,要全面封杀。结果,所有视频都变成了404状态。转发该视频的账户被封锁。其他上传该视频副本的个人账户被“沉默”一周。#China#ZeroCovidPolicy#COVID#censorship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英国监管机构的审查再次引发去银行化风波】

【英国监管机构的审查再次引发去银行化风波】2023年09月19日08点01分老不正经报道,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没有发现出于政治动机关闭账户的证据。英国金融监管机构预计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有关该问题的审查报告中表示,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人们因政治观点而被"扣款"。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将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案例表明政治观点是个人账户被关闭的"主要"原因。此次审查基于金融行为监管局向34家银行和支付提供商索取的信息。这与正在进行的金融服务公司对待政治公众人物(PEPs)的调查是分开的,FCA表示将在明年6月底之前报告调查结果。

封面图片

锁期间的上海人不断挑战中国的审查制度 ——

封锁期间的上海人不断挑战中国的审查制度——如果你在中国的微博平台上搜索“上海封城”,你会发现大量关于荒废的街道和应急人员运送食物的视频。而笼罩着该市2600万居民的集体愤慨、愤怒和绝望的迹象非常少,他们自4月5日以来一直被限制在家中,正在努力获取食物和药品。例如,你可能找不到,即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一只宠物狗的主人被带走隔离后用棍子打死了狗狗,尽管有帖子会提到这一事件,它已经成为严酷封锁条件的一个象征。封锁实施数日后,食品供应短缺,一些需要医疗服务的人被拒绝,情况变得十分危急。作为回应,居民们正在想办法绕避中国臭名昭著的网络审查制度,在包括相当于Twitter的微博、无处不在的消息应用微信、和中国版的TikTok(抖音)等网站上记录他们的经历并发泄他们的愤怒。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互联网过滤和审查机构之一,被称为GFW。早在2013年,就有国家媒体称约有200万人被雇用来跟踪网上发布的内容。但是,上海的封锁显示了猫鼠游戏的动态。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当代中国的教授杨国斌说:“没有任何审查机构是密不透风的。中国的社交媒体审查仍然大量依赖人力。完全有可能的是,并非所有审查员都有动力全速跟上工作安排。”尽管审查员努力阻止,但仍有一段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疯传,该视频名为“”,该视频结合了上海的航拍镜头和自称是由受困居民录制的音频。其中一名男子在恳求允许他生病的父亲进入医院;隔离中心的儿童在与父母分离后哭泣;居民们在院子里大声呼喊,要求政府提供物资。在“四月之声”视频被封杀后,用户以他们希望能躲过审查员检查的各种方式重新上传了该视频。该视频被旋转后再发布、将其音频与不同的图片搭配、人们还张贴了假的电影海报,其中包括一个链接到该视频的二维码。据一位住在上海市中心富人区新天地的投资者和企业家说,数百人还通过星际文件系统IPFS(一种分布式、点对点的传输协议)分享该视频。使用IPFS存储的文件被分割开来,由许多不同的机器共享,而且通信是加密的,因此当局更难删除或阻止内容。尽管有时不堪重负,审查人员依旧在努力遏制有关封锁和针对政客或中国“零”政策的愤怒的惨痛故事。虽然中国政府雇佣了自己的审查员,但该国的社交媒体公司也有一些自己的审查员团队,负责删除中国共产党认为“非法”的内容。像微博这样的公司有经济上的动力来做好这件事。12月,微博被罚款300万元(47万美元),原因就是“审查不足”。这位上海投资者说,最严重的帖子,例如关于被封锁中的人们自杀的帖子,已经被国家的互联网审查人员完全清除了。他指责上海政府官员管理不善,并认为他所在的社区有一些人已经饿死了,尽管没有任何地方报道过这一点。他说:“我很惊讶地看到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多大,甚至中国其他城市的朋友也不知道上海的实际情况”。据居住在上海静安区的公关人员高明(音)介绍,警方也一直在查找那些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转发批评内容的人。当高明看到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些批评他所在城市的Covid战略的照片时,他说他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照片。因此,4月18日,他在Twitter上重新发布了这些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悬挂在似乎是绿树成荫的上海社区的横幅,其中一条描述了因政府的封锁政策而死亡的人;另一条写道:“人们正在死去”;还有一张照片显示了内容被封杀的通知“无法查看此内容,因为它违反了法律法规”。第二天,高说他收到了当地派出所的两个电话,要求他把帖子删掉。他拒绝了,而且他说从那时起,他就没有再听到任何消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助理教授ZacherySteinert-Threlkeld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有更多的中国公民试图翻墙寻找信息,他负责一个项目,跟踪从中国境内访问Twitter的人。用户通常使用VPN来访问Twitter。他说,2022年4月,从上海绕过互联网封锁以访问推特的人数增加了41%,即略高于23000人:“翻墙的人们开始关注香港和台湾的民运人士,他们也开始关注中文的外国新闻账户”。即使没有技术上的变通,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暗语或模棱两可的提法来掩饰批评,从而战胜或挫败审查员。一些用户通过讽刺中国有多“伟大”来发泄愤怒,以回应一个关于美国人权赤字的微博标签。另一些人发布了关于电影《LaLaLand》的帖子,开玩笑地引述一位官员曾经提到的“中国幸福生活”的言论。这不是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愤怒第一次挑战审查员。而且这些愤怒的爆发并不完全集中在大流行病上。2022年1月,中国的抖音上出现了一个关于徐州一个小村庄的妇女被锁住脖子的短片,社交媒体上爆发了怒火。抖音关闭了最初发布该视频的人的账户,微博也审查了相关标签。但是这种愤怒依旧升级为全国范围内关于人口贩运的讨论,人们纷纷分享他们的女性亲属或同学如何被绑架或失踪的故事。#China#ZeroCovidPolicy#lockdown#censorship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局回应账户划入减少:调整划入方式“置换”门诊报销

中国医保局回应账户划入减少:调整划入方式“置换”门诊报销中国部分城市居民近日对医疗保险改革导致个人账户资金减少表示抗议,中国国家医保局对此解释,此次改革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不少参保人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各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医保政策存在一定差异,医保局努力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根据中国国家医保局网站以问答形式发布的声明,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引发部分群众关注。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针对普遍关心改革后参保人个人账户里面的结余是否受影响的问题,医保局在声明中说,本次改革,是在不增加社会和个人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机制,并通过调减单位缴费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普通门诊报销提供资金支持。改革明确要求,资金平移后全部用于门诊统筹报销,以满足广大参保人特别是退休人员对报销普通门诊费用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待遇置换,资金平移”。关于个人账户划入方式的调整,《指导意见》有明确设计。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不变”和两个“调整”。第一,个人账户结余的归属不变。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无论是改革前的历史结余,还是改革后新划入形成的结余,都仍然归个人所有,都仍然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第二,在职职工个人缴费的比例、流向不变。在职职工个人医保缴费仍然全额划入个人账户。第三,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不变。退休人员仍然不需缴费,个人账户资金仍然由医保统筹基金划入。...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回应医保改革质疑:报销金额不降反升

中国官媒回应医保改革质疑:报销金额不降反升湖北武汉近期因医保改革问题接连出现退休人士聚集维权活动,中国官媒新华社引述专家说法作出回应,强调改革后报销金额不降反升。《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本月1日正式生效,正式实施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当地很多退休人士对新规实施后划入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大幅减少表示不满,多次上街聚集维权。新华社星期三(2月15日)刊发题为《权威专家解读职工医保改革热点》的文章,请专家和业内人士解答医保改革的相关问题。对于最受关注的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会否影响医保待遇,中国社科院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王震说,“医保个人账户上的‘钱’减少,并不意味着参保职工医保待遇的降低或损失。”他解释,个人账户减少的“钱”将转化为统筹基金“大池子”的增量,用来承担以往个人账户“小池子”需要支付的普通门诊费用,且个人账户之前的累计结存仍归个人使用,实现保障“增量”。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4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后,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意味着改革后,以前不能报销的普通门诊费用可以报销了。文章以武汉市退休参保职工周某为例算了一笔账,指医保改革前周某的个人账户每年划入2400元(人民币,下同,约467新元)。周某患有脑梗,但因当地没有门诊统筹政策,在门诊看病无法报销。改革后,他的个人账户年划入调整为996元,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就医发生门诊费用7150元后,按新的门诊统筹政策报销,除去门槛费500元,按三级医院60%的报销比例,即可报销3990元。文章指出,虽然周某改革后个人账户当年少划入1404元,但他享受待遇增加了2586元。同时,对于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是否因为统筹基金没钱、要个人账户“补窟窿”的质疑,专家称,这是对中国医保基金收支情况不清楚而产生的误解。...

封面图片

中国网络监管机构称数据出口审查规则9月1日生效

中国网络监管机构称数据出口审查规则9月1日生效北京,7月7日(路透社)--中国网络空间监管机构周四表示,要求数据出口接受安全审查的规则将于9月1日生效,这是它首次为一个新的监管框架给出一个开始日期,该框架将影响数百甚至数千个中国公司。监管机构在其官方微信账户上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中国网信办(CAC)将进行的新的强制性安全审查的细节也已敲定并于周四公布,该审查将用于确定私人实体拥有的大量中国用户数据是否可以被送往海外。——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吁民众“算大账”理性看待医保改革

中国官媒吁民众“算大账”理性看待医保改革在武汉、大连等地出现退休人员抗议医保改革事件后,中国官媒发文呼吁民众“算大账”、“算长远账”,理性看待医保改革。《经济日报》星期二(2月2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理性看待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评论文章。文章写道,有人认为,改革后划入个人医保账户里的资金减少,个人医保待遇下降了。事实上,此次改革并非简单地对个人账户金额做减法,而是把个人账户减少的“钱”加到了统筹基金的“大池子”中。文章称,单从账面上看,个人账户新计入的钱的确变少了,但从整体来看,参保人普通门诊统筹的待遇会提高。不仅如此,改革后统筹基金的“池子”更大了,医保的互助共济作用显著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也变得更加充分。文章称,中国在医保制度建立之初,为简化报销手续,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设立了个人账户,过去曾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缺乏社会互济性、在门诊保障方面的功能具有局限性的缺点凸显出来,出现了参保职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情况。文章写道,医疗保险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保险,这就意味着它具有互助共济、责任共担、共建共享的性质。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可以实现用大数法则化解社会群体的风险,更大范围满足公众医疗需求。算一笔“长远账”,大家都能从改革中受益。文章最后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医保政策不断调整、完善,但普惠民众、托底民生始终是其不变的基调,让最有需要的人受益是改革的基本原则。参保人要理性看待改革,面对当前划入个人账户资金减少的情况,大家既要算小账,也要算大账;既要算眼前账,又要算长远账。相信在改革推进一段时间后,群众会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4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部署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改革核心内容,是将原本划入个人账户的约一半资金转入统筹账户,用于建立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换言之,民众个人医保账户中的资金减少,普通门诊报销额度则增加。随着从去年底开始各地陆续推行新政,广州、武汉、大连等地都出现了退休人士聚集维权抗议个人账户资金减少的事件。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