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某知名学者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聊,目前已有二百余人,建群的目的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就时政热点展开讨论。但直到目前为止
近日,大陆某知名学者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聊,目前已有二百余人,建群的目的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就时政热点展开讨论。但直到目前为止,该群完全是不同圈子之间的互骂,夹杂着同圈子内的互捧,有效交流为零,也有短暂的平静但只是一些老旧的议题也暴露出连常识性认知都严重匮乏的状况。整体气氛给人一种阴云压顶的绝望。我是喘着大气在浏览。自从脱离某圈子以及减少使用微信后,已至少一年多没有见过这种气氛了,没错,该群里包含了10%左右的上诉圈子内部人士。昨天在telegram群里,有关注自由港议题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将“政治反对群体内部的纠纷”那大段分析写入话题系列,他认为那是一个很不错的议题。我没有直言,其实原因只是,该议题真正的覆盖面只是上诉那个小圈子及其周边(两度分隔内)。也就是说,这种现象不具备普遍性。但它仍值得关注,因为该圈子占据了当下政治异议群体的一大块核心。他们的对话中流露出类似语言自残的效果,连续读下来你能有一种躁郁症的体验,毫不夸张。如果您也了解那个圈子,恐怕效果只会更严重。我一直认为很多中国积极人士高估了中文社交网络的“带动”能力,也就此写过好几篇宏观层面上的分析。就微信而言,它的杀伤力远超过我们能意识到的程度,也只有旁观者才可感知得到。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