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厘岛感觉被新殖民主义创晕,其实非常喜欢这里,特别是对于喜欢热带风貌、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热爱冲浪、滑板、 瑜伽、身心灵还有cl
在巴厘岛感觉被新殖民主义创晕,其实非常喜欢这里,特别是对于喜欢热带风貌、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热爱冲浪、滑板、瑜伽、身心灵还有clubbing的朋友来说,完全就是天堂。但是这个天堂好像又只是对游客来说的。在苍古,白人饭餐馆一份常见的brunch是100krp左右,常见的食材是牛油果、鸡蛋、吐司和番茄,约合人民币50元,顾客是古铜色皮肤、穿着比基尼和沙滩裤刚刚从海里冲浪回来的年轻白人。路边小摊上的沙嗲猪肉烤串套餐,包括十串猪肉和内脏以及一份年糕,价格是25krp,人民币十块出头,食物用树叶包着,当地人坐在路边吃一顿当作午餐。作为印尼收入较高的地区,巴厘岛的平均月工资是177美元这两种场景里的人群几乎不会重合,本地人和外来者中间有一堵隐形的墙。少有的能让墙裂缝的时刻是游客在街边喝自来水做的本地果汁感染balibelly。但是细菌量足以让游客们腹泻并写进避雷攻略的果汁正是当地人的日常。蜂拥而来的数字游民把这里的物价抬高到当地人无法承担的水平,占领了街道,把这里改造成适合ta们生活的样子。当地人的真实生活则隐藏在街道背后的小巷子里和稻田边。走在这里的时候情绪非常复杂,一方面真的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既有满足我我童年情节的稻田,又随处可见滋养了我的精神各种亚文化元素。而且所有的人都非常开心,因为大家都是来havefun的。同时又隐隐有点不安,在作为一个游客可以去到的几乎所有地方,当地人都是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挂着大大的笑脸,微微弯着腰,随时准备满足你的各种需要。本地人明明有很丰富的宗教、食物、音乐舞蹈文化。但是好像这里的开发者与消费者并不那么在意,ta们更想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创造一个物美价廉的白人世界复制品。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海浪,但是有多少当地人有条件去纯粹为了放松去冲浪或潜水?渴望心灵疗愈的人们一头扎进yogabarn,街边随处可见的庙宇却好像被隐形了。本地的文化以一种景观化的方式存在于特定的表演场合。而本地人也全部被吸纳进这个产业成为面目模糊的服务业从业者。也许我应该乐观点,毕竟当地人也受益于旅游业,ta们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了认同感,得到了比从事农业更丰厚的报酬,但我就是忍不住恨世界运行的规则,恨“发达”与“不发达”背后隐藏的资本主义逻辑和这不平等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