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川:我们该如何看待,发生在眼前的社会大事?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comments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知鸦读书|马国川:我们该如何看待,发生在眼前的社会大事?

我们要抛弃那些抽象的逻辑、抽象的大词、抽象的概念,回到我自己,从自己出发。用常识、常理、甚至是常情去看待我们眼前发生的事情,然后做出你的判断。

封面图片

我们该如何看待加密VC青睐的那些NFT项目?

封面图片

#车祸发生在眼前

封面图片

#川普家人如何看待他经历的一切?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comments/202406

封面图片

抽查用ChatGPT写论文,该如何看待?

抽查用ChatGPT写论文,该如何看待?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几乎从ChatGPT诞生之日起,围绕着其对教育界和科技界可能带来的冲击,争议声就一直没有断过。比起主张“严禁ChatGPT入侵”者,和主张“积极拥抱新技术”者,一个越来越被接受的共识,是需要厘清ChatGPT的应用场景和边界,划定底线、明确规则,最大程度让ChatGPT发挥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影响。以科技人员发表论文为例,虽然这已经不是评价科技工作者学术科研水平的唯一标尺,但仍然是检验学术成果、评价科研成色的重要标准之一,确保论文内容的原创性、创新性和撰写的独立性,仍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通过自查和不定期抽查,更新学术不端的处理程序与标准,可以从技术手段上强化对已经发表论文的“体检”,判断论文的真伪性、原创性,让科技人员不敢、不能剑走偏锋;开展科技伦理审查,引导科技人员提高诚信意识,则抓住了使用新技术的人员这一核心要素,从思想觉悟上加强教育,让其从内心真正做到远离学术不端。在目前语境下,加强对核心人群的诚信教育和以技术手段完善监督机制,是防止科技人员使用ChatGPT写论文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ChatGPT等相关课程,也鼓励学生使用其完成部分作业,但对于使用ChatGPT写论文,无一例外都是持禁止态度。暨南大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明确表示,暂不接受ChatGPT等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很多顶级学术期刊也是如此,比如《自然》杂志规定:禁止ChatGPT等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成为论文作者,建议使用这些工具的研究人员在稿件中应特别说明使用了AI;《科学》杂志明确表示不接受使用ChatGPT生成的论文,不允许ChatGPT作为论文作者,ChatGPT生成的论文等同于剽窃。可见,从大学到顶级权威期刊,从针对教育教学人员到所有科技人员,其治理逻辑都是一致的:审慎接受,严格限制使用。无论是从保障论文创新价值上看,还是从维护科研人员的公平竞争上看,亦或从确保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进步上看,这种严格规范的管理都是应有之义。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有关应对ChatGPT带来问题的措施,但并不意味没有相关管理。比如,去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将人工智能作为需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应不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月28日,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对学位获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这传递出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以法律威严,坚决捍卫学位论文不被人工智能“入侵”。在今天,ChatGPT作为一款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新技术,我们固然不应对其一味排斥和回避,但说到底,它仍是人创造出来的、服务于人类的工具,且它本身是中性的,如何使用取决于我们自身。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管理治理的制度措施也会愈发完善,最终让ChatGPT在遵循科技伦理、知识产权和学术严肃权威等各领域各行业规则的基础上,更好发挥优势,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168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1689.htm

封面图片

性骚扰、性侵发生后,我们该如何自救?

性骚扰、性侵发生后,我们该如何自救?从去年12月至今,我大概对接了100个以上有过性骚扰、性侵经历的女生,从她们的自述里,我收集了一些大家可能会遇见的问题,例如:在遭遇此类事件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应该如何取证?在取证后,我们该如何报警?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提起诉讼?如果是还在学校的女孩儿,我们该选择什么方式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报警后,遭到报复怎么办?报警后,是否意味着我的事情会对周围的人公开?在遭遇性骚扰或性侵后,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疗愈自己?针对这些问题,我特意请教了经验丰富的@黄思敏SiminHuang律师,写完了这份指南,应该还算全面。这份指南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取证、报警、上诉1)针对起诉与报警可能会出现的5问5答第二个,自我心理保护1)免费的心理咨询热线/法律援助渠道2)性侵害幸存者自助手册2.0(链接放在评论)第三个,选择公众舆论渠道最后,希望每个女孩儿都不需要用上这份指南。如若万一,也希望姐妹们一定不要苛责自己,无论是否愿意讲述,都是我们自我的选择,哪怕不那么勇敢,也没有错。我在过去说过很多次,希望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去强迫一些不愿意讲述过去的女孩儿站出来,任何受害者都有不站出来的权力,她们不愿意说,一定是有难以言说的苦衷,如果强迫她们必须讲述,这是对她们的二次伤害。不分青红皂白勇她人之敢这件事,非常过分。作为旁观者,我们能够做的,应该是在她们需要的时候,向她们伸出手,施以援手。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