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下山还俗:主动要求降薪至2万,不打算买房买车,也不准备生孩子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下山还俗:主动要求降薪至2万,不打算买房买车,也不准备生孩子临近春节的一天,柳智宇告诉父母、朋友,他要还俗。脱掉僧袍后,他回到武汉的家中过年,有种“轻松自由,云淡风轻”的感觉。22岁时,他满足了人们对天才的想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保送北大、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可2010年夏天,他没有赴美读书,而是打包行李上山出家。“出家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柳智宇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他想做些真正回归生命的学问,“这对我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意味着我真正独立,可能独立的方式比较特别。”尽管他躲在寺庙里不见任何来访者,关于他的新闻依旧层出不穷。那时,很多人认为,他会成为高僧大德,也总有人询问他是否开悟,“仿佛不开悟就是一种罪过”。还俗的想法在心中徘徊,因为他不想再扮演别人想象中的柳智宇。直到今年,他才真正卸下一身包袱,“回归生命”。【1】“他不像个领导”柳智宇的办公室在中关村的一栋写字楼里,和一众培训机构挤在一起。面积不大,装修简单。今年5月,他到一家心理咨询公司任职,作为事业部部长,带领十余人的小团队,开发心理学课程。。。。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出家12年下山还俗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出家12年下山还俗22岁就拿到国际数学奥赛金牌、保送北大数学系、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柳智宇是绝对意义上的天才,但他走了另一条路:2010年夏天,本应赴美读书的他,上山出家了,在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出家法师,法名“贤宇”。据媒体最新报道,出家修行12年之后,柳智宇已经悄然下山还俗,开始“正常”工作。据称,柳智宇是在去年春节前还俗的,脱掉僧袍后回到了武汉家中过年,自述有种“轻松自由,云淡风轻”的感觉。5月份,柳智宇入职了一家心理咨询公司,最初月薪3万,但他嫌多,主动要求降到2万,和其他员工一样。他说:“我不买房、不买车,更不想生孩子,你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还不如多奉献给大家。”对于出家的决定和精力,柳智宇并不后悔,认为“出家是一条很好的道路”,自己想做些真正回归生命的学问,“这对我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意味着我真正独立,可能独立的方式比较特别”。只是,修行期间,他让然无法摆脱世俗的干扰,最终他还是决定还俗,因为不想再扮演别人想象中的柳智宇,如今自我感觉真正卸下了一身包袱。不过,在他身上依然能看出僧人的痕迹,与人打招呼时双手合十、吃素、斋前唱诵……柳智宇在北大...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13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1347.htm

封面图片

柳智宇还俗:数学不是他的“天命”

柳智宇还俗:数学不是他的“天命”还记得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吗?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毅然出家当和尚12年后,他又还俗了。这次,他成了一名月薪2万的心理学培训导师。在社交平台上,柳智宇卖力宣传着自己主导的课程,报名费最高为4980元。像12年前一样,质疑纷至沓来。上山时,有人认为他出家完全浪费了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没能在数学领域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下山时,人们则说他背叛信仰,说到底修行是假,逐利是真。柳智宇的故事,或许并不是外界所想象的,天才坠落凡间,误入歧途,辜负了数学,又背叛了佛学;而是一个瘦弱,却又单纯、善良的人,在执着地寻找着一条道路,拯救自己和他人内心的苦难...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中国“数学天才”柳智宇还俗后投身心理学

中国“数学天才”柳智宇还俗后投身心理学曾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出家的中国“数学天才”柳智宇今年还俗的消息引爆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还俗”的话题在星期四(9月1日)登上中国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榜,随后柳智宇在个人微博“贤宇的微博”发表回应,感谢网民对他的关注。柳智宇说,大学毕业后依然选择去龙泉寺出家,在山上度过八年,直到2018年寺院经历重大变故后下山游历,以僧人的身份行走社会,“度过了几年比较艰难的日子。”柳智宇在今年春节通知家人、朋友自己决定还俗,随后与老牌心理机构华夏心理合作创办了华夏心苑,致力于推进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心理学的融通,搭建一个能够培养心理咨询师的闭环生态平台。柳智宇在博文中写道,大学时期曾非常迷茫,也因为眼疾加重和身体不好,没办法按照大众的期待成为一个数学家。在接触到佛学后,发现与自己一直以来心灵追寻的道路完全一致,所以选择了出家。柳智宇在18岁时代表中国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随后被报送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被很多人称为“天才少年”;2010年大学毕业时,他放弃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全额奖学金选择出家,当时也曾引起轰动,很多人对此表示可惜。据中国新闻网2010年的报道,中国作家蒋方舟对柳智宇选择出家的行为表示理解,但她也说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点遗憾他的选择这么彻底和决绝。”也有网友言辞激烈称,“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上了这么多年学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柳智宇此次还俗,网民也是唏嘘不已。有网民留言表示可惜,说“他本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也有网民感叹“人生何处不修行”、“祝福他的选择”。还有网友指出,2018年龙泉寺住持被控性骚扰女弟子事件中,柳智宇是第一批支持举报的僧人,认为他是在那起事件后“幻灭”了,此番还俗是决定“大隐隐于市”。发布:2022年9月2日5:12PM

封面图片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下山还俗后开始卖课:最高4980元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下山还俗后开始卖课:最高4980元前不久,曾经的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出家12年后还俗下山,在一家心理咨询公司任职,主动将月薪从3万多元降到2万元,现在该公司推出了以他为核心卖点的网络直播课程,最高价格达到了4980元。柳智宇加盟的这家公司名为华夏心理,他担任了公司项目负责人,公司也推出了以他为核心卖点的心理培训课程,宣称柳智宇老师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治疗、中国国学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等方面经验丰富,见解深刻。蓝鲸财经记者报道称,该系列课程为网络直播课程,其中包含直播课8次,小组练习8次,每次2小时,报名费用从980元到4980元不等。根据百度百科上的公开资料,早在2005年,还在上高二的柳智宇就成了数学领域的新闻人物,当时参加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为中国队夺得一枚金牌,第二年又入选数学奥林匹克赛的国家队,参加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再次获得金牌。随后,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入学后加盟了北大禅学社,毕业后在北京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之后出家为僧,法名贤宇。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227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2277.htm

封面图片

【书名】人生每一步都算数

【书名】人生每一步都算数【作者】柳智宇【格式】#epub#mobi#azw3#pdf【分类】#人生#哲思#2024新书【简介】国际奥数满分金牌得主,保送北大数学系,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出家11年还俗……在外人看来,作者的人生经历是惊世骇俗的,但对他自己又是非常自洽的。本书是作者首部作品,也是他迄今为止人生的传记作品,书中真诚分享了他个人的经历,同时对普通人也有智慧启发。

封面图片

提出量子计算机的俄罗斯数学家去世了 享年85岁 门下2位菲尔兹奖得主

提出量子计算机的俄罗斯数学家去世了享年85岁门下2位菲尔兹奖得主UC伯克利数学教授EdwardFrenkel将其形容为“给数学和物理领域带来巨大影响的杰出数学家”:当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在影响我了。对于外界来说,尤里·曼宁这个名字似乎略为陌生。相比菲尔兹奖得主、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生前并不以解决数学重大猜想出名,涉猎领域也远非“专一”可形容。然而,他的学生中却出现了至少2个菲尔兹奖得主。他提出量子计算机概念的时间,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早了整整一年。他对数学领域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何以成为数学天才们的“启蒙者”?“解决问题不是看待数学的方式”作为一名数学家,尤里·曼宁因提出“量子计算机”这一物理装置概念为大众所熟悉。他在著作《可计算和不可计算》(Computableanduncomputable)中指出,基于基本量子力学现象做出来的量子计算机,才能更有效地模拟量子力学。看起来是数学到物理的跨领域突破。然而对于尤里·曼宁来说,将数学和物理等领域结合起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才是他研究的常态。这种常态,在日后被逐渐印证为是现代数学的一大前进方向——从物理学领域获得灵感并提出数学猜想,再从数学角度尝试对其正确性进行证明。将物理学中著名的杨-米尔斯理论数学化,就是曼宁的成就之一。这一理论最初被物理学家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提出,如今以数学角度探索它的价值,又进一步拓宽出新的理论和猜想。除此之外,他还涉猎辛几何、双有理几何、代数拓扑等一众领域的研究,在这些领域中做出了不少奠基性的贡献。有意思的是,这种风格也在他的学生上得以体现。曼宁的学生之一MaximLvovichKontsevich,因在代数几何、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1998年菲尔兹奖。他获菲尔兹奖的相关工作,却是在低温物理研究所做出的。另一位菲尔兹奖得主VladimirDrinfeld同样是曼宁的学生,在数论、代数几何等领域做了不少杰出工作,并以朗兰兹纲领、量子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1990年菲尔兹奖。对于19世纪的数学,曼宁在1998年给出的评价非常尖锐:过去一百年间,与物理的量子理论或广义相对论相比,数学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突破。但如果没有数学这门“强大语言”的产生,物理学家甚至无法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数学是一种语言、一种极其灵活的工具,被人类用于沟通之中。我相信数学是文化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我以一个教师和研究者的身份专注于数学,而在结束每一天的工作之后,我依然会对数学感到敬畏和钦佩。他本人更是对数学保持着长期的钻研和热爱。直到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刚与合作者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在对数学的钻研中,尤里·曼宁不强调问题能否解决这一结果。他认为,随着数学“地基”的搭建,猜想必然被证明:只要强大的数学工具不断诞生,解决数学猜想是必然的过程。例如,随着拓扑学、代数几何等领域发展成熟,几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30年间就顺利解决了,如费马猜想、韦伊猜想和莫德尔猜想的证明。而观察数学理论随着科学发生变化的过程,比解决问题更有意思。但这或许也与他的童年生涯有关。相比接受正规数学证明教育,他对数学的爱好,更像是来源于一场自我学习与探索。“视野超越数学的科学家”1937年,曼宁出生于克里米亚的辛菲罗波尔市(现属于乌克兰)。这个时间,出生于这个地点,注定了曼宁童年的坎坷经历。他的父亲是个非常上进的人,一路从普通的车床操作员做到了助理教师,最后成为了辛菲罗波尔教育学院的副院长。不过很快他就被征召入伍,不久死在了二战的战场上。随后,曼宁和他的母亲、祖父母不得不踏上逃难的道路,等战争结束后,只有他的母亲活了下来,带着他重返故乡。战后的生活,曼宁最爱的就是和朋友去图书馆借书看,从航空学、天文学到数学,什么领域的书都有。12岁那年,他读到一篇微积分的论文,被里面的复杂公式难住了,伤心地将书埋在了树下。但没过几天,他发现自己并不开心,一直担心下雨会把书毁掉,于是又去挖了出来,从这以后曼宁也确认了自己的真正爱好,那就是数学。三年后的1952年,年仅15岁的曼宁就已经能写出一篇关于多维椭球体中格点数量的论文了。这篇论文的题目是辛菲罗波尔研究所教授、数学家克莱宁(Ya.L.Kreinin)布置给全联盟高年级学生的竞赛内容,曼宁凭借自己的论文一举拿下了二等奖。一年后,16岁的曼宁被莫斯科大学录取,并顺理成章地选择了数学专业,随后又在苏联一位数学泰斗伊戈尔·沙发列维奇(IgorShafarevich)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接下来他先后在莫斯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西北大学任教,实现了那些为人熟知的成就:提出量子计算机、曼宁猜想等等。他本人称自己一生都热衷于不断地尝试新的研究领域,并传播他的“数学唐璜主义”。(这里唐璜指的是MaxFrisch的喜剧《唐璜,几何之爱(DonJuan,ortheLoveofGeometry)》中的主人公,剧中他一心扑在数学研究上,对女性无动于衷)1970年至2000年间,曼宁撰写和合著了十几篇论文或高水平调查专著,每一篇都致力于挑战对他来说全新的领域,包括数学逻辑、微分方程、基本粒子、数论、同调代数和非交换几何等。他有一本很有名的随笔集《数学如隐喻(MathematicsasMetaphor)》,在这本书里他除了探讨数学,还写了很多有趣的主题,比如集体无意识、人类语言的起源、孤独症心理学、魔术师在诸多神话文化里的作用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著名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Dyson)在一篇著名的演讲稿《鸟和青蛙》中,将数学家分为鸟和青蛙两类:鸟翱翔在高高的天空,俯瞰延伸至遥远地平线的广袤的数学远景。他们喜欢那些统一我们思想、并将不同领域的诸多问题整合起来的概念;青蛙生活在天空下的泥地里,只看到周围生长的花儿。他们乐于探索特定问题的细节,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在戴森心中,“曼宁是一只鸟,他的视野超越了数学疆界进入了更广阔的人类文化地貌”。OneMoreThing虽然提出了量子计算机,但曼宁本人并不认可“计算机会取代数学证明”。在1998年接受采访时,他反驳了计算机算法会给数学证明带来便捷的观点:在我看来,未来会有一批擅长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潜在”数学家。然而放在上个世纪,这些人或许也能靠自己证明定理。毕竟放在今天,欧拉大概也会花更多时间写软件,光是计算月球的位置就需要很多时间;而高斯大概也会长期待在屏幕前。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929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9297.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