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学生团队研发出能避监控的“隐身衣”,将有助于反向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性

武大学生团队研发出能避监控的“隐身衣”,将有助于反向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性据武汉大学官方公众号,日前,“华为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落幕,武汉大学共斩获一等奖5项,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其中,来自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的“珞珈山AIMM小队”团队以“InvisDefense隐身衣全天候防御智能摄像头恶意检测的可穿戴装备”项目,获得了创意作品赛全国一等奖。这套隐身衣真能让人隐身?和隐身战斗机只是让雷达看不到一样,InvisDefense隐身衣对付的是机器识别,而非肉眼。“视觉神经网络指的是机器视觉,而不是人类的肉眼识别。比如现在很多视频监控设备都有行人检测功能,智能汽车也可以识别行人、道路、障碍。”王正老师解释。“InvisDefense隐身衣”通过新的算法来设计一种迷彩纹路,让目前常用的行人检测的方法失效,“通俗地说就是,摄像头可以拍到你,但判断不出你是人类。”网评:·不懂就问,这是为封校翻围墙开发的吗?·安防监控都是移动物体识别,管你是不是人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掌趣科技:Sora等新技术的涌现将有助于提升游戏研发效率掌趣科技近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重视并密切关注AI前沿技

封面图片

罗曼太空望远镜的日冕仪将有助于增加天文学研究中直接成像的遥远行星的种类

罗曼太空望远镜的日冕仪将有助于增加天文学研究中直接成像的遥远行星的种类罗曼号任务的日冕仪旨在展示日益先进的技术的威力。当它直接捕捉来自大型气态系外行星以及其他恒星周围的尘埃和气体盘的光线时,它将为未来指明方向:与地球大小相当的岩质行星的单像素"图像"。然后,光线可以扩散成彩虹光谱,揭示行星大气中存在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甲烷、二氧化碳,甚至可能是生命迹象。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该技术演示最近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运往该局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在那里与太空观测站的其他部分一起准备于2027年5月发射。在进行跨国旅行之前,罗曼日冕仪对其阻挡星光的能力进行了最全面的测试--工程师称之为"挖暗洞"。在太空中,这一过程将使天文学家能够直接观测其他恒星周围行星或系外行星的光线。一旦在"罗曼号"上得到验证,未来任务中的类似技术就能让天文学家利用这些光线来识别系外行星大气中的化学物质,包括那些可能预示着生命存在的化学物质。美国宇航局南希-格蕾丝-罗曼太空望远镜上的罗曼日冕仪将提高科学家直接为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成像的能力。作为有史以来在太空中飞行的最强大的日冕仪,它将展示未来任务可能使用的新技术,如美国宇航局提议的宜居世界观测站。资料来源:NASA/JPL-Caltech/GSFC在暗洞测试中,研究小组将日冕仪放置在一个密封舱中,以模拟太空中寒冷、黑暗的真空环境。他们利用激光和特殊光学仪器,复制了一颗恒星发出的光,就像罗马望远镜观测到的那样。当光线到达日冕仪时,仪器会使用被称为遮罩的小圆形遮挡物来有效遮挡恒星,就像汽车遮阳板遮挡太阳或日全食时月亮遮挡太阳一样。这使得恒星附近较暗的物体更容易被看到。带面罩的日冕仪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但它们无法探测到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从另一个恒星系统中看,我们的母星会比太阳暗大约100亿倍,而且两者距离相对较近。因此,试图直接拍摄地球的图像,就好比试图从3000英里(约5000公里)外看到灯塔旁的一粒生物发光藻类。使用以前的日冕仪技术,即使是遮蔽恒星的眩光也会淹没类地行星。5月17日,在JPL,RomanCoronagraph仪器小组的成员用起重机吊起了仪器存放的运输集装箱的上半部分,以便运往NASA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罗曼日冕仪将展示一些技术,这些技术通过使用几个可移动部件,能够比以往的空间日冕仪去除更多不必要的星光。这些活动部件将使它成为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主动"日冕仪。它的主要工具是两面可变形的镜子,每面镜子的直径只有2英寸(5厘米),由2000多个可上下移动的微小活塞支撑。这些活塞共同作用,改变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从而对罩边缘溢出的不需要的杂散光进行补偿。罗曼日冕仪是如何工作的?这段视频展示了它如何去除多余的星光,以揭示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资料来源: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可变形反射镜还有助于修正罗曼望远镜其他光学系统的缺陷。虽然这些缺陷很小,不会影响罗曼望远镜的其他高精度测量,但它们会将杂散的星光送入暗洞。对每个可变形镜片的形状进行肉眼无法察觉的精确改变,可以弥补这些缺陷。JPL罗曼日冕仪项目副经理赵峰说:"瑕疵非常小,影响也很小,我们不得不进行100多次迭代,才能把它做对。这有点像你去看验光师,他们会给你戴上不同的镜片,然后问你'这个更好吗?这个怎么样?'而日冕仪的表现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在测试过程中,日冕仪相机的读数显示,中心恒星周围有一个甜甜圈状的区域,随着研究小组将更多的星光引离中心恒星,这个区域会慢慢变暗,因此被称为"挖黑洞"。在太空中,当仪器利用其可变形的镜子工作时,潜伏在这个黑暗区域的系外行星就会慢慢显现出来。这幅图显示的是对罗曼日冕仪的测试,工程师称之为"挖黑洞"。左图是只使用固定部件时星光漏入视场的情况。中间和右边的图像显示,当仪器的可移动部件工作时,更多的星光被移走。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在过去的30年里,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并确认了5000多颗围绕其他恒星的行星,但大多数都是间接探测到的,这意味着它们的存在是根据它们如何影响母恒星来推断的。探测母恒星的这些相对变化要比看到暗得多的行星信号容易得多。事实上,只有不到70颗系外行星被直接成像。迄今为止已经直接成像的行星都不像地球:它们大多更大、更热,通常离恒星更远。这些特点使它们更容易被探测到,但也不那么适合我们所知的生命。为了寻找潜在的宜居世界,科学家们需要对行星进行成像,这些行星不仅比恒星暗数十亿倍,而且要以适当的距离围绕恒星运行,这样行星表面才能存在液态水--这是地球上发现的生命的前身。要开发直接拍摄类地行星图像的能力,还需要像罗曼摄谱仪这样的中间步骤。它的最大能力可以为太阳这样的恒星周围的一颗类似木星的系外行星成像:这是一颗大而冷的行星,位于恒星宜居带之外。5月17日,JPL的团队成员在将仪器运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集装箱外面的一面旗帜(上面有任务标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此向RomanCoronagraph仪器道别。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罗曼日冕仪中学到的知识将有助于为未来的飞行任务开辟一条道路,这些飞行任务旨在直接为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中运行的地球大小的行星成像。关于未来望远镜的构想被称为"宜居世界天文台"(HabitableWorldsObservatory),其目标是利用一台仪器对至少25颗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进行成像,这台仪器将以罗曼摄谱仪在太空中的演示为基础。JPL的伊利亚-波贝雷茨基(IlyaPoberezhskiy)是罗曼日冕仪的项目系统工程师,他说:"要想实现宜居世界天文台这样的任务目标,像可变形反射镜这样的主动组件是必不可少的。罗曼日冕仪的主动性让你可以把普通光学系统提升到一个不同的层次。它使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但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完成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41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415.htm

封面图片

可调谐忆阻器的研发进展有助于人工神经网络更高效处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可调谐忆阻器的研发进展有助于人工神经网络更高效处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人工神经网络也许很快就能更高效地处理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如音频和视频数据。密歇根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在今天的《自然-电子学》(NatureElectronics)杂志上报告了首个具有可调节"弛豫时间"的忆阻器。忆阻器是一种将信息存储在电阻中的电子元件,与当今的图形处理单元相比,它可以将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降低约90倍。预计到2027年,人工智能的耗电量将占全球总耗电量的一半左右,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销售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这一比例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但要处理更大、更有趣的数据,方法就是扩大网络规模。这效率并不高,"麻省理工大学詹姆斯-R-梅勒工程学教授WeiLu说,他与麻省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副教授JohnHeron是这项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图形处理器的问题问题在于,GPU的运行方式与运行人工智能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截然不同--整个网络及其所有互动都必须从外部存储器中顺序加载,这既耗时又耗能。相比之下,忆阻器可以节省能源,因为它们模仿了人工神经网络和生物神经网络在没有外部存储器的情况下运行的主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忆阻器网络可以体现人工神经网络。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应届博士毕业生SieunChae与麻省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应届博士毕业生SangminYoo是这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在生物神经网络中,计时是通过放松来实现的。每个神经元都会接收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出去,但这并不能保证信号会向前推进。在神经元发送自己的信号之前,必须先达到接收信号的某个阈值,而且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该阈值。如果时间过长,神经元就会随着电能的渗出而松弛。神经网络中具有不同松弛时间的神经元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的顺序。忆阻器如何工作忆阻器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改变的不是信号的存在与否,而是有多少电信号可以通过。接触到一个信号,忆阻器的电阻就会降低,从而允许更多的下一个信号通过。在忆阻器中,弛豫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电阻会再次上升。Lu的研究小组过去曾探索过在忆阻器中加入弛豫时间,但这并不是可以系统控制的。但现在,Lu和Heron的团队已经证明,基础材料的变化可以提供不同的弛豫时间,从而使忆阻器网络能够模仿这种计时机制。材料成分和测试研究小组在超导体YBCO(由钇、钡、碳和氧制成)的基础上构建了这些材料。YBCO在零下292华氏度的温度下没有电阻,但他们想要它的晶体结构。它引导着镁氧化物、钴氧化物、镍氧化物、铜氧化物和锌氧化物在忆阻器材料中的组织。赫伦称这种熵稳定氧化物为"原子世界的厨房水槽"--添加的元素越多,它就越稳定。通过改变这些氧化物的比例,研究小组获得了159到278纳秒(即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常数。他们构建的简单忆阻器网络学会了识别0到9数字的发音。一旦经过训练,它就能在音频输入完成之前识别出每个数字。未来展望这些忆阻器是通过能源密集型工艺制造的,因为研究小组需要完美的晶体来精确测量它们的特性,但他们预计,更简单的工艺也适用于大规模制造。赫伦说:"到目前为止,这只是一个愿景,但我认为有一些途径可以使这些材料具有可扩展性,而且价格合理。这些材料是地球上丰富的资源,无毒、廉价,你几乎可以把它们喷洒在上面。"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10.1038/s41928-024-01169-1...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22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22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