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

青藏高原: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在青藏高原,有一种风景,让洁白的雪山更加神圣,让黄褐的大地更加鲜活,让青翠的草原更加富有生机,这便是高原湖泊。啼血一般的红,蜂蜜一样的黄,翡翠似的绿,还有最广布、最纯净、最神圣的蓝。它们虽仅占青藏高原面积的2%,为这片苍茫大地带来了不一样的灵动。为何在青藏高原诞生了如此众多的湖泊?它们的美究竟有多令人震撼?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冲上高原,探究高原湖泊的传奇世界。#视频()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

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记者10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矿。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显示出巨大的找矿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学术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上。铌和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铌极度依赖于进口,稀土则是我国的优势矿产。目前,我国还没有可供规模开发利用的铌—稀土矿山。大格勒铌矿床是在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的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初步研究显示,其粒径和赋存形式明显优于白云鄂博等国内主要铌矿床。大格勒铌矿床的发现不仅极大扩展了我国潜在铌资源区及勘查范围,而且可为突破我国现有铌资源“提取难、利用难”的瓶颈提供契机。(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我国建成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

我国建成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在2021年建成的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的8个无线电探空站,组成了覆盖青藏高原西风、季风传输断面的大气立体观测网,可全天候实时观测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中的氧气、水汽、风速、风向、气压等数据。依托该观测网络,科研团队首次获得了连续3年的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大气廓线连续观测数据,为恶劣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为研究青藏高原上空的天气过程和环境变化,评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该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发表。(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青藏高原今年首趟 “畅游东北” 旅游专列开行

青藏高原今年首趟“畅游东北”旅游专列开行5月18日,青藏高原今年首趟“天路格桑花・畅游东北”号旅游专列从西宁站发车,460余名游客乘坐专列开启了为期16天的旅程。该趟专列将经山海关、北戴河、沈阳、哈尔滨等地,一路向北开往中国“神州北极”漠河,满足了游客“一次旅程,赏遍北国好风光”的愿望。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着眼青藏铁路沿线特色旅游资源,在陆续开行青海、西藏、甘肃及省内旅游环线列车的基础上,已经开行了5趟不同方向的旅游专列。

封面图片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社会维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广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社会维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广这篇论文发表在《第四纪科学评论》杂志上。人类学教授StanleyAmbrose(MME)表示:“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这让科罗拉多州看起来像是处于海平面。令人惊讶的是,至少在过去的40000年里,人们能够断断续续地占领这一地区。”。“不幸的是,在这一大领域的研究很少。”该高原的面积大约是德克萨斯州的四倍,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大约11700年前开始的全新世时期。安布罗斯补充道:“尽管世界更温暖、更潮湿,但这个高海拔地区干旱,大部分草地都长满了草,这使它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生活场所。”。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高原的一个地区,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氧气水平下降,因此人口较少。然而,这个地区是牦牛和瞪羚的主要放牧区。以前人们认为,这些居民制定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包括制作专门的石器,并具有独特的基因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适应低氧条件。Ambrose说:“这些工具非常理想,因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重新配置用于不同的目的。它们灵活多样,让主人可以携带一袋膀胱,然后在几秒钟内成型。”。“在那之前,每个人都拿着大刀和长矛到处乱跑,它们耐用、结实,但并不多样化。”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挖掘地表并从不同的沉积层收集文物,挖掘出700多件文物。然后,他们使用加速器质谱14C测定这些工具的年代,以确认它们的年龄和成分。研究人员证实,这些叶片来自全新世中期至晚期。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这些刀片本身与中国北部开发的刀片相似,这表明青藏高原和中国北部之间通过高原周边的社区进行了远距离的文化交流。安布罗斯说:“这些文物是由数百公里外的地质材料制成的,这表明那里有比最大的人类狩猎采集范围大得多的大型社会网络。”。“这也意味着这些网络有远距离的互动和交流。”研究人员现在有兴趣扩大挖掘的规模,以证明他们的假设。安布罗斯说:“虽然这是一次非常小的挖掘,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存在远距离的相互作用。现在我们需要观察更大的区域,获取更多的样本,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回到更远的时间。”。这项题为“6800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最早的微湿地揭示了比以前认为的更广泛的社会维度”的研究发表在《第四纪科学评论》上。...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091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0914.htm

封面图片

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开展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雪补冰试验

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开展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雪补冰试验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该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首次在“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的阿尼玛卿冰川地区,利用搭载了云微物理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催化设备的翼龙-2H大型无人机,对降水云系进行探测并成功实施人工增雪催化作业。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261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26105.htm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矿。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显示出巨大的找矿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学术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上。铌和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大格勒铌矿床是在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的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初步研究显示,其粒径和赋存形式明显优于白云鄂博等国内主要铌矿床。大格勒铌矿床的发现不仅极大扩展了我国潜在铌资源区及勘查范围,而且可为突破我国现有铌资源“提取难、利用难”的瓶颈提供契机。(科技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