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港潮

关于离港潮一个香港人,写于2024-1-27我用我身边的事情来说吧。香港的「离港潮」是真实存在的事情,所以香港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叫金融中心的香港了,现在管香港叫「遗址」或者「废墟」更合适一些。现在香港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年龄介乎于十八岁至三十八岁之间的青年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考虑离开香港,其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已经离开了香港。我周围的朋友邻居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差不多已经走光了。甚至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异常好,属于「别人家孩子」那种水平,竟然放弃了在香港考学,跑到加拿大上了一个两年制专科,就是为了能尽快换加拿大身份。那孩子虽然年轻,但很有主见,对我说,她是在「逃难」,所以逃难的人就不能挑三拣四,她要尽快在那边扎根站稳,然后将父母再接出去养老。总之,在离港这件事上,这个孩子认为尽快去加拿大拿身份,比在香港读四年制的大学更重要。而且我可以说,香港大多数的年轻人,在离港这件事情上,都是与这个孩子类似的心思,所以即便是出去从事了比较低级的工作,也是心甘情愿。香港虽然有750万人口,但也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市,介乎于十八岁至三十八岁的人口能有多少?最多一百五十万吧。香港大约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年轻人能考上本地大学,即便加上去外国留学的年轻人,香港具有正经高等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也不会超过半数。也就是说,顶多七十万香港年轻人具有高等教育背景。据说差不多有三十万年轻人离开了香港,而香港具备能力离开的年轻人也就是这七十万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你说现在都走掉了三十万这算不算是离港潮呢?顺便说一下,另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属于百分百能考上香港三大的那一种。在小孩上初中的时候,曾经说过志向是金融行业。现在上高中选科了,却放弃了金融方向,转而选科学习物化了。问这孩子怎么想的,孩子说准备学计算机科学,因为计算机科学更容易移民。呵呵,香港的小孩子如果都是这种想法,你说香港的离港潮到底存在不存在呢?香港最聪明的孩子都跑掉了,你说留下的香港算是什么?我可以背书他的说法,我住伦敦北部,周边最近两年明显地多了很多香港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书名】十八岁出门远行

【书名】十八岁出门远行【作者】余华【格式】#epub#mobi#azw3#pdf【分类】#文学#作品集#2024新书【简介】一定要出去闯闯,哪怕鼻青脸肿!全书收录《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十篇余华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佳作,全面呈现余华年轻时的写作风貌。《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困惑、幻灭与成长。

封面图片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epub 书籍】

名称: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epub书籍】描述:“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本书第11页全书收录《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十篇余华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佳作,全面呈现余华年轻时的写作风貌。“一定要出去闯闯,哪怕鼻青脸肿”《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困惑、幻灭与成长。链接:https://www.alipan.com/s/viVsbyhUgYL大小:336.56k标签:#人文#短篇小说#余华#epub#书籍来自:雷锋版权:频道:@shareAliyun群组:@aliyundriveShare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港学者:青年离港加剧老人孤独感 自杀人数上升

港学者:青年离港加剧老人孤独感自杀人数上升香港学者说,近年来年轻群体的移民,加剧了香港老年人的孤独感,自杀人数上升。综合《星岛日报》和香港电台报道,港大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总监叶兆辉星期天(3月17日)在电台节目上说,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严重,变化来得急速。他说,疫情期间的隔离,使老年人精神出现焦虑,近年不少青年移民,也增加留港老人的孤独感。叶兆辉说,他观察到近年来老年自杀人数有上升的情况,尤其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他指出,老人感觉“不被遗弃”十分重要,因此社区关怀必不可少,除了做好邻里支援,也要鼓励老人主动寻求帮助和参与社区活动。叶兆辉也建议,如果年轻人要离开香港,可以与家中老人多视频通话,保持联络。他强调,老人的困境有时并非因物质生活短缺,而是受孤独感影响。2024年3月17日1:33PM

封面图片

国际劳工组织:高等教育无法保证印度年轻人的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高等教育无法保证印度年轻人的工作据彭博社报道,国际劳工组织(ILO)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印度,与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年轻人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获得就业的前景似乎更暗淡。该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即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惊人的29.1%,比文盲的3.4%高出近9倍。这些数字表明,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上创造的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这也凸显了前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Rajan)等知名经济学家的警告,即印度糟糕的教育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阻碍其经济前景。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新研究:高等教育与抑郁和焦虑风险增加有关

新研究:高等教育与抑郁和焦虑风险增加有关根据伦敦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相比,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略高。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LancetPublicHealth)上的这篇研究论文是首次有文献证据表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几率更高。25岁前心理健康差异消失作者发现,到25岁时,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之间的差异已经消失。主要作者杰玛-刘易斯博士(UCL精神病学)说:"近年来,英国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支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令人担忧的证据,即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相比,学生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高等教育的头几年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果我们能在这一时期改善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就会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以及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更长远的成功产生长远的影响。"方法:纵向研究和心理健康评估研究人员使用了英格兰青少年纵向研究(LSYPE1和LSYPE2)的数据。第一项研究包括4832名出生于1989-90年、在2007-9年期间年满18-19岁的年轻人。第二项研究包括6128名出生于1998-99年的参与者,他们在2016-18年(即COVID-19大流行之前)年满18-19岁。在这两项研究中,略超过一半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研究参与者在多年来的多个时间点完成了有关其一般心理健康的调查,以调查抑郁、焦虑和社交功能障碍的症状。调查结果:高等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发现,18-19岁的学生(包括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与非学生在抑郁和焦虑症状方面存在微小差异。在对潜在的混杂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和酗酒等)进行调整后,这种关联依然存在。分析表明,如果消除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潜在心理健康风险,18-19岁人群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有可能降低6%。了解风险和开展更多研究的必要性第一作者TaylaMcCloud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系)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无法说明为什么学生比同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和焦虑症,但这可能与学业或经济压力有关。在过去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学生中这种风险增加的情况,因此如果这种关联只是最近才出现,那么它可能与经济压力增加以及在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对取得高成绩的担忧有关。我们本以为高等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好于非学生,因为他们的平均背景往往更为优越,所以这些结果尤其令人担忧。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明确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风险。提高我们对抑郁症和焦虑症可改变风险因素的认识是全球健康的当务之急,显然,支持年轻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0034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00345.htm

封面图片

参与社运被捕后离港

参与社运被捕后离港BNO港人助乌克兰难民安顿英国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战争爆发一年来,一直挺乌抗俄的英国,已收容了逾16万乌克兰难民。英国社会一呼百应,不少英国人响应政府呼吁,为逃避战火的乌克兰人提供半年免费住宿,香港人阿K(化名)是其中一员,至今已帮助两个走难而来的乌克兰家庭在英国安顿,并获乌克兰驻英大使去信致谢。阿K曾在2019年社运被捕,幸顺利离港,来到自由国度后就不断帮助他人,包括安排「安全屋」让香港年轻抗争者暂住。由受助者变成施助者,阿K接受《追新闻》专访时表示没有特别理由,「因为想帮人,自己有能力就尽量帮。」#俄罗斯#乌克兰#普京#俄乌战争#难民#英国#BNO港人#Russia#Ukraine#BNOVisa#移英港人追新闻报导linktr.ee/thechasernews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