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喀里多尼亚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几乎不会飞的濒临灭绝的鸟类,称为卡古(鹭鹤),两只鸟进行打招呼。​​​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新喀里多尼亚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几乎不会飞的濒临灭绝的鸟类,称为卡古(鹭鹤),两只鸟进行打招呼。

封面图片

在新喀里多尼亚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几乎不会飞的濒临灭绝的鸟类,称为卡古(鹭鹤),两只鸟进行打招呼。​​​by匿名投稿

封面图片

在新喀里多尼亚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几乎不会飞的濒临灭绝的鸟类,称为卡古(鹭鹤),两只鸟进行打招呼。​​​by匿名投稿吃瓜俱乐

封面图片

地球唯一蓝血生物 曾经救人无数 现在却濒临灭绝

地球唯一蓝血生物曾经救人无数现在却濒临灭绝鲎如何改变人类命运鲎属于剑尾目,这个家族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四亿多年前的奥陶纪,被称为活化石。现存有美洲鲎、中国鲎、南方鲎、圆尾鲎四种。鲎的头部由一块又大又圆的甲壳覆盖,腹部则是一块略呈三角形,边缘有刺的小甲壳,身下有六对腿,还有一条长尾巴,造型十分科幻,仿佛太空战舰。最怪的一点是,鲎的血是蓝色,这是因为它的血用血蓝蛋白运输氧气,我们的血红蛋白里含有铁,血蓝蛋白则含有铜。自古以来,人们并不太注意这类不好吃(鲎血含铜所以有毒,但还是有人吃它的肉)又其貌不扬的动物。直到1956年,美国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里·邦(FrederikB.Bang)发表论文,证明细菌感染会使鲎血凝固,自此,鲎的命运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细菌的细胞壁里都含有称为内毒素(Endotoxin)的物质。内毒素并不是细菌分泌出来毒我们的,但我们的免疫系统接触到它,会产生可能致命的激烈反应。鲎的血细胞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遇到内毒素就会固化成凝胶状。因此鲎血遇到细菌的内毒素就会凝固,起到阻挡细菌,避免感染的作用。965年,弗雷德里克·巴里·邦从鲎血中提取出蛋白质,制成药品,用来检测内毒素和病菌。这种药物后来被称为鲎试剂(Limulusamebocytelysate)。鲎试剂检测细菌既灵敏又便捷,很快推广开来。目前在中国,《中国药典》里有300多种注射药剂要用到鲎试剂,2000多家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在使用鲎试剂,每年的试剂产量超过一千万支。鲎种群面临危机鲎试剂为人类带来福音,也为鲎带来灭顶之灾。人们开始大批捕捉野生鲎,刺穿心包(包裹心脏的包囊)引出天蓝色的鲜血,作为制药原料。用于制作鲎试剂的主要是中国鲎和美洲鲎。从2004年到2017年,美洲鲎的捕捉数量从33多万只上升到57多万只。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国紧锣密鼓研究新冠疫苗,对鲎试剂的需求也随之膨胀,在席卷全球的大疫中,鲎用鲜血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安全,而代价是这个比恐龙还要古老的家族日益消亡。美国对于一只鲎要“献”多少血缺乏标准,如果放掉10%~30%的血,鲎的死亡率是8%,放掉40%的血,死亡率飙升到29%。此外,美国捕鲎放血的时间是5~7月,此时是鲎上岸产卵的时期(比较好捉)。这样不仅干扰了鲎的繁殖,因为天气炎热,鲎血的血蓝蛋白浓度会下降,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导致鲎被放血之后更易死于缺氧。2015~2021年,美国海岸的鲎卵数量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的十五分之一。广西北部湾是中国鲎分布的核心区,上世纪90年代,在繁殖季能观察到60~70万对鲎,2019年,仅剩4万对。除了制作鲎试剂,人们还会捕捉鲎作为鱼饵和传统食品。填海造陆、滨海工程会破坏鲎的栖息地。疏浚河道和填海导致水流和水深改变,废水和暴雨会更容易在鲎生活的海中引发富营养化。全球变暖也在破坏鲎的生存环境。鲎数量下降,危及的不仅是人类,因为鲎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美洲鲎卵是许多候鸟如红腹滨鹬的美食。候鸟只能携带有限的脂肪作为迁徙的能量。它们饿得太瘦,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必须要落下来吃东西增肥。这样,在红腹滨鹬的迁徙途中,产卵的美洲鲎,发挥了加油站的作用,让无数的鸟赖以生存。大自然与人类紧密相关鲎面临的危机,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从大自然中获得食物、空气与水,也获得救死扶伤的材料。在亿万年的生存竞争中,生物打磨出了无数具有特异用途的化学分子。而这些分子就可能成为药物的原材料。美国FDA到2006年为止的25年间,认证了1200种新药,其中约2/3是生物产生的分子或衍生物。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抗癌药紫杉醇(Taxol),产自红豆杉属树木的树皮。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太平洋红豆杉一直被伐木工视为“无用的树”,直到紫杉醇横空出世。所以我们对自然和生物的了解,往往是很浅薄的,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说一种东西“没有用”。跟鲎一样,对紫杉醇的需求严重打击了红豆杉种群。幸而红豆杉叶子能提取出一种类似紫杉醇的物质,可以人工合成紫杉醇,叶子可以再生,红豆杉逃脱一劫。生物产生的药物例子不胜枚举。芋螺分泌的Ω-芋螺毒素(Omega-contoxin)对神经钙通道有高度特异性,可以镇痛,也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存活。巴西蝮蛇的毒素能够抑制让血管收缩的酶,起到降血压的作用。一种学名Agelasdendromorpha的海绵,会产生名为AgelastatinA的生物碱,被视为很有潜力的抗癌新药。人类对药物的需求,也在鲸吞蚕食着各种生物的种群。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药用植物总共约5万种,其中超过2/3是野外采集,四千到一万种可能已经濒危。所有生物构成的生物圈,在更加广大的尺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最简单的例子包括湿地生物净化水源,植物减少沙尘、吸收有害气体等等。还有一些更加曲折微妙的影响。传播疟疾的按蚊,喜欢在光照充足的水坑里繁殖,砍伐森林会增加照在地面的阳光,按蚊数量增加,进一步造成疟疾爆发。美国的森林破碎化导致食肉动物减少,白足鼠和花鼠因为没有了天敌而大量繁殖,这些鼠类携带的蜱虫,会传染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发的莱姆病。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系统损害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不利后果,往往不成比例地由贫穷的人承担。日益加剧的环境破坏和生物灭绝,正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还好人类虽然愚蠢,但并非不会反思。鲎救人无数,如今人们也开始觉醒,为拯救鲎而努力。2019年,中国鲎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产卵很多,但存活率极低,广西北部湾大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研究出了鲎的增殖放流技术,把鲎卵养成小鲎再放回海里,存活率就会提高很多。新加坡国立大学的JeakLingDing运用转基因技术,让其他生物生产鲎的蛋白质,开发出了不用鲎血的新试剂。如果这种药物能得以顺利推广的话,数以十万计的鲎有望摆脱“血光之灾”。最后,我想用晚清笔记小说《清稗类钞》里的一个故事作为本文结尾:乾隆年间,某地海水泛滥,一对鲎落到了岸上,乡人用车送它们回海,鲎向西叩首而没。清朝人对自然的认知有限,他们虽不知道鲎对人的功用,但这个故事里透露出的对生命的尊重,值得今天的我们一再回味。...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4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403.htm

封面图片

关于濒临灭绝的“恐龙鱼”的新发现:“倒立”进食的秘密

关于濒临灭绝的“恐龙鱼”的新发现:“倒立”进食的秘密据CNET报道,腔棘鱼(Coelacanths,也被称为“恐龙鱼”),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了,直到1938年有一个标本被网住。这些罕见的原始动物生活在水下洞穴中,使它们很难被研究。因此,一个科学家小组对几十年前保存的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这条鱼--被称为“23号标本”--已经在哥本哈根动物学博物馆的酒精中保存了60年。哥本哈根大学和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把这个标本取出,通过CT和MRI扫描仪来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生物的工作原理。该团队在《BMC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份关于该鱼的研究报告。哥本哈根大学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说:“由于许多其他腔棘鱼的标本已经被解剖,它的解剖结构已经不是秘密。但对该鱼的生理学--它的功能方式--知之甚少。”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这种鱼不寻常的“倒立”进食策略,即它沿着海床漂流,头朝下,捕捉猎物。研究人员绘制了该鱼的骨骼和脂肪图。“我们发现腔棘鱼有一个特殊的骨架,头部和尾部有大量的骨骼,而几乎没有脊椎骨。这是很独特的。”共同作者、奥胡斯大学的生物学家HenrikLauridsen说:“最重的部分在鱼的两端,这使得鱼很容易用它的头来‘站立’。”腔棘鱼在这个星球上有很长的历史。这种鱼的化石证据可以追溯到4.1亿多年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即受威胁物种目录,将西印度洋腔棘鱼(Latimeriachalumnae)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离在野外灭绝只有一步之遥。了解更多关于这种鱼的信息可能有助于保护它的计划。捕捉稀有动物进行研究可能会给该物种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对保存的腔棘鱼的研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是一个已经存在的资源,同样的技术可以用在其他标本上。研究人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腔棘鱼神秘的繁殖周期。这种鱼在产下活体幼鱼之前会保持五年的怀孕期,但没有人很清楚它们在哪里产下幼鱼。Lauridsen说:“通过分析幼鱼的骨骼和脂肪的分布,我们也许可以找出鱼苗适应生活的深度。这些知识对于保护这种极度濒危的物种也很重要--因为当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哪里时,我们就无法知道在哪里保护它们。”...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798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7981.htm

封面图片

中央社帝王斑蝶濒临灭绝大迁徙壮观场面恐不复见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