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预计本港十多年后约300万人有慢性疾病

当局预计本港十多年后约300万人有慢性疾病特区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香港是全球人均寿命最长地区,为长寿之都。随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估计十几年后,患慢性病的病人数目由目前220万,增加至300万,占总人口37%。卢宠茂表示,现时医疗体制重治疗、轻预防,公营医院专科服务占医疗总开支超过八成,基层医疗则不足两成。如果慢性病不早发现、早治疗,一旦恶化甚至有并发症,公营医院不胜负荷,专科门诊轮候时间更持续上升,加上新冠疫情出现,多年来过度倚重公营医院第二和第三层体系的后遗症更明显,因此必需改革,提升市民的健康寿命。副局长李夏茵表示,基层医疗服务700万人,不单照顾基层或者草根市民,需要著重预防,每个人都要有家庭医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及有健康户口和病历,在家门口跟进病情,毋须经常出入医院。她举例,如果市民参加政府资助的筛查,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服务后,可从基层医疗名册选择家庭医生跟进,有关医生需要接受培训、保证质素。另外,如果年龄达65岁可使用医疗券,目前一半的金额即1000元,会作为特定用途预防疾病或管理健康,包括就慢性病看医生,使用该1000元后,户口会自动增加500元。李夏茵又表示,需要成立两个机构,分别是基层医疗署和策略采购统筹处。前者负责决策、分配资源和制定准则,监察健康效果,后者负责策略采购和监察合约下的表现。2022-12-1915:46:04(1)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当局冀「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建立长远筛查系统

当局冀「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建立长远筛查系统医务衞生局将于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出席活动致辞时表示,香港面对人口老化,预料日后将增加约100万名慢性疾病患者,若单靠公营系统,未必能应付有关医疗需求,希望透过有关计划,在公私营协作下,为市民建立长远管理慢病及筛查系统。彭飞舟指出,45岁以上市民中,超过一半患有血压高、糖尿病等,期望市民制订自身健康计划,包括做好慢病管理、癌症筛查等,做好预防。根据计划下,合资格人士在政府资助,可自行挑选家庭医生做筛查,如果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后,由家庭医生继续诊治跟进。2023-11-0315:59:05

封面图片

家庭医生助预防及治慢性病计划 预明年第二或三季推出

家庭医生助预防及治慢性病计划预明年第二或三季推出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提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动在社区由家庭医生团队及早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预计明年第二或第三季推出。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表示,计划收费会参考以往经验,包括「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她举例如果市民现时未知自己有无糖尿病风险、年龄45岁以上、体重过高,就可以透过共同治理计划得到跨团队、跨专业服务,除了家庭医生,亦会有营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等。李夏茵说,「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不是想分走病人,而是希望及早找出不知自己有病的病人,提高他们对身体状况的意识,及早医治。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召集人梁卓伟就指,相信市民参与共同治理计划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与在公营医疗系统接受相同服务,差价不会太大。2022-12-1917:16:45

封面图片

政府第四季推共同治理计划 家庭医生助跟进慢性疾病

政府第四季推共同治理计划家庭医生助跟进慢性疾病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说,政府计划在今年第四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让家庭医生协助有需要的巿民尽早管理好慢性疾病和相关风险,减低慢性疾病对他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呼吁医护界和市民支持计划。李夏茵出席「家庭医生推广日」活动时致辞时表示,本港慢性疾病病人数目不断上升,预计2039年前会达到300万人,根据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报告,约四成的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上相关慢性疾病,政府推出相关的筛查及管理计划,病望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出席同一活动的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说,「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让市民在登记成为地区康健中心会员并经配对家庭医生后,可享用政府资助参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筛查和风险评估,接受私营界别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地区康健中心亦会协调、统筹和提供跨专业跟进,协助市民管理和预防慢性疾病。他呼吁医生尽早登记加入《基层医疗指南》,以便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出后可第一时间参与。至今登记的家庭医生增至3100人。2023-05-1916:05:27

封面图片

当局冀20万人参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

当局冀20万人参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政府将于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表示,3年的先导计划,希望有20万人参与,没有目标上限,希望透过计划建立好建立地区医疗系统,做好预防。他又说,45岁后患血压高及心脏病风险增加,希望市民透过筛查,及早预防并治疗。计划下,如果市民经筛查后确诊糖尿病或高血压,可获6次资助诊症。被问到6次资助是否足够,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说,参与计划合资格人士,会先接受筛查,早发现个案的病情一般较轻,3个月跟进一次一般已足够。张伟麟说,目前有200多名医生参与计划,分布各区,对于参与医生人数感满意,相信最终会有数百名医生参与。有关计划以共付模式运作,对象为年满45岁、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历的香港居民,先要成为地区康健中心会员,同意使用医健通,自行选择家庭医生做筛查并诊治。2023-09-3008:49:06

封面图片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设特别药物名册减轻药费负担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设特别药物名册减轻药费负担政府日前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提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但参与计划的市民必须选择在基层医疗名册内的医生,方可获得资助。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目前名册内2000多名医生只是起点,市民日后要透过名册参加慢性共治计划、使用医疗劵、甚至接种疫苗,相信是好大诱因,让医生加入名册,相信名册上的人手会越来越丰富。卢宠茂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又提到,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会有特别的药物名册,以供策略性地采购非专利及少数专行药物,有助减低病人药费负担。卢宠茂不鼓励市民转换名册内家庭医生,因为家庭医生有如家庭成员,熟悉病人的过去病历和敏感史,管理病人健康,医生和病人之后建立互信关系,不应随便转换。2022-12-2409:37:05

封面图片

【慢性疾病与女性】

【慢性疾病与女性】在美国,30%的男性患有慢性疾病,38%的女性患有慢性疾病,而少数族裔女性和跨性别女性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更高。一项2019年的研究调研了丹麦医疗系统21年来接收的700百万患者。研究发现,在至少700种疾病中,女性确诊需要的等待时间,长于男性确诊需要的等待时间。52%的女性认为医疗系统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持相同观点的男性只有36%;38%的黑人女性认为医疗系统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持相同观点的白人女性只有14%。31%的女性经历过必须说服医生关于自己的病情自己没有说谎,有相同经历的男性只有19%;26%的女性遭遇过病情被医生无视的情况,而有相同经历的男性只有18%。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影响到女性的疾病,大约80-85%的确诊患者是女性。85%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曾经被医生误诊为精神疾病。慢性疲劳症候群也是一种主要影响到女性的疾病,大约75-85%的确诊患者是女性。89%的慢性疲劳症候群患者的病情曾经被医生无视。一项2018年的研究表明,女性慢性病患常常被医生认为是“精神过于敏感、情绪波动大、抱怨多、没有意志力配合治疗、心态不积极、常常说谎”。女性慢性病患常常被误诊为精神问题。一项2016年的研究表明,白人医学生有“黑人更耐痛”的误解。1977年至1993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禁止育龄女性参与药物临床研究,这导致大量药品在正式允许销售之前没有在女性身上做过测试,因为女性病患在服药时遭受的副作用远远高于男性病患。现在,虽然所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医学临床研究已经要求必须包含女性的被试者,但用于研究主要影响到女性的疾病的研究经费远远不足,而用于研究主要影响到男性的疾病的研究经费常常超过实际所需。研究表明,当婚姻伴侣双方中有至少一方患有慢性疾病的时候,该婚姻的离婚率会上升到75%。一项2009年的研究表明,女性患有慢性疾病时遭遇离婚的概率,是男性患有慢性疾病时遭遇离婚的概率的6倍。残障女性遭到家庭暴力的概率比非残障女性要高40%。83%的残障女性会在一生中遭遇到性侵害。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