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生态局称探讨废物资源一体化 并非把垃圾送上大湾区焚烧

环境及生态局称探讨废物资源一体化并非把垃圾送上大湾区焚烧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正探讨能否将本港的部分可回收的废物运往大湾区,透过两地合作资源循环,发展绿色产业,将废物与资源一体化处理,长远达致「无废湾区」的愿景。环境局在社交专页回应是否指把香港垃圾送到大湾区焚烧时表示,局长指的是探讨推动大湾区共同发展绿色产业和相关设施,推动把废物转为资源利用,回收再造,既可减少废物,亦可以发展经济。对香港来说,亦会有助减少处理部分垃圾,而不是把垃圾送上大湾区焚烧。环境局表示,香港正在加速发展转废为能设施,即是现代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第一座现代垃圾焚化设施已经在石鼓洲旁建设中,明年底投入运作。第二座已经选址在屯门曾咀,下月会咨询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计划在2030年启用后,便可以停止使用打鼓岭堆填区处理垃圾。政府亦正大力推动市民减废回收,以及在北部都会区物色地点兴建第三个设施。2024-05-2921:32:30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谢展寰指大湾区废物资源一体化是藉合作建立新绿色产业

谢展寰指大湾区废物资源一体化是藉合作建立新绿色产业本港正与内地探讨大湾区废物资源一体化,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解释时强调,没有想过将垃圾运上大湾区处理或者烧。他说,市民每日平均产生1万1千吨垃圾,由于未来合共会有3座焚化炉,届时完全有能力处理本港的垃圾量。谢展寰表示,废物资源一体化的概念是藉著合作,迈向碳中和,建立新的绿色产业,推动资源循环和再利用,生产高增值产品。他指出,当局未来的首要工作仍然是源头减废,推动回收可以建立绿色产业,制造职位。谢展寰提到,以堆填方式处理垃圾是落后,而且带来很多滋扰,土地资源亦都珍贵,需要改变。他说,现代化焚化设施已无污染的问题,垃圾经过焚化炉后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转废为能,焚化炉亦可结合成为康乐设施,甚至成为旅游景点。2024-06-0109:24:33

封面图片

谢展寰:正探讨将部分废物运往大湾区焚化

谢展寰:正探讨将部分废物运往大湾区焚化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说,正探讨能否将本港的部分可回收废物,运往大湾区进行循环回收一体化处理,要考虑的包括出入境法规标准、双方运作安排合作等,他指出,基本上已经与内地展开讨论,有具体计划会尽快公布。谢展寰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目前每天已经有大约1000至2000吨废纸收集后,运往大湾区纸厂作原料,生产纸张。香港有资金技术,内地有较多地方及人工较平,制成产品可以用香港作窗口示范,一齐合作资源循环,发展绿色产业,长远希望达致「无废湾区」的愿景。他又说,正探讨将部分废物运往大湾区焚化,香港将兴建两个大型焚化炉,大湾区可协助处理部分垃圾,参考外国经验,将焚化后产生所谓的「炉底灰」用作建筑水泥等材料,因为若纯粹在本港操作,土地及人工成本将较高,与大湾区合作,可降低成本。政府暂缓实施垃圾收费,下月起向公屋住户免费派发指定袋,签署有关约章的私人屋苑物管代表,亦可免费获发指定袋。谢展寰说,现时有超过2000个私人屋苑有提供回收分类设施,会要求签订了约章的物管公司管理好设施,找回收商处理好分类垃圾。2024-05-2911:32:48

封面图片

港官员:盼与大陆探讨将部分垃圾运往大湾区处理

港官员:盼与大陆探讨将部分垃圾运往大湾区处理香港特区政府暂缓垃圾征费计划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说,希望可与中国大陆探讨将部分香港的垃圾运到处理大湾区废物的设施,因为此举不仅成本效益较高,也有助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综合《明报》和网媒“香港01”报道,港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星期一(5月27日)宣布,原定在8月1日施行的垃圾征费计划将无限期暂缓。这已是该计划第二次暂缓。此前,垃圾征费计划原本敲定在4月1日推行,但因为公众反对声浪太大,港府在日期逼近前夕宣布推迟到8月1日执行。谢展寰星期三(5月29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说,目前社会对厨余回收需求大,港府要把握市民对回收的热切关注,再加大力度推动宣传教育和回收配套等设备,然后再视乎情况决定下一步。谢展寰说,即使暂缓垃圾征费计划,但港府仍希望可在2035年彻底停用垃圾堆填区。他进一步说,香港第一座焚化设施将在明年落成启用,也计划兴建第二座焚化设施;港府也正在物色适合用来兴建第三座焚化设施的土地,若落成后可关闭香港所有的堆填区。谢展寰表示,希望可与大湾区探讨垃圾资源处理一体化,让大湾区的废物设施处理部份香港垃圾。他相信此举的成本效益较高,也有助推动绿色产业。不过,由于牵涉到废物出入境法规及标准制定等问题,环境局会继续与大湾区方面讨论整体运作细节及双方的角色。据无线新闻网报道,谢展寰早前曾表示,港府暂缓垃圾征费计划,“不是要放弃这概念,不是要放弃这工具”,而是认为要先做好减废回收;未来或会分阶段推行,但不一定以征费的方式。2024年5月29日2:19PM

封面图片

有环团称垃圾焚化后仍需处理焚烧后灰烬 呼吁做好源头减废

有环团称垃圾焚化后仍需处理焚烧后灰烬呼吁做好源头减废政府预计正在兴建的焚烧发电设施I・PARK1及规划中的I・PARK2,每日共可处理约9000公吨都市固体废物,有环保团体表示,香港现时每日平均弃置约11000公吨都市固体废物,认为在做好源头减废下,两个焚化设施已经足够。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说在废物管理策略中,焚化应该是最终做法,最优先应该由源头做起,减少废物产生、物尽其用及循环再造,剩余无法回收的废物才以焚化处理。他表示,把垃圾焚化后,仍需要处理焚烧后的灰烬,例如I・PARK2每日的处理量为6000公吨,但同时会产生约1200公吨「炉底灰」需要处理,不能以为把垃圾焚烧就「一天都光晒」。刘祉锋担心如果有很大处理量的焚化设施,会向市民发放错误讯息,令市民觉得有这些设施就不再著紧做好源头减废及分类回收。2024-06-1915:21:48

封面图片

有立法会议员指废物运往大湾区循环再用需达致双赢

有立法会议员指废物运往大湾区循环再用需达致双赢政府正探讨能否将本港部分可回收废物运往大湾区,将废物与资源一体化处理。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绍雄说,将本港废物运到大湾区循环再用涉及许多法规,可持开放态度处理,强调需要做到双赢。陈绍雄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政府正商讨此事,他认为涉及许多法律法规、过程复杂,要一篮子讨论。如果湾区已建立回收重用物料的生产链,由他们做会具规模效应,湾区短期内有焚化设施可供香港考虑,便可以将部分废物循用,部分焚化处理。他强调安排要做到双赢,不要令湾区居民产生观感问题,最重要香港不能放软手脚,尽责任处理好废物问题,最后是考虑达致经济效益的合作模式。他认为香港地少人多,处理废物应朝高产值方向发展,例如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废物回收效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黄锦辉在同一节目说,曾考察内地焚化设施及废物回收工作做得很好,焚化设施有剩余焚化量,故在两会时曾提出意见将本港废物运到内地处理。他表示,不要只针对将本港垃圾运到内地,而是做到大湾区共享经济,大湾区规划时可考虑做统筹,在湾区内有焚化空间可生产能量,可将垃圾运过去,当他们生产能量后又传去不同地方。他又认为,既然开始探讨无废湾区,未来可因应情况检讨香港建造焚化炉的规模,以至需建造的数量。2024-05-3009:54:19

封面图片

谢展寰:研以大湾区资源处理香港废物

#港闻【Now新闻台】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指,正与内地商讨推进「无废湾区」概念,包括利用大湾区资源处理香港废物。谢展寰:「我们觉得进行了对双方整体的好处是大,当中当然包括如果成事,可能有部分垃圾,不是香港所有的垃圾,因为我们已经打算在香港兴建两个大型焚化炉,部分垃圾如果可以不是运到内地处理,而是有一些设施可处理大湾区的废物,都可以处理香港的废物。这样做法的话,我们相信成本效益、将来推动绿色产业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这方面与内地不断探讨中。」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