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博的科普园|另一种形式的医疗挤兑

如果我们要求所有感染者都去医院,那感染者多了确实可能把医院挤满,但那不是因为医疗需求太高导致,是我们的要求太莫名其妙导致。可以自愈却一定要去医院,这种后果不是自找的吗?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常识流通处|那个拍老鼠“起立打饭“视频的学生,会不会发出另一种“抖音”

如果那个人有一天在通报里说,那不是老鼠,那是食堂养的专门抓老鼠的猫,请不要惊讶,请一定相信,至少假装相信。

封面图片

科学家揭示一种肺癌如何转化为另一种肺癌

科学家揭示一种肺癌如何转化为另一种肺癌研究人员捕捉到肺癌转化的蛛丝马迹:免疫荧光图像显示,小细胞肺癌(紫粉色)在小鼠肺部的支气管(绿色)中扩散,支气管中含有残留的肺腺癌肿瘤细胞(蓝色)。图片来源:瓦默斯实验室埃里克-加德纳博士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他们发现,在从肺腺癌向小细胞肺癌(SCLC)转变的过程中,突变细胞似乎通过一种类似干细胞的中间状态发生了细胞身份的改变,从而促进了转变。"在人类患者身上研究这一过程非常困难。因此,我的目标是在小鼠模型中揭示肺腺癌向小细胞肺癌转化的内在机制,"研究带头人埃里克-加德纳博士说,他是刘易斯-托马斯大学医学教授、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桑德拉和爱德华-迈耶癌症中心成员哈罗德-瓦尔穆斯博士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这种复杂的小鼠模型耗时数年才开发完成并定性,但却让研究人员破解了这一难题。这项研究是与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威尔康奈尔医学院迈耶癌症中心成员阿什利-劳格尼(AshleyLaughney)博士,以及劳格尼实验室研究生、三院计算生物学和医学项目成员伊桑-厄利(EthanEarlie)合作进行的。瓦默斯博士说:"众所周知,癌细胞会不断进化,尤其是为了逃避有效治疗的压力。这项研究表明,新技术(包括检测单个癌细胞的分子特征)与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分析相结合,可以描绘出致命癌症进化过程中戏剧性的复杂事件,揭示出新的治疗目标。"SCLC最常发生在重度吸烟者身上,但这种类型的肿瘤也发生在相当多的肺腺癌患者身上,尤其是在接受了针对一种叫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蛋白质的治疗后,这种蛋白质会促进肿瘤生长。新的SCLC型肿瘤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疗法具有抗药性,因为它们的生长是由一种新的癌症驱动因子--高水平的Myc蛋白所推动的。为了揭示这些癌症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设计小鼠患上了一种常见的肺腺癌,在这种癌症中,肺上皮细胞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驱动。然后,他们把腺癌肿瘤变成了SCLC型肿瘤,这种肿瘤通常来自神经内分泌细胞。为此,他们关闭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同时还发生了其他一些变化,包括肿瘤抑制基因Rb1和Trp53的缺失,以及已知的SCLC驱动基因Myc的增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Myc等癌基因是正常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的变异形式。它们在推动癌症生长和扩散方面的作用众所周知。另一方面,抑癌基因通常会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发展。令人惊讶的是,这项研究表明,致癌基因的作用方式与环境有关。虽然大多数肺细胞对Myc的致癌作用有抵抗力,但神经内分泌细胞对Myc的致癌作用却非常敏感。相反,肺气囊的上皮细胞是肺腺癌的前体,它们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作用下过度生长。Laughney博士说:"这表明,在错误的细胞类型中,'癌基因'不再像癌基因那样发挥作用。因此,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致癌基因的看法。"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既不是腺癌也不是SCLC的干细胞样中间体。只有当肿瘤抑制基因RB1和TP53发生突变时,处于这种过渡状态的细胞才会变成神经内分泌细胞。他们观察到,另一种名为Pten的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加速了这一过程。在这一阶段,致癌基因Myc可以驱动这些中间干样细胞形成SCLC型肿瘤。这项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寻找靶向Myc蛋白疗法的努力,Myc蛋白与多种癌症有牵连。研究人员现在计划利用他们的新小鼠模型进一步探索腺癌-SCLC的转变,例如详细研究免疫系统如何正常应对这种转变。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015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0151.htm

封面图片

接近一年之后,因病去世的2077玩家千寺狐终于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赛博永生。

封面图片

中国病毒学家石正丽:未来极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

中国病毒学家石正丽:未来极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中国知名病毒学家、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石正丽警告,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另一种冠状病毒。据《南华早报》星期天(9月24日)报道,石正丽在与同事撰写的一篇论文中警告说,世界必须为像冠病一样的疾病做好准备,“如果冠状病毒导致以前出现过疾病,那么有很大可能也会导致未来的病毒爆发。”在这项研究中,石正丽及其团队评估了40个冠状病毒种类的人类溢出风险,并将其中一半评为“高风险”。有六种已被发现,会产生能传到人类的疾病。另有证据显示,另外三种也会引发疾病,或是传到其他动物物种。研究警告说:“几乎可以肯定未来将会出现疾病,而且很可能再次出现(冠状病毒)疾病。”这篇论文于今年7月发表在英文期刊《新兴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上,但本月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南华早报》分析,部分原因可能是这项研究不是用中文写的,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名科学家表示,这也反映出在中国突然取消冠病“清零”政策后,人们希望摆脱这个话题。今年58岁的石正丽是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及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专业医学期刊《中国病毒学》主编。美国《纽约时报》2021年报道曾形容,石正丽是中国科学进步的象征,是处于新兴病毒研究前沿的“蝙蝠女侠”。石正丽所在的武汉病毒研究所也曾被质疑是冠病病毒的来源地,对此石正丽接受采访时曾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应为他声称冠病病毒来自她的实验室道歉。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发现另一种会出现适应性主动脑萎缩的哺乳动物

研究人员发现另一种会出现适应性主动脑萎缩的哺乳动物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由迪娜-德赫曼(DinaDechmann)领导的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发现,欧洲鼹鼠在冬季之前将它们的大脑缩小了11%,到了夏季又长出了4%。它们被归类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群体,以通过一个被称为德赫纳现象的过程可逆地缩小它们的大脑而闻名。欧洲鼹鼠是已知的在冬季前可逆地缩小其大脑的最新哺乳动物物种。资料来源:哈维尔-拉扎罗然而,这项研究不仅仅是在脑萎缩动物的怪异剧目中增加了一个物种;它深入研究了是什么促使它们走上这条危险的道路的进化之谜。当研究人员比较来自不同地区的鼹鼠时,他们发现德赫内尔现象是由寒冷条件造成的,而不仅仅是缺乏食物。减少脑组织有助于动物使用更少的能量,从而抵御寒冷。德赫内尔现象首次在鼩鼱的头骨中被描述出来,人们发现鼩鼱的头骨在冬季较小,在夏季较大。Dechmann及其同事在2018年报告了第一个证据,证明鼩鼱头骨的这些非典型变化发生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此后,Dechmann及其同事表明,Dehnel的现象发生在鼬鼠和黄鼠狼身上。这些哺乳动物的共同点是,它们的生活方式使它们处于一种精力充沛的刀锋上。欧洲鼹鼠的头骨在冬季前收缩,并在春季重新生长,这一过程被称为德内尔现象。资料来源:LaraKeicher/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Dechmann说:"它们有极高的新陈代谢,在寒冷的气候中全年都在活动。它们微小的身体就像涡轮增压的保时捷发动机,在几个小时内就能烧完储存的能量。"对科学家们来说,很明显,缩小能量消耗大的组织,如大脑,可以让动物减少它们的能量需求。"我们明白德赫内尔现象有助于这些动物在困难时期生存。但我们仍然不明白真正的压力点是什么,确切的环境触发因素,驱动这一过程。"现在,该团队通过研究一种新的哺乳动物在新陈代谢的极端情况下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测量了博物馆收藏的头骨,记录了两种鼹鼠--欧洲鼹鼠和西班牙鼹鼠--如何在不同季节发生变化。他们发现,欧洲鼹鼠的头骨在11月缩小了11%,在春天重新长出4%,但西班牙鼹鼠的头骨在一年中没有变化。"由于这些物种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天气,而不是食物供应,是造成大脑变化的原因。"Dechmann说:"如果这只是一个食物问题,那么我们应该看到欧洲鼹鼠在冬天食物匮乏时萎缩,而西班牙鼹鼠在夏天严热使食物匮乏时萎缩。"该研究结果不仅仅回答了进化的问题,还为我们的身体在遭受重大损害后如何再生提供了见解。"Dechmann说:"三个远亲的哺乳动物群体可以收缩,然后重新长出骨骼和脑组织,这对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症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有巨大的意义。我们发现的患有德赫内尔氏症的哺乳动物越多,对其他哺乳动物,甚至可能对我们的生物学见解就越有意义。"...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20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2059.htm

封面图片

Summary: 在全球至少29个国家发现了一种新Omicron变体XBB.1.16,其感染病例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它的特点是

Summary:在全球至少29个国家发现了一种新Omicron变体XBB.1.16,其感染病例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多数情况下,感染者的症状是眼睛发红。据Yahoo新闻4月18日报道,在全球至少29个国家发现了一种新Omicron变体XBB.1.16,其感染病例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多数情况下,感染者出现眼睛发红的症状。一种新Omicron变体XBB.1.16正在全球大面积传播,近期,在一个月内其在中共病毒中的占比已从0.21%骤升到3.96%。在印度,该变体已激增到61,233例。在美国,现阶段该变体占全国COVID-19新病例的7%。4月15日,中共国疾控中心也首次监测到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UTHealthHouston和Children’sMemorialHermann医院的儿科传染病专家迈克尔·张(MichaelChang)博士表示,该病毒在很多情形下都会导致红眼病。他说,「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在印度的某些地区看到了这种情况。我们知道他们的COVID病例正在上升,而且据推测,这些孩子的COVID检测结果呈阳性,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对其他任何检测结果呈阳性。」美国CDC的Covid数据跟踪器中显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XBB.1.5成为了主导毒株,但随著其他毒株的出现,它已经开始减弱。新的变种,如XBB.1.9.2和XBB.1.16,都是XBB.1.5的‘近亲’,它们都正在扩散并可能取代XBB.1.5。」好消息是,虽然新的Omicron变体导致传播率的增加,但还未发现住院率和死亡率的明显增加。https://gnews.org/t/BzY545W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