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与研究 | 中国大学的现实是:层次越低,上课越多,学生读书越少

如何让大学生在大学里真正读大学而不是读中学甚至小学,这才是当代中国大学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能够思考问题,但思考是需要环境和心境的,是需要以静心阅读为基础的,不能凭空思考。大学生不读书,这是当今中国大学最糟糕的情况,唯有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才有希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北大教授韩茂莉讲中国历史地理

名称:北大教授韩茂莉讲中国历史地理描述:由北京大学“十佳”教授韩茂莉老师为你娓娓道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九州方圆,政治空间,千古足音,江河之变,国脉民生……从历史的角度讲地理,感悟中国历史的智慧与教训,启迪学生从历史到现实、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的思考问题方式。链接:https://pan.quark.cn/s/372f1ed29be2大小:5.6GB标签:#历史#地理#学习#课程#quark频道:@yunpanshare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港区全国人大常委李慧琼倡大学生大湾区上课半年

港区全国人大常委李慧琼倡大学生大湾区上课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就《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民教育的目标,是让市民增加认识国家历史及国情。她建议香港部份大学设有大湾区分校,大学应该让学生最少在大湾区分校上课半年。综合香港商业电台和《星岛日报》报道,对于中国人大常委会正进行咨询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李慧琼说,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民教育的目标,是让市民增加认识国家历史及国情,提升国民身分认同,从而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香港教育局已经推出一系列相关措施,包括中小学每星期要升国旗、唱国歌。她认为,香港部份大学设有大湾区分校,大学应该让学生最少在大湾区分校上课半年,另外半年则在英美或一带一路国家交流,让学生放眼世界。李慧琼还说,“一国两制”下当然不是大陆每条法例都适用香港,但特区政府也要思考背后的原则和精神,她认为港人在认识中国模式方面要再加强,指出“很多市民连人大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都是因为过去几年香港那么乱,人大接连出了几招,大家才识得一点点”。她认为所有感情产生,都是从正确认识开始,港人对国家的执政党、政府、人大政协等架构要有更多理解。对于近年七一没有团体举办游行示威,李慧琼说,在新时代下,她不认为游行是最有效方式。她也未决定自己未来一年会否举办游行,但会考虑游行是否最有效及必须的做法、会否带来社会影响,甚至被人“骑劫”。她说,自己重视理性沟通,最重要是以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意见。

封面图片

澳门旅游学院学生于“全国大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旅游创新大赛”初赛获佳绩

澳门旅游学院学生于“全国大学生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旅游创新大赛”初赛获佳绩#澳门旅游学院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提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澳门旅游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湾区举办的不同活动和比赛。于2022年10月,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和珠海科技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旅游创新大赛暨文旅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论坛”中以“创新海洋旅游,助力湾区腾飞”为主题的创新大赛...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2KXqp5DR

封面图片

中国大陆去年续成港学生离港留学最热门选择

中国大陆去年续成港学生离港留学最热门选择中国大陆在2022年继续成为香港高中生离港升学最热门的选择。据香港中通社星期五(4月28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公布去年中六学生出路统计调查,显示在继续修读全日制课程的中六毕业生中,有87.6%在港继续升学,12.4%(4789人)选择离港升学。在这4789人中,有1869人到选择到中国大陆升学,占比39%,较前一年高3.8个百分点,更是自2012年进行调查以来的最高位,显示中国大陆继续成为香港学生离港留学的最热门选择。香港教育政策关注社主席张民炳说,中国大陆收生弹性较大,学科选择也较多,“有别于以往争相按大学名气报读,近年香港学生更多会按照兴趣选择学科,香港始终学额较少,到内地(中国大陆)读书文化差异少,生活费等亦较相宜,自然多人选择”。他续称,大湾区发展机会多,相信同学选择到大陆升学也有考虑要为将来事业铺路,在当地接受教育,开展人际网络,包括创科、金融等多个行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六学生出路统计调查旨在了解中六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情况,统计的参照期为2022年10月,回答人数共4万1222名。

封面图片

学者:处理青年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消除大学生就业壁垒

学者:处理青年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消除大学生就业壁垒中国大学生目前面对的就业环境比过去困难许多,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消除大学生的就业壁垒、消除企业垄断、并在大学生寻找工作期间给予以最低的生活保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郗杰英星期二(11月21日)在《联合早报》举办的上,参与圆桌讨论环节时,做出上述分析。圆桌讨论环节题为“新中青年成长的烦恼”。郗杰英指出,中国年轻人目前面对的四大烦恼,包括学业重、就业难、成家不易、养育孩子很艰辛。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问题过去两年持续凸显。郗杰英在问答环节中,回应有关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的提问时说,目前大学的就业环境比从前困难许多,其中涵盖结构性问题,也有经济需要转型的问题。他认为,大学生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社会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搭桥铺路。郗杰英认为,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要消除就业的壁垒和障碍,他也建议要消除垄断的企业,并且促进大学生就业,给大学生最低的生活保障。他说:“不能让大学生饿着肚子找工作,所以国家在他们未就业期间、就业初期工资低的时候,以及创业的时候要给予资金的支持。”参与同场圆桌论坛的嘉宾,包括我国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双丽国际董事卓丽娃、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院长苏惠兰、新加坡全国青年理事会总裁蔡大卫,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彭菲。卓丽娃指出,这一个年代的年轻人和父母的交流出现了鸿沟。她以身边一些朋友的经历为例说,一些父母认为他们已经替孩子铺好路了,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房子、保障。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孩子的忧虑,甚至觉得孩子有点无病呻吟,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拒绝与父母交流。卓丽娃提醒,年轻一代向内探索我是谁,向外探索我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引领。在社会层面上,学校、媒体、政府应尽可能提供一些渠道给青年人发声,让社会更好了解他们。...2023年11月21日2:39PM

封面图片

任正非称教育不能太实用主义 应该让学生“胡思乱想”

任正非称教育不能太实用主义应该让学生“胡思乱想”任正非在谈话中表示,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范内瓦·布什有本书《科学:无尽的前沿》写得挺好,科学就是无尽的前沿,未知的才叫科学。从这个角度,教育和科学是一样的,教育不一定要有准确答案,准确答案不一定是学校的需求。别人家有位在MIT读博士的小孩对我说,他们没有讲义,也没有课本;老师上来讲一通,黑板上写一通,指定一批参考读物;几名教授讲课时互相批判,各有各的观点,各自推荐一些参考书指导你去读;然后你写,写文章不需要结果,只要思维逻辑是合适的,老师就给你打分了,这就是科学。老师讲的是他正在研究的前沿,他自己也未完全明白,科学是一代一代去努力的。博士只要有思想方法,不一定会有结果,有些科学太遥远,一步很难证明,过程正确也是好的。我们火花奖也不一定要有“结果”才行,否则怎么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如果教育总是追求结果,学生思想就会被约束。所以,不能太实用主义,以需求为导向,牵引中国前进是不够的。教育应该放开让学生“胡思乱想”,只要他想的逻辑相吻合,就不要去约束他。读书是为了拿到开门的“钥匙”,关键是读一个方法学,运用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怎么组合、怎么拼接,这就是大学要学习的。企业的需求是现实性的,因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现实问题,但教育不应该集中在现实需求上,要面向未来。...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3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30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