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昼工作室 | 武汉遗物

突如其来的疫情里,逝者是“走在”前面的人,肉体承载病痛之后,留下需要长时间平复精神痛苦的亲人。为斩断病毒传播通道,原本应有的临终陪伴和离世悼念,都因隔离变得仓促而草率。 “遗体要隔离,我不能守着,回到家,和母亲也要分开隔离。”女儿说,爱体面的父亲留下的衣服,让她有了父亲活过的真实感,但病毒隔离了一切。最后,那些衣服也被处理了。 很多家属甚至没机会瞄上一眼逝者的遗物: “东西都没消毒,不敢打开” “我们都被隔离在酒店,还没回家看过” “我想象过母亲死亡,但没想过,不能陪在她身边” …… 与亲人的正式告别,他们不再奢求。 如果说遗物是一个人留在尘世上的凭证,不是因为这凭证本身有多么特别,而是和它有关的记忆已不易寻觅。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清明节,想起以前我们聊过遗物整理师这个职业。

清明节,想起以前我们聊过遗物整理师这个职业。对于很多失去亲人的人来说,死亡或许都是一个紧锣密鼓的过程。可能直到做完“所有该做的仪式”,回到熟悉的家,看到亲人前些日子还在穿的衣服、破旧的鞋、精心整理的书柜,失去亲人的痛苦才开始变得深刻和真实。所以有网友把逝者房间形容为“震耳欲聋的沉默”。于是有人专门承担了这项任务:遗物整理师。作为生者,我们无法得知离开的人去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但通过整理他们的物品,可以和他们对话,建立连接。每推开一扇家门,都是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们所有的快乐、悲伤、高光与困苦,都被遗物整理师们一一打捞。中国有一名全职整理师叫木棉,35岁,她讲过印象最深的一次服务。一个中年男人的妻子因癌症不幸去世,几个月以来,他始终无法面对房间里那些稀松平常的生活用品,也拒绝任何人进入妻子的房间。于是,木棉以遗物整理师的身份第一次走进那个房间,陪着他一起挑选了100件妻子的物品,曾经穿过的衣服、扎过的头绳、写过的字条、考过的证书,用这些东西,为他们2岁的儿子建了一个「妈妈纪念馆」,希望通过这些不起眼的遗物,为孩子拼凑出妈妈曾经的模样:努力、节俭、上进、爱家.....结束后,男人哭着对她表示感谢,“谢谢你,感觉我跟妻子重新见了一次面,跟她进行了好好的告别。”给逝者和生者,一个告别的机会。帮还活着的人学着放下,并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同时也慰藉逝者,即使生前默默无闻,至少在最后他们得到了注视和理解。这,也许就是“遗物整理师”这个职业的意义。

封面图片

极昼工作室|追房子的郑州女孩

这是一个河南女孩追房子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试图在房子中保持希望的故事。26岁的晓莹没了父亲,母亲身体不好,两年前在郑州城外买的一套房子,成为生活里为数不多的期待。她精打细算,几乎取消一切娱乐活动,消费不能出错,连生病都觉得自己有罪......

封面图片

极昼工作室|一个陌生女人的葬礼

3月16日,美国亚特兰大的三家按摩店发生了枪击案,八名遇难者中有六位亚裔女性,人们用鲜花、文字和声势浩大的游行祭奠她们。当其他人的故事被家人和朋友反复讲述的时候,只有一位华人女性,尸体放在太平间一周无人认领,人们找不到她的生活轨迹和亲人朋友。二十天后,一群陌生人为她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葬礼,试图为这个暂停在44岁的生命留下些什么。

封面图片

极昼工作室|困在时间里的「刑二代」

67岁的刘青水被“困”在一桩案件里。1960年他的父亲因为犯反革命投毒罪,被宣判死刑。27年后,他正式为父亲申诉成功,改判无罪。但他觉得自己心里始终埋了根刺,仍希望得到赔偿和道歉,因为这也是改变一家人命运的开端。

封面图片

极昼工作室|边境小城河口,失去烟火86天

留下的 这是一双38岁女人的手。指腹、关节、掌心处都是破口,泛起白皮。伤痕沿着掌纹裂开,长好的地方逐渐和旧伤融 […]

封面图片

周云蓬工作室|文亮

这一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 李文亮医生殉职后,我有时会翻看他的微博。三月的一个清晨,因为一直想着李医生而倍感压抑的我,大声唱出了一句: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当天晚上,这首歌就写完了。 我站在母亲床边,唱给病重的她听,母亲流泪。 六月,母亲病逝。她的早逝多少与疫情期间各种治疗上的不便有关。从前,我是一个内心充满幸福的人。母亲去世后,我的心底永远沉淀着悲伤。 七月,我问周云蓬这首歌是否应该录一下。他说:写得很好啊,录吧。 生者固然要继续前行,逝者,我也不想忘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