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蹊说|明清“闭关锁国”的真正原因

从清朝中后期起,在海禁政策中,维持文化的孤立封闭考量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了。十八世纪末,乾隆帝的文化自信空前膨胀,他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一封书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其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思想,跃然纸上。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下午察:“闭关锁国”引发的联想和争论

下午察:“闭关锁国”引发的联想和争论中国历史研究院上星期三(8月24)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有关研究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文章。这篇论文原本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发表在今年6月出版的《历史研究》期刊上,经过社媒的一番传播后,无人问津的学术文章瞬间变成了网络“顶流”,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这篇长达1万5000多字的文章,分成六个部分来详述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对外政策。其中引起最大争议的论点是: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并非“闭关锁国”,而是“自主限关”。这一政策不但“没有阻断明清时期中外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殖民主义者血腥东扩的步伐”。历研院认为,“限关”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有其历史合理性。历研院还说,明清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文章举例称,明朝虽有海禁,但“并不禁止正常的海上生产活动”。同时,中西文化交流在明清时期也持续得到发展。但同时,历研院在文章中也强调,这并不代表“自主限关”就是完全正确的。相反局限性十分明显:一方面,消极防御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对西方先进科技采取漠视态度,加剧了军事和技术的落伍。历研院还指出:“自主限关只换来短暂的成效和一时的喘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明清王朝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的走向”。历研院总结说,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近代中国的落后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今人既不能为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歌功颂德,也不能以“闭关锁国”全盘否定明清历史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成立于2019年1月3日的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相关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的国家顶级研究机构,主要承担中国历史领域相关研究。带有官方背景的历研院在微博发布前述文章后,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关注,获得一万多次转发,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同个账号下的其他文章。不过,文章的评论却只有300多条,有网民爆料称,大多数评论都已经被删除。...发布:2022年8月30日8:13PM

封面图片

【404文库】燕京书评|无论闭关锁国还是自主限关,都是专制统治者剥夺民众的自由

无论是“闭关锁国”,还是“自主限关”,它都是明清两代专制统治者独裁做出的决定——“闭关锁国”是皇帝的独裁,“自主限关”也是皇帝的独裁。所谓“自主”,是作为统治者的皇帝自主,而被统治者的民众只能乖乖服从。

封面图片

木蹊说|官威学姐的权力江湖

校园里面的种种怪象,其实只是权力社会的一个缩影。面对权力的诱惑,人们总是会自发地向权力中心靠拢,学生也不例外。而当身处在权力游戏中的学生们尝到权力的甜头,自然而然地会模仿他们所知道的官场文化。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