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一个代驾司机之死:熬夜接7单后,他猝死在儿子出生前一周

记者了解到,代驾平台为代驾司机提供意外伤害保险服务。据吴英介绍,在每一单的代驾中,平台会从费用中扣除一些费用以投保。该保险承担代驾司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身故、残疾、医疗保险责任,但“猝死”不在其列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社保靠自己的网约车司机:收入下滑后,也“快不想交了”

社保靠自己的网约车司机:收入下滑后,也“快不想交了”中国的网约车司机人数超过百万,网约车平台超过300家。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据她所知,绝大多数网约车平台都不负责司机的社会保障。记者采访了数位网约车司机,目前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自己购买保障,防止意外发生时没有依靠。不少司机认为,网约车平台也有责任为司机提供相应社会保障。对于网约车司机这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监管层也在探索和推进相关保障举措。保障靠自己作为一直在路上的职业,网约车司机这一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采访的数位网约车司机,都自己购买了一定保障。他们尤其看重涉及人身健康的医疗险和意外伤害险。此外,网约车司机也要为自己的养老提前规划。分地域情况看,不少本地司机会选择自己缴纳五险一金。而外地司机则选择在老家购买一些保障,例如农村医疗合作险。此外,不少司机会购买网约车平台推出的商业险,并且认为平台推出的保险更适合司机这一群体。来自安徽的网约车司机李清,已经在南京开了5年网约车。他在租车跑网约车以后没有自缴五险,一是因为价格较高,每个月的费用需要1000多元;二是因为李清并非南京本地人,他认为自己今后不会在南京养老,因此决定不自交五险。李清表示自己一直在老家缴纳养老险、医疗险等,“老家的保险比较便宜,有多个档次可以选,我交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年几百元。”据他了解,其他网约车司机也会在老家购买这类保险作为今后保障。不同于李清这样的外地司机,本地司机会更倾向自费缴纳五险。北京司机陈宇表示,在开网约车后他一直自费缴纳灵活就业社保。他表示,社保费用每年都在提高,已经从之前的每月1600元涨至将近2000元。以全年计算,陈宇目前一年的社保费用超过2万元。对此,陈宇表示“快不想交了,太贵了。”“对于保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如果不交社保,以后开不动车没有收入的时候该怎么办?现在交了社保,以后会有退休金,看病什么的也有医保。除非有家底可以不用担心未来的问题,不过有家底也不会选择开网约车了。”南京网约车司机张琳在失业后选择开网约车,她认为网约车这份工作时间自由,多劳多得。作为本地司机,张琳也坚持自己缴纳社保。据张琳观察,周围的本地司机也会为自己交社保,而外地司机多数选择在老家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除了自己购买社保,也有司机购买了平台推出的保险。成都网约车司机王馨表示,虽然自己会缴纳五险一金,但是也买了平台推出的一些保险。“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平台保险比较合理的地方是可以通过出单情况扣费,出单金额高那就扣得多,接单的收入低保险扣费也低,司机能有保障。”佛山网约车司机林东在老家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花费在600元左右。与此同时,林东还购买了平台提供的重大疾病类保险,每天1元。但他没有给自己购买养老保险,“能不能活到收养老金都成问题。”不过,他同时表示,自己对养老有所规划。陈宇并不认可平台推出的保险,他认为“这类保险说会提供保障,但是我们不知道出了问题之后是否真的有保障,赔偿是否麻烦。不如医保这类更可靠的保障,看病时该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现在,司机更愿将钱抓在手里和过往的收入对比,李清认为现在的市场越来越难。李清目前的月收入相较于前两年几乎减半,而工作时间比原来时间还长。“目前我每个月流水大概1万多一些,去掉车租和充电费,一个月也就剩6000元左右。”两年前一个里程为10公里的订单,李清的收入能达到25元,现在同样里程的订单到手收入仅在13到14元。李清观察到,过去平峰期1公里单价超过2元,现在平峰期有时只有1.3元。对于上述变化,除了竞争激烈外,李清认为行业中出现的订单转卖情况导致一个订单被多个平台收取费用,层层抽佣后让到手价格变低。“现在的物价都在上涨,但是唯独出行行业价格在下降。”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司机最关心的还是当月的收入,而不是长远的保障。他们花钱买未来保障的意愿在降低。李清称,现在“我不关注什么保障,我就关心价格,我一个月收入有多少钱。”从职业规划看,李清表示很多司机都以网约车作为过渡,“我从19年坚持到现在,是因为过去这个行业挺挣钱的,现在收入下滑也在考虑转行,我们这个年龄肯定不会再出去打工了,会考虑自己做点小生意。“但是,做小生意的话,社会保障一样要靠自己。王馨也明显感受到订单价格的下滑,“2021年我刚开始接单时,起步价超过10元,现在来自第三方平台的订单有时起步价仅为7元。”除了价格下滑,订单量也在下滑,王馨回忆刚开始接单时一天最多可以接20单,现在最多就15单。两个因素的影响下,王馨的每日流水有了很大下滑,“之前跑一天轻轻松松就有500多元的流水,现在200多元的流水都属正常。周末如果平台有奖励补贴,跑个10个小时可能有400到500元,周一到周四就算有奖励可能也只有300多元的流水。”部分司机不愿意再自费缴纳社保,更愿意将钱抓在手里。张琳表示,从周围司机的反馈看,“有的人没有那么强的保险意识,有的人就觉得先多挣钱比较重要。”在收入下滑之际,自己缴纳社保的司机也感受压力。张琳此前坐班时单位负责五险一金,如今作为网约车司机,张琳的公积金已经停缴了几年,她自缴社保。按照最低基数,张琳每个月需要缴纳1000多元。而在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下滑后,张琳感受到社保带给她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每月流水扣除租车费、油费以及保险后,张琳每月到手只有6000元左右。对于司机收入下滑问题,在网约车行业工作超过6年的业内人士郑宜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司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平台因为竞争压力加剧减少了司机端的补贴,增加了乘客端的补贴。聚合平台转卖订单的情况虽有发生,但占比不大,并非引发司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截至2024年4月30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96.4万本,相较于2023年同期增长28.8%。过去一年,多地接连发布运力饱和的预警,包括苏州、重庆等城市。5月20日,江西景德镇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发布景德镇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表示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左右,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40元左右,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平台如何担责司机们也希望平台能够分担压力。在租车接单之前,李清曾受雇于某出行平台担任司机,当时平台为司机缴纳五险。但随着平台改变经营模式,李清的五险停缴了。李清表示,“公司停掉了五险,我就没有交了。过去算是上班,现在就租车接单。”对于平台是否应该承担司机保障的问题,李清表示“我们司机肯定有这个诉求,如果公司愿意交我们肯定也愿意交。”李清曾几次作为网约车司机代表,参加地方交通局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讨会议。李清认为首先该捋清楚司机与平台的关系是劳务关系还是合作关系。目前司机都挂靠在第三方公司上,不属于网约车平台。不过,李清表示调研过后没有收到后续答复。在平台稳定接单了3年的张琳认为,如果司机在某个平台长期工作,可以签合约来为司机提供保障,公司为稳定接单的司机承担一部分社保。张琳认为,“平台可以根据司机表流水和工作表现判断,如果很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92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925.htm

封面图片

车辆事故报废率飙升:智驾是原因也是解药

车辆事故报废率飙升:智驾是原因也是解药然而近期彭博社却在一篇报道中透露,美国保险公司将21%的碰撞受损车辆定为“报废车辆”,比例相较于1980年足足提升了5倍。要知道,1980年美国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1.6亿辆,到2020年该数字增加到2.8亿辆,车辆碰撞事故报废率的增幅远高于保有量。彭博社甚至预测,随着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车辆碰撞报废率可能会飙升至30%。因报废车事故率问题,过去十年时间事故车拍卖公司Copart股票暴涨了1110%。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彭博社认为在重大事故率降低的前提下,汽车事故率却在不断上升,原因竟然是我们极为期待的智能驾驶。智驾竟是元凶?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小通听到过不少人吐槽“换电池等于换台车”。的确,按照蔚来、特斯拉等车企公布的电池包价格来看,汽车换一块电池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如果是已经开了六七年的产品,换辆车可能比换电池更划算。针对“智驾导致报废率提升”的结论,有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原因是智驾不好用而导致出事故、导致车辆报废,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介绍,智驾导致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报废率飙升,原因不在于智驾不好用,而是车企为了智驾给产品配备了太多雷达、摄像头之类的传感器,以及车机屏幕、大量芯片等高成本的硬件。目前国内平均车辆ECU(电子控制器)数量已经超过了30个,部分豪车的ECU数量甚至达到了200个左右,ECU的作用是连接各种传感器和芯片等精密部件,并进行运算和输出指令。这些零部件成本极高,一旦在事故中损坏,维修成本也会比较高。汽车事故后维修成本过高,保险公司就会判定该车属于“报废车辆”,不再有维修的价值。预计到2035年,平均每辆车ECU数量将增加至46.6个。ECU数量持续增加是为了满足未来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需求,而智能化的提升也意味着汽车将搭载更多传感器、芯片等高成本零部件。考虑到智能化功能零部件对于维修成本的影响,彭博社才会预测未来汽车碰撞事故报废率飙升至30%。事实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后,汽车的智能化、安全性不断提升,但许多升级已成为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报废率飙升的关键因素。除了上述智驾传感器、芯片,以及电池问题,还有一个讨论度较高的是一体化压铸。一体化压铸并不是电动汽车的专利,但与智驾相同,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小米等车企,纷纷推出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小米甚至把9100吨一体化拿出来宣传,号称比特斯拉还要重100吨,能够把72个零部件合为一体。比亚迪则表示一体化压铸技术有利于提高车身强度、保护电池,而且更高的集成度还有利于增加车内空间。车企通过一体化压铸降低了车辆生产成本,导致一旦车辆受创,整个车身可能都会需要更换,维修成本飙升。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费用或汽车维修费用,最终会以保费的形式转嫁到每一位消费者身上。如今国内已经形成了车主嫌贵,保险公司又吐槽新能源车险不赚钱的情况。然而智驾已是大势所趋,即便因大量传感器、芯片等硬件,导致电动汽车维修成本突破天际,也不会有任何车企愿意放弃对智驾的研发。想不到的蝴蝶效应2023年9月太平洋产险总经理曾义表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达30%,远超燃油车19%的数据,平均赔付金额7201元,比燃油车高600元,以至于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成本超过毛利润,暂时无法盈利。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提升保费的方式确保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能够盈利,但过多高成本的传感器和芯片,却导致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废率飙升,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保险可能会继续上涨。尽管智驾传感器、一体化压铸、三电系统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但高阶智驾确实让我们体验到了更轻松的驾驶过程,一体化压铸给了我们买到更高档产品的机会,三电系统则能够让我们享受更强悍的动力、更静谧的驾驶环境。如果因车辆事故报废率提升、保费上涨就放弃智能化进程,无异于因噎废食。改变现状的唯一选择是通过高阶智驾降低事故率,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最终才能实现降低保费。特斯拉曾表示,在Autopilot的加持下,汽车平均每763万英里才会发生一次交通事故,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联邦公路局(FHWA)公布的数据则是平均67万英里汽车就会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可见智驾能够降低90%以上事故率。国内各大平台,我们也能看到许多车主发布的智驾功能紧急制动或避让视频,在驾驶员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智驾功能成功帮助车主避免了交通事故。另外,结合事故率来看,在智驾的帮助下,汽车事故率降低超过90%,意味着不少电动汽车发生事故,可能是无智驾功能的汽车行驶不规范所致。要知道,现阶段全球新能源汽车依然是少数派,但智驾与新能源几乎绑定,也就是说全球支持智驾的车辆也不多。相较于人类驾驶员,智驾功能一般较为保守,不会在无法确保车内乘客安全的情况下犯险。这么多不支持智驾的车辆上路,反而令遵守交通规则的智驾车型在路上有些吃亏。如今除了电动汽车普及率不断上升,大疆车载等一些公司还开发了适用于燃油车的智驾技术,未来上路的智驾车辆越来越多,道路的安全性大概率会提升不少,事故率也能够大幅降低。更关键的是,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迈入数据驱动时代,端到端技术的到来,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驾能力和安全性。车企陆续拿到了L3级路测牌照,不少车企已计划今年底前开通全国都能用的领航辅助驾驶,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距离商用越来越近。AI智驾值得期待在日前深圳市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3.0时代。自动驾驶1.0时代为硬件驱动,2.0时代为软件驱动,3.0时代则是数据驱动。所谓数据驱动,即是基于车辆智驾行驶数据,绘制出大模型,车辆遇到各种情况能够根据大模型的训练作出反馈,而不是代码指令控制。数据量越多,汽车智驾能力就会越强,甚至可以训练出不同的风格,例如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将推出冷静、标准、快速三种风格的自动驾驶。小鹏汽车则表示,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XPlanner类似人类小脑,能够学习驾驶员的风格,宛如老司机代替驾驶员开车。相信在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的努力下,未来车辆事故率会进一步降低,届时保险公司支出成本降低,保费大概率也会降下来。至于彭博社预测的未来汽车事故报废率会提升到30%以上,小通认为属于只考虑了事故的后果,没有考虑事故率本身的问题,由于智能化和集成度更高,汽车事故报废率可能会提升,但事故率不断降低,Copart的事故车拍卖业务未来未必能够持续。...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34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349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