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恶棍|通报出来了,谁信呢?

官方通报还是大多数人了解真相的主要渠道,但随着其中的有用信息越来越少、语焉越来越不详,如今的“官方通报”几乎成了台面上的公关手段,一出现便会引起条件反射般的不信任,特别是在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的罗生门事件后,其可信度呈指数级下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老牌恶棍通报出来了,谁信呢?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bait/20231107/1

封面图片

通报出来了,烧死了1人

通报出来了,烧死了1人倒霉的人是房东,当然这个19岁的小姑娘也是一脑壳包了。32岁正年轻呀,正正好呀。通报:2023年8月18日凌晨,长宁区虹古路某小区内一民宅发生火灾,造成一名女子死亡。经初步调查,死者张某某(女,32岁)近日因情绪不佳,暂住在朋友零某某(女,19岁)的租借房中。事发时,张某某突然将零某某推出房间后,引燃房内物品导致发生火灾,造成张某某死亡,未造成其他人员伤亡。目前,火灾善后工作正在开展中。by匿名投稿

封面图片

无奈地走向消亡

无奈地走向消亡许多老年人喜欢的东西,将不断地被快速前进的时代,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所淡化,无奈地走向没落。可能会被90、00、及以后的年轻人所终结,而最后消亡。1、玉石、翡翠,包括金银钻石首饰,许多年轻人不感兴趣,穿金戴银不再被人崇尚,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2、玩文玩,手串,邮票的人越来越少,已经开始凉了。3、紫砂壶虽然传承了上千年,但是,从目前看,比较危险。茶文化不会凉,紫砂壶可能会凉。4、大多数戏曲、特别是地方戏,不论官方和民间怎么竭力呼吁保护传统文化,其慢节奏和不被年轻人喜欢,最终都很难避免走向消亡。5、国画很难说,有凉的趋势。相反,书法可能会逐渐繁荣。6、玩象棋既费神,又费时。下象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方便而刺激的手机网络游戏。7、养鸽、养鸟,逐渐被养其他宠物所取代。特别是保护动物的呼声越来越强,养鸽和养鸟,被取代的速度将加快。8、中式家具,贵重木材家具,现在已经凉了。花了上百万元买的一套贵重家具,10万元能卖掉,就很不错了。9、电视台节目,各大地方电视台、地方节目,开始全面凉了。这些话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但这却是现实。2005年,有谁能预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KTV会凉?网吧会凉了大半?信不信由你。2023年2月22日#文章

封面图片

【FTX回应UCC:早已提供包含预期时间表的路线图,将在本周听证会上通报进展】

【FTX回应UCC:早已提供包含预期时间表的路线图,将在本周听证会上通报进展】4月10日消息,FTX债权人@AFTXcreditor发推称,针对FTX债务人申请延长其提交第11章计划和征求意见的专属期限(exclusivityperiod),FTX无担保债权人官方委员会(UCC)上周已提交声明表示“谨慎支持”FTX债务人的这一请求,但保留未来延长期限内寻求终止FTX专属期的权利(如果重组计划没有取得重大进展)。UCC似乎对债务人缺乏进展和合作越来越不满,并希望更多地参与重组计划。UCC要求FTX债务人:在4月12日的法庭听证会上陈述9项进展;让其更多地参与进来;利用UCC的经验(任何UCC成员在加密货币和FTX方面的经验都可能比FTX的新管理层/顾问更多)。FTX债务人于4月9日提交文件回应UCC,声称在UCC提交声明之前,他们早已向UCC成员解释其路线图的预期时间表,包括索赔流程、提交信息报告、提交计划、征求意见批准和确认等;还向UCC成员介绍了一个正在开发的门户网站。但UCC在声明中未提及上述事宜。FTX债务人计划在4月12日与法院分享这一路线图,将向法院和公众通报这些事项的最新情况。

封面图片

海豚会微笑?谁信谁上当!

海豚会微笑?谁信谁上当!海洋馆的那些常见谎言1、海豚会露出迷人的微笑?在宣传册里,海豚被称为“微笑的天使”。原因无他:海豚看起来总是嘴巴上扬地“冲人微笑”。与之呼应,关于海豚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诸如:曾有人在海上航行,不幸遇到风暴,船被打翻,就在这危难之际,恰好是海豚呼唤来了伙伴,救助了一行人。图片图片来源:pixabay这个说法也有着一些科学依据:海豚的脑部褶皱与沟回很多,脑部记忆容量与信息处理能力甚至与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这意味着它们的智商极高,成年海豚可以达到六七岁孩童的水平。几条信息连起来看,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海豚是有灵性的,它们很喜欢人类,所以才会每次见到人类都微笑。但实际上,这可能仅仅是人类的一厢情愿。海豚是鲸偶蹄目海豚科下的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由于面部独特的生理构造,海豚们的嘴巴天然就带有向上的弧度。不只是海豚,被冠以“微笑天使”名号的江豚、白海豚等也都是由于生理构造才看上去像是微笑。在人类的面部表情里,这或许能解读出开心或是善意,但对于海豚而言,这并不代表什么。在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无论心情是愉悦或是烦闷,海豚依然会保持嘴巴向上。2、白鲸会与人进行友好互动?同样拥有迷人微笑的,还有隶属于鲸偶蹄目一角鲸科的白鲸。比起海豚,在人们眼里,白鲸对人的态度似乎更加友好。网上流传着许多这样的视频:白鲸在游客面前不停地游来游去,或者张开嘴巴吓小孩子“表示亲昵”。而在一些海洋馆里,白鲸表演甚至是坐镇票价的重量级项目,白鲸不但能做出各种高难度杂技动作,还会和观众亲切互动。图片图片来源:pixabay可事实上,以上这些举动的“示好”意味,多半是游客们的脑补。研究表明,白鲸身体紧绷且张开嘴巴,其实是受到威吓时发出的攻击与警告。想想看,那样的庞然大物被关在小小的水族箱里,每天供人观看,有些孩童还会拍打玻璃对着白鲸吼叫。这样的举动,明显会引起白鲸的恐慌与愤怒。而根据调研,野生白鲸也根本不会跃出大海、在海面上顶球。那些讨好游客的表演动作,都是被训练出来的。所以,如果家长们是带着给孩子科普的目的来观看白鲸表演,那就只能大失所望了。毕竟,你看到的,都不是纯天然的。3、北极熊会给人作揖?若论海洋馆里最“通人性”的动物,能行走、会跳舞,甚至懂得给游客作揖的北极熊一定高居榜首。每当看到海洋馆里的北极熊表演,许多人都不由联想到童年经典《猫和老鼠》中的一集,有只熊逃出了马戏团,一听到音乐就会拉着汤姆猫跳舞。图片图片来源:pixabay实际上,无论是海洋馆里的北极熊还是动画片里的熊,它们做出这些举动,都是因为“条件反射”。19世纪末,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做了一系列实验:每次喂狗吃肉前,都会按响蜂鸣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即使没有看到肉,只要听到蜂鸣器的响音,狗都会下意识流口水。北极熊的作揖行为也是如此。在海洋馆里,大部分北极熊都会被放置在展区中心,游客们购买食物后还能从高处往下投喂。每当北极熊伸手拿到食物后,游客又会投下新的食物,这在北极熊的脑海里,就会形成一招手就有食物的惯性思维。但经过海洋馆的有意宣传,落到擅长联想的游客眼里,哪怕北极熊不懂招手的真正含义,也会被想象成是和游客打招呼。海洋馆的环境真的适宜动物吗先说结论,海洋馆的环境其实并不适宜所有动物生存,一个重要理由是:太小了。如果海豚真的能用表情来表达它们的想法,那一定不是微笑。海洋馆里的海豚多是短吻海豚,资料显示,在野外,它们的活动范围通常能超过100平方公里,但海豚馆里主馆的平均尺寸只有444平方米,小了20万倍。图片图片来源:pixabay它们的烦闷,养宠家庭一定能理解:只要一天不带狗狗出门,就会面临被拆家的局面,哪怕是不爱出门运动的猫,也不能总关在笼子里。而海豚的不满,却还要被误解为开心。体型庞大的野生白鲸同样很憋屈,它们在广阔的大海里最深能下潜至1000米,为了便于游客参观,海洋馆的水族箱并不会设定太高,白鲸就算游上几十个来回也达不到它们在野外时的运动需求。除了空间狭小,海洋馆不适宜动物生存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没法提供给动物一个完全还原野外的生活环境,动物只能被迫改变它们的原有生活习惯。北极狼是许多海洋馆的新宠,雪白的外表,谁看了不喜欢?但人们常常忽略的是,它们浓密的毛发,是在冰天雪地中演化出来的。我国的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只有青藏高原才属于高寒气候。可以说,大部分地区,都并不适合北极动物生存。即使海洋馆空调开得充足,也很难达到它们原有的生活标准。想想看,每次参观时,北极狼等动物是不是都无精打采地躺在地上喘粗气?这其实都是因为太热了。北极狼。图片来源:pixabay但它们遭的罪还不止于此。为了盈利,海洋馆多会训练动物,令其表演。比如海狮就是动物表演节目中的明星角色,传递球、鼓掌欢呼都是它们的拿手好戏。可遗憾的是,这种训练,是有违天性且极易给动物带来肢体损伤的。每种生物的演化都与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海狮等动物的尾鳍和胸鳍是为了便于它们在海洋中前行,强行让他们用尾鳍站立,用胸鳍支撑身体,无异于让人们用双臂行走,用双脚吃饭。海洋馆对动物不友好,对人也是有人会拿海洋馆和动物园作对比,认为它们都只是在救助、保护这些动物。但一个有些残忍的真相是,实质性参与物种保护的海豚馆和水族馆只有5%——10%,多数海豚馆在保护动物上的支出,还不如利润的1%。被圈养的动物,往往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绕圈走、来回走等刻板行为。事实上,这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动物圈养,伤害的不只是动物,还有人。2010年,在美国奥兰多海洋世界,一头向来温和的虎鲸在表演时突然咬住驯养员的手臂,将她拖下水撕扯致死。研究表明,野生的鲸豚性格友好,很少会攻击人致死,但在海洋馆里,虎鲸攻击人的案例却并不罕见。这都是海洋馆带给动物的压抑所致。图片来源:pixabay不过,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体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呼吁关停动物表演的同时,也有些动物园在尝试将这些生物放生。但愿有天,这些海洋中的精灵,能再次感受到“海阔凭鱼跃”的快活感。参考资料[1]It’sTimeforaConversation—Breakingthecommunicationbarrierbetweendolphinsandhumans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5/05/dolphin-intelligence-human-communication/[2]Orcasocialorganizationhttps://orcalab.org/orcas/orca-social-organization/[3]BiologyoftheBelugaWhalehttp://www.naturenorth.com/fall/Beluga/Beluga_Biology.html[4]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微笑”的背后——全球海豚娱乐业研究》[5]澎湃新闻《3603只被圈养海豚背后的真相:被压榨的暴利商品》策划制作作者丨李米科普创作者审核丨黄乘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740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7403.htm

封面图片

微信“小红书”,来了?!

微信“小红书”,来了?!很多网友的第一观感是:这跟小红书笔记太相似了吧?甚至还有网友表态,这不就是“小微书”吗?其实,这个改版早在2022年8月就已发生,当时微信公众号对图片消息板块进行了升级,从内容界面来看与小红书笔记已有几分神似。微信派推送的最新版面强化了互动模块,整体看上去跟小红书笔记更像了。对于新的内容排版,很多用户认为“更有评论欲”了。在用户注意力日益碎片化的今天,内容正在变得越来越短,不论是视频还是图文,前者让抖音与快手强势崛起,微信力推视频号赶超;后者让小红书取代微博成为最受欢迎的短内容社区。小红书媒体属性更弱、社区属性更强,内容更加生活化、女性用户更多,因而离钱更近。小红书种草内容“滤镜化失真”被广泛吐槽,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成为增长最快的内容平台之一,2021年小红书月活用户破2亿,市值一度达到200亿美元。现有消息称其市值已腰斩到100亿美元,但随着其视频化战略的成功,再加上在旅游、美食等细分领域的深耕效果显现,小红书前途依然“无限光明”。腾讯是小红书股东之一,但这并不影响其业务本身的布局,就像其是快手股东却依然重注短视频一样。微信在生态内嵌入一个类似于小红书的“小微书”,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在当下,这件事情对微信更重要。早在2020年1月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就谈到了对“短内容”的重要性,他说:“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发的内容并不是重点,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内容都应该是可以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只是阴差阳错,微信“一不小心”将公众号做成了以文章为内容载体的平台,但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张小龙当时就表示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也就是UGC内容,除了朋友圈外,微信还“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天天写文章。”于是,我们看到了视频号,也一定会看到一个类似于“小红书”这样的笔记类产品,这也符合张小龙一直所认为的“照片比文字创作门槛更低”的判断。而从微信派高调宣布“换个方式”来看,微信正在平台内孵化一个类似于小红书的生活内容社区,这个社区基于公众号账号体系,从此前的“图片”消息进化而来。跟公众号比,这种内容更短,创作门槛更低可吸引大众用户UGC,互动门槛更低因而更社区化。而跟朋友圈的短内容比,微信“小微书”最大特点是面向公域,也就是人人创作,人人可看。完全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微信会将这样的短内容与视频号进一步打通,就像小红书内图文笔记与视频笔记浑然天成一样。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微信尚未正式推出“小微书”这样的单独平台,这符合微信一贯沿着产品不断进化“长出来”新产品的理念。据雷科技(ID:leitech)了解,当前创作者们主要关注的还是公众号这类短内容的流量分配机制、内容分发逻辑,“小红书是算法结合关注的内容分发模式,可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生活趣味,如果微信没有匹配的兴趣发现分发机制,短内容也一样面临流量源的问题。”当前,微信正在内容体系中强化算法的存在感,频繁地公众号改版以及对搜一搜、看一看等去中心化分发渠道的重视,正在不断打乱原有的流量分发逻辑,如果强化短内容也意味着微信会更重视算法分发。此外,还有创作者吐槽公众号短内容的短板:没有一个强大的创作客户端提供给创作者。面向公众号创作者的“订阅号助手”在创作上并不方便,“都什么年代了,还让用户去PC后台上传图片?这对小红书上的年轻创作者来说是太陌生的事情”,因此,如果微信要强化UGC内容也必须要提供更加低门槛、高效便捷的创作工具。如果微信真的有志于在平台内打造一个“小红书”,这对小红书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因为后者的用户与创作者本质均是微信用户的子集。用户只需要一个“小红书”平台,用小红书的人不需要大众点评、马蜂窝甚至不需要搜索引擎,同样如果用户在微信内可以看到类似的“生活笔记”恐怕也就不需要小红书了。受伤的不只是“小红书”,还有公众号创作者。微信用户注意力是有限的,引入更多内容瓜分注意力势必会冲击原来的内容创作者,特别是文章这样的长内容创作者。随着微信对视频号等多媒体内容的日益重视,公众号原有的内容体系正在被破坏,很多创作者都在反馈图文流量下滑的问题。当微信对算法分发更重视后,公众号号主还面临着“分发不确定、流量不稳定”的问题。很多公众号运营者都吐槽“做微信越来越吃力”。据雷科技(ID:leitech)了解,在非官方的公众号转让交易生态中,公众号真实粉丝的估价已从前几年的数元一个降低到2、3毛一个,由此也可看出公众号生态的状况不佳。站在微信角度来看,这一切动作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微信是一款有10多年历史的产品,公众号2012年8月诞生,至今也已面世10年,它引爆了一场内容分发的革命,掀起了一波自媒体浪潮,但如今正面临着尾大不掉的问题,引入视频号在整个内容生态中也掀起了鲶鱼效应,相较于公众号生态疲软的“失”而言,微信在短视频领域的“得”显然有价值得多。打破稳定本质就是走出舒适区,微信求变的过程也是在重塑自我,对它来说,只要也只有创作者不断更新换代,才能保持整个内容生态具备长期活力,至于创作者是不是原来的那一波创作者,并不重要。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所有平台所有创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创作者,没有平台会保你富贵终生,“早做打算”恐怕才是唯一的解法。你觉得呢?...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06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06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