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随想|新疆棉花——从“人权争议”到“外交对抗”(外媒报道30多篇)

由于真理部的严厉封锁,【墙内】媒体不可能有新疆的【负面】报道。因此,如果你只看墙内的媒体,你的信息来源是【严重单一化】滴。为了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本文汇总的外媒,包括了【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的多个国家。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编程随想|每周转载:内卷的天朝,各阶层的众生相(网文17篇)

超过一季度没发《每周转载》了,今天赶紧发一篇,聊聊2020年的网络热词“内卷”。本文转载的文章,很大部分来自【墙内】网站。为了防止这些文章将来被真理部“和谐”掉,俺对每篇转载的文章都标注了“网页存档”的链接。

封面图片

中国社媒标注IP属地后“离岸爱国”惹争议

中国社媒标注IP属地后“离岸爱国”惹争议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开始标注用户IP属地后,个别标榜“爱国”人设的账号被指身在国外,在互联网上引发争议。过去经常发表爱国言论的公众号“连岳”,因微信显示的IP属地在日本,被网民质疑为“离岸爱国”。有网民指,“连岳”公众号曾发表“肯定不会移民离开中国”的说法。“连岳”之前发表的关于移民的文章也被挖出,他在文中写道:“我对那些移民日本的人说:别去,你迟早会被类似奥姆真理教的组织毒死;我对那些移民美国的人说,别去,你迟早会死于‘类似911’的恐怖袭击。”“连岳”最初在回应网民质疑时,称自己在日本旅游。4月30日他在微信发文,承认自己和家人确实在日本,但拿的是医疗签证。他并称,下个月就会回中国,“待在我爱的大福建。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此外,经常发出爱国声音的“帝吧”官微,在微博开始显示用户IP属地后,也一度被发现IP属地标示为“中国台湾”。微博、抖音、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月底起陆续公开用户IP属地。微信称,此举是为进一步打击仿冒搬运、造谣传谣等行为。微博强调,这是为“防止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等不良行为”。显示IP属地的功能,都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一些网民也留意到,许多标榜自己在外国生活的网红,所在地区都被标示在中国境内。官媒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发表评论说,长期以来,社交平台的匿名性让部分不怀好意的群体或是发表不实言论、散布有害信息,又或是在热点事件爆发后冒充事发地当事人造谣传谣、带歪舆论节奏,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事件真相也因此难以展现在公众面前。评论称,尤其是今年以来,俄乌冲突、上海疫情等热点事件更让不少别有用心的境外网络用户“现出原形”,斩断在网线背后操弄舆论的黑手已变得刻不容缓。从某种程度而言,显示IP属地加强了用户网络行为与现实世界的联结,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发声的门槛,也让网民在发言时更加慎重。对于以往那些习惯于肆无忌惮辱骂造谣的“键盘侠”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慑。发布:2022年5月2日10:44AM

封面图片

最新研究发现关于气候变化的悲观警告毫无意义

最新研究发现关于气候变化的悲观警告毫无意义要想有效地宣传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关键是要根据目标受众和目标来定制信息。研究人员制作了一款应用程序,旨在帮助热衷于提高气候问题意识的个人。无论用户是研究人员、政治家、决策者还是立法者,该工具都旨在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涉及63个国家的大规模调查作为创建应用程序工作的一部分,有5000人参与了调查,挪威是参与调查的63个国家之一。(您可以在本文后面部分了解在挪威什么最有效)。研究小组制作的这款应用程序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气候意识和采取气候行动。挪威科技大学(NTNU)心理学系副教授伊莎贝尔-里希特(IsabelRichter)说:"强调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非常重要。"共有近250名研究人员参与了测试不同气候信息和策略的工作。里克特与同事斯捷潘-维斯利(StepanVesely)高级研究员和克里斯蒂安-克洛克纳(ChristianKlöckner)教授共同组成了研究团队,他们也都来自心理学系。以往的研究主要是检查人们对个别措施的态度。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回收利用、使用公共交通和家庭节能措施。然而,这项研究考察了许多不同的变化。此外,它还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回答,而不仅仅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回答。研究人员收集了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数据,因此这些数据都是最新的。该应用程序及其背后的方法现已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杂志上发表。"多种变化研究人员让人们接触不同的气候信息和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任务。然后,他们调查了人们对不同气候措施的态度以及其他类型的反应。为了衡量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他们检查了参与者支持有关气候变化的不同观点和措施的意愿。例如,他们询问参与者是否认为气候变化是一种严重威胁,是否支持对化石能源征收碳税,或是否愿意亲自植树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参与者是否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如少吃肉以减缓气候变化。以下是部分结果:恐吓:"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所有策略都增加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气候信息的可能性,而这种"末日"和"悲观"的信息风格是最有效的,至少在全球范围内是如此。然而,分享者并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在一些国家,恐吓策略减少了对植树造林的支持,而植树造林是一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可能有效的实际措施。恐吓策略还强化了那些已经是气候怀疑论者的人的消极态度。知识:"99%的气候专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有些信息在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罗马尼亚,这条迎合受众知识感的信息使气候措施的支持率提高了9%。但在加拿大,支持率却下降了5%。情感:给你身边的孩子写一封信,讲述我们今天采取的气候措施,以便在2055年让地球成为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在尼日利亚、俄罗斯、加纳、巴西和美国,这一策略将气候措施的支持率提高了5%到10%。然而,在印度、塞尔维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这种策略收效甚微,甚至略微降低了支持率。研究人员测试的其他变化包括介绍过去已经成功实施的气候措施,或将气候措施描绘成爱国或受欢迎的选择。参与者还被要求想象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告诉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气候措施。86%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一种威胁各国的态度大相径庭,取决于人口统计和信仰。研究人员还根据国籍、政治意识形态、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收入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群体。结果显示,86%的参与者认为气候变化构成了威胁。超过70%的人支持采取系统性的集体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在挪威使用恐吓策略毫无意义有关气候变化的悲观信息在挪威行不通。"给子孙后代写一封信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对气候措施的政治支持,并让人们更加相信气候变化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气候专家都同意,"克洛克纳说。在挪威,严厉警告和给未来的自己写信是最不有效的措施。里希特补充说:"所有这些选择都使得挪威人不太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气候信息。换句话说,这与全球的结果完全相反。"然而,挪威人却非常渴望自己做点什么,比如植树。在这里,最有效的方法是强调道德责任,许多人承认气候变化是一个问题,气候专家也达成了共识。里希特副教授说:"我选择的解释方式是,挪威人喜欢做一些具体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纽约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了这项研究,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从一开始就参与制定可能的干预措施。我们评估了其他合作伙伴提出的干预建议,与小组合作对其进行改进,并帮助确定哪些干预措施应该实际实施,"Vesely说。Vesely和Klöckner领导并资助了在挪威的数据收集工作。里克特在许多非洲国家都有良好的人脉关系,而在这类研究中,这些国家的参与并不总是那么容易。除其他外,她还共同资助并参与了从肯尼亚收集数据的工作。挪威约50%的资金来自挪威经济学院(NHH)。挪威经济学院还通过益普索公司组织了数据收集工作。信息需要调整一些活动家认为,为了让人们自己采取行动,恐吓策略恰恰是必要的。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样做会让人沮丧、士气低落、适得其反。研究支持这两种假设,但这取决于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你的主要关注点是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们的支持,那么恐吓策略就会奏效,但在Facebook、TikTok或X上发泄愤怒和沮丧并不一定对环境有帮助。如果你想为可能真正有效的事情收集支持,你需要使用其他手段。让人们去做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事情,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条信息,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东西本身就像是在采取行动。人们可能会觉得'现在我做了一件事,我可以继续我的生活了'。这种行为的门槛很低,"里希特副教授说。然而,从世界各地的结果来看,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人们更愿意为了环境而种植更多的树木--这意味着人们必须自己付出努力。"研究结果表明,气候信息的传播首先取决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态度。"纽约大学助理教授、该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马达琳娜-弗拉斯恰努(MadalinaVlasceanu)说:"立法者和宣传者必须根据公众的情况调整他们的信息。"编译来源:ScitechDaily...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200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200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