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电影需要更多女性创作者#
#为什么中国电影需要更多女性创作者#女性在文艺市场相当有购买力是不争的事实,她们在电影票房这一分类上的贡献是否也是如此呢?我们收集了灯塔、猫眼专业版的购票评分数据,进行了统计,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些现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截至目前,中国票房排行前五十的电影票房合计1129亿,粗略估计女性消费总票房超过567亿,占比为50.25%。换而言之,在电影票房贡献上,女性是不折不扣的“半边天”。那么,她们在消费什么电影呢?我们用极其宽容的标准去审视了这五十部片子,大约10部可以算有女性视点,6部可以称得上讲了女性故事。也即是说,在可供选择的电影内容中,女性们仍要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接受一些,冒犯她们、甚至以她们为欲望客体、物化她们的电影。从这个角度看,既然女性贡献了票房“半边天”,让内容生产者提供更多能反映女性真实境遇,更具女性视角的内容,是不是一个合理且必要的诉求?用大白话说:女性花钱进电影院,总得有女性故事给她们看吧?!与此同时,我们找了另一组数据,试图来探讨这样“错位”产生的原因。我们统计了这五十部电影的几个主要创作岗位(导演、编剧、摄影指导、摄影师、剪辑指导、剪辑师),超过500个岗位,女性电影人占有83个(在同一电影中同时担任多岗位同样计算入内),不到20%。同时难以忽略的是:1.各个电影中女性创作者的名单高度重合。林安儿、李媛、杜媛、余静萍……这些优秀女性电影工作者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电影里。某种意味上,她们是成功闯入男性俱乐部并坚持下来的人。2.女性导演和摄影师的比例奇低,超过九成的女性出现在编剧岗位上。仅有4部影片由女性担任导演,2部影片由女性担任摄影指导和摄影师。四个女性导演分别是贾玲、薛晓璐、章子怡、刘若英,两个人是在拼盘长片里导演一部短片,另外两个人是带着一个自己造的成熟IP进行创作。余静萍是唯一一个出现在这五十部片子摄影指导位置上的女性,担任《少年的你》和《父辈》的摄影师。那么,作为消费者的“半边天”,提出在我们消费的文化产品背后,可以有更多的女性创作者,也是合理且必要的诉求吧?用大白话说:既然花了钱,我更想支持女性创作者,是可以的吧?!可能有人会说,“不用你,是因为你不擅长!”“这个类型给你拍,不对味!”但事实是,女性在电影创作上,根本不弱,且不会受到类型限制。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看到了大量高质量的创作。先聊聊我们统计的主创岗位,优秀的女编剧自然不必说;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爱情神话》《我的姐姐》,这些作品都是该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电影《少年的你》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摄影正是余静萍;优秀的女剪辑师更多,前文提到的林安儿被称作“江湖第一剪”,杜媛是“金剪刀”。是不是觉得名字陌生?举个例子,《红高粱》《有话好好说》《疯狂的石头》《心花路放》都是杜媛剪的,她是被遮蔽在电影史宏大叙事里的“幕后英雄”。而我们还没有看到的、没有口口相传的优秀女创作者更多,等待着一个机会的女创作者更有无数个。要知道,现在已经是2022年,电影制作不该再是男孩俱乐部了,我们不要成为幸运闯入男孩俱乐部的女孩,电影本就同样属于我们。诚然,我们已经看到在艺术长片、短片里有不少属于女性的表达。现在我们还要说,商业片也要有,不要再让优秀的女性电影变成昙花一现,不要再让优秀的女性电影工作者变成偶然的幸运儿。女性有故事要讲、女性有理念要表达、女性有欲望要满足;事实证明,女性也有本事讲好、表达好、满足好自己。有市场、有更多女性创作者,女性电影没理由站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