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观察 | “健康码”还没走,“文明码”又来了

各种“码”,各种大数据应有,实际上正在形成类似《黑镜》中的社会评分系统。当一个社会的运行,是基于如此不靠谱的评分,可能增进我的幸福吗?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鱼眼观察|健康码还健康吗

上个月,杭州为了推动健康码“常态化应用”,捣腾出一个名为“渐变色”健康码的玩意,引来舆论的喝倒彩。对此,鱼眼观察曾转载《健康码开始“走火入魔”了》一文,对此进行了批判。 如今,杭州的风波未了,苏州又惊现健康码的“神操作”。 苏州市最近宣布,将健康码升级为苏城码APP,号称集苏州市民健康码、电子证件照等应用于一体,“一码在手,畅通苏州”。为了普及苏城码APP,当地一些部门采取了各种强推手段,要求市民进行安装,引来部分市民一片怨言。 比如,有市民就反应,原本小区有健康码就可以通行,但现在执法人员把守在小区门口,强制推广苏城码APP,不下载APP不给进小区,导致现在每逢下班时间小区门口严重堵塞。

封面图片

鱼眼观察|老胡都看不下去了

“健康码”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是公民为了公共利益,而让渡个人权利的不得已举措。它绝不是什么大数据治理的可推广经验,对于正常的社会运作不仅不会有增益,反而会有损害。

封面图片

鱼眼观察 | 我们连说“不满意”的权利都没有了?

用李文亮医生的那句话说,“这个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用所谓的“积分制”,用“扣分”作为要挟,乃至想尽各种办法,强迫所有人说同一种声音,这是社会的倒退。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紧跟政治新闻所带来的压力会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发现紧跟政治新闻所带来的压力会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布莱特-Q-福特博士说:"当涉及到政治时,在感觉良好和做好事之间可能会有一个权衡。"保护自己不受政治压力的影响可能有助于促进福祉,但这也是保持参与和积极参与民主的代价"。这项研究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以前的研究和民意调查数据发现,政治可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主要压力源。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重大政治事件上,如总统选举。福特和她的同事们想探索日常政治新闻对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使用不同的策略来管理这些负面情绪。"政治不仅仅是每四年一次的选举季节影响人们的东西--它似乎渗入了日常生活中。但我们只是对政治可能产生的日常影响了解不多,"福特说。为了了解更多,她和她的同事们首先要求198名政治上不同的美国人在两周内每天晚上回答一系列问题,内容涉及他们当天想到最多的政治事件、他们对此感到的情绪、他们如何管理这些情绪、他们当天的总体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他们感到参与政治行动的动机如何。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对日常政治事件的思考唤起了参与者的负面情绪--尽管调查问题并没有要求参与者思考负面的政治事件。经历过更多与政治有关的负面情绪的参与者报告说,他们的日常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平均较差--但他们也报告说,通过做志愿者或向政治运动捐款等方式,对政治事业采取行动的动力更大。调查还询问了参与者他们可能用来管理其负面情绪的几种策略,包括转移自己对新闻的注意力和"认知再评价",或重新构建他们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使其看起来不那么负面。成功使用这些策略来管理他们的负面情绪的参与者报告了更好的日常幸福感,但也减少了采取政治行动的动机。接下来,研究人员在三周内对811名参与者进行了重复研究,这些参与者不仅包括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还包括隶属于不同政党或无政党的人。在第二组实验中,福特和她的同事要求参与者观看评分最高的自由派和保守派新闻节目中的政治新闻片段,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报告他们遇到的政治。在这些实验中,参与者观看了来自RachelMaddowShow(自由派参与者)或TuckerCarlsonTonight(保守派参与者)的片段。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观看政治片段的参与者比观看中立的、非政治性的新闻片段的参与者感受到了更多的负面情绪,并报告说有更多的动机为政治事业做志愿者或采取其他政治行动。这种效应对不同政党的参与者都是如此。在最后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在观看片段时尝试几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转移注意力、认知重估或接受他们的负面情绪。研究人员复制了日记研究的结果,发现其中的两种策略,即转移注意力和认知重新评估,一直在减少参与者的负面情绪,这反过来预示着更多的幸福感,但间接减少了他们想要采取政治行动的可能性。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对许多美国人的健康和福祉有着重要的日常影响。论文的共同作者、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马修-芬伯格博士说:"现代政治--它的日常争议、不文明和无能--给美国人带来了经常性的情绪负担。"研究人员表示,这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让人们参与倡导政治事业而又不损害其心理健康的活动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人健康和集体健康之间的权衡,"福特说。"我们正在努力确定人们可以用来保护他们自己的福祉而又不会给更广泛的集体带来代价的策略。本文开始通过研究情感接受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策略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更大福祉有关,而且似乎不会给集体行动带来一致的成本。重要的是,人们有各种工具可以用来管理日常政治的慢性压力,同时在需要时也能保持参与政治的动力"。研究人员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应该考察政治对不同国家的幸福感的影响。费恩伯格说:"美国在一个主要是两党制的国家中面临着高度的政治两极化,媒体也经常围绕着道德愤怒而展开。观察日常政治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的公民,这些国家的两极分化程度较低,或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这将是很有趣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54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5449.htm

封面图片

腾讯四年磨一剑 结果网友都在看笑话

腾讯四年磨一剑结果网友都在看笑话不过在开放游玩一段时间后,玩家发现手机里的这张画了4年的大饼,简直是依托答辩。于是,大伙便开启了疯狂群嘲模式。甚至,对于没关注这款游戏的人来说,第一次得知《黎明觉醒》,可能也是因为喷它的段子太出圈了。比如下面这段《黎明觉醒》玩家发言视频,目前B站已经有几十万播放。视频内容,就是世界频道里一位期待多年的老哥,愤怒开麦骂这款游戏。来源B站UP主:春卷玉米粥CurrentTime 0:16/Duration 0:18自动播放所以,《黎明觉醒》到底有多拉胯?又究竟差在哪了呢?小发和表弟二话不说,相约体验了这游戏。首先,不得不吐槽这款“僵尸爆发,末日来临”背景下的游戏,压根就没什么危机感。比如在《黎明觉醒》中,幸存者营地的物资相当丰沛,弹药充足,面包水果想要多少有多少。而且,主角一个无名小卒,刚加入营地就能拥有一栋带浴缸的二层别墅。这个水面效果也挺乐的幸存者社区内的设施更是应有尽有,什么富丽堂皇的养老院、生机勃勃的学校、配置齐全的医疗室,一个不落。对比之下,《地铁》中人们只能屈居地下,《最后生还者》中幸存者养殖老鼠用作食物等行为,显得像山顶洞人。宣传期间,官方还主打了一个“沉浸式生存系统”,说是能为玩家提供相当真实的游戏体验,因为需要时刻注意身体各项状态。从健康值、精神状态,到基础代谢,都会影响玩家的游戏进程。听起来屌屌的,但实际玩起来,你会发现——主角正打着僵尸呢,就有可能一泡尿憋不住了,或是突然肚子疼。然后就要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大手,或是喝口水补充一下水分,相当出戏。尿尿洗脸喝水一条龙最让小发没绷住的是,在相对比较严肃的过场剧情中,NPC妹子还会来一段迪士尼公主般的歌剧演出。开口就是话剧味拉满,从运镜到人物神态,都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片场了。除此以外,玩家操控的主角也战力可怖。什么战神乔三砖、警长瑞克等生存专家,在主角面前简直不值一提。因为,在《黎明觉醒》中,我能徒手几拳灭掉一只野生狗熊。类似的设定在游戏中处处可见,让小发一时分不清,这到底是人类的末日,还是僵尸的末日。末日下的视觉系杀马特以上问题,我还可以劝自己说,这已经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期了,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体质也不可同日而语。但退一步说,它的玩法也实在是太臃肿了。乍一看,游戏内系统好像相当丰富,简直要啥有啥。比如,可以自定义配件的枪匠系统、战斗无人机系统、可以解锁各种技能的天赋树;还有一张可探索地图,并能里面建造盖房、做菜烹饪、狩猎动物。乃至于人物好感度系统,它都拥有。甚至还有个意义不明的祈求玩法。就是玩家可以在大街上开启挂机乞讨模式,让其他路人玩家施舍自己点钱。为了促进社交,玩家也可以在自己的庄园中,邀请其他人一起同住。在游戏中,这个叫做同居。除了上面这些,游戏内还有PVP、PVE等多人战役。像是有段位划分的团队合作打僵尸、团队竞技比赛等,也都被塞了进来,以及繁多的活动任务。而以上这么多东西,还不包括宠物、天赋系统,都只能算是游玩内容的一小部分。好像看着还挺耐玩的?但这些都只是表象。因为像枪匠、武器装备升级系统,说白了就是个战力评分的变体,想要变强就得氪金,这里面的战斗更是没什么技巧可言。比如小发在打一个坚守战的时候,开始会被僵尸一击必杀,毫无还手之力。但只要我升级一下装备,提升评分,就能轻松获胜。不需要身法,不需要溜僵尸,纯靠数值就能碾压。这类升级材料,甭管用来升级家园,还是武器,都是各种氪金点。资源不够了?充点钱直接就能买材料礼包,四种物品随机开出一种!啥?你说你只要“孔雀石”,并不需要其他资源?那就多买几个礼包吧,对了,每周限购30个,买不齐下周再来。反正,跟小发一起入坑的表弟,不知道是不是脸太黑,即使氪了一单68元,最后也没集齐庄园升级素材,几近卸载游戏。严格来说,这些资源都可以在地图上搜集到,肯肝还是能玩的,但越高级的资源越难获取,谁都逃不过卡进度的命运。而且游戏内还有背包空间限制,每采集一波就得回家整理仓库。但回到家后,也有可能你的庄园已经被僵尸入侵了,还要修复家具。总之,就是怎么玩都玩不爽。更何况,这游戏的射击没有打击感可言,载具驾驶手感十分僵硬。对比之下,都不如光子自己的另一款游戏《和平精英》。现阶段的BUG也不少,比如诡异的穿模。更逗的是,作为一款刚上线不久,号称预约人数7000万的游戏,居然常常连PVP都匹配不到人,这也怪不得玩家开喷了。最后小发尤其想说的,就是2023年了,居然还存在“红点驱动系统”。在每日任务、每周任务、活动任务、家族任务、成就系统、头衔系统、福利、通行证、首充、签到奖励……屁大点事也要搞个红点,然后用占据1/4屏幕的UI给玩家造成视觉污染,全点一遍起码要消耗3分钟垃圾时间。有红点提醒是挺烦人,但起码把活动内容做得好玩一点吧?结果任务通篇都是自动寻路,玩家机械地点击屏幕,交接一个个任务。剧情对话白开水,堪比小学生作文,开始还能耐着性子看看,后面直接全部跳过。好不容易有点新鲜玩意,比如,一关里需要玩家潜行救出人质。但全程压根不需要潜行,直接跑酷敌人也不会发现你。还有一关,玩家要护送NPC,结果NPC人家自己能行,压根用不着你。各种关卡极尽敷衍,玩家也不用动脑子,跟着红点走就行。遇到打不过去的地方,要么肝一肝,要么氪金。就算想搞点时装养老,玩个暖暖,不好意思,皮肤限时30天。别说什么末世下如何生存,食不果腹,这里甚至还有火麒麟和跑车等你拥有呢。你说这游戏耗时4年开发,资源也投入不少,甚至把威尔史密斯都请来当代言人了。至少开发经费这一块,应该是顶上了,但结局就是端上来一坨。玩家们都看得出来,腾讯是瞧见了网易2018年推出的《明日之后》吸金能力挺强,一年有大几个亿的营收,所以才在2019年立项,打算搞个竞品出来。毕竟末日求生类游戏,还少有人涉足,是块未开辟的市场。可这款2023年的《黎明觉醒》,却不敌2018年的《明日之后》,也属实是可笑了。网易的《明日之后》这波倒也不是替《明日之后》说话,因为俩游戏基本上五十步笑百步。无非就是你借鉴他,他借鉴他,互相致敬。先不说《明日之后》的开场和《僵尸世界大战》有点像,就连俩游戏的图标设计样式,都和索尼第一方末日游戏《往日不再》撞了风格,这又上哪说理去。总之,小发不知道无聊的红点设计,能为游戏带来多少用户留存;也不知道复杂的系统,能增加多少玩家在线时长;更不知道自动寻路的活动任务,能提升多少付费占比。我只知道,如果舍弃这套东西,国内的大部分手游也许连游戏都不会做了,真是可惜。文章最后,想给差友们看一款十一年前,也就是2012年的“古老”打僵尸手游,叫《死亡扳机》,当时还只是个小工作室的作品。我放个画面出来看看,剩下的,就留给大家评判吧。撰文:赤膊朋克编辑:莽山烙铁头封面:焕妍...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055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0555.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