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心论世|老胡,到底是河南人还是荷兰人?

北野武说:“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每一个生命都很珍贵,每一次死亡都值得铭记。因为爱,我们不能任凭他们就那样不明不白死去。该追的责要追,该问的问题要问。唯此,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保护我们所有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我们没人能置身事外。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民主党参议员Sherrod Brown呼吁白宫禁止进口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

民主党参议员SherrodBrown呼吁白宫禁止进口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布朗在信中警告说,中国汽车业的政府补贴水平将使美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工人无法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也将削弱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Autoworkers)和该工会提高整个汽车行业工人工资和福利的能力。考虑到电动汽车所涉及的技术以及中国政府通过这些汽车获取大量数据的可能性,中国电动汽车还构成了国家安全风险。此前,布朗提出了两党合作的《公平竞争环境2.0法案》(LevelingthePlayingField2.0Act)以加强美国的贸易救济法律。1月,布朗呼吁拜登政府对威胁美国太阳能制造业就业的中国进口太阳能产品提高关税,包括俄亥俄州托莱多市的FirstSolar等公司。2023年5月,布朗领导参议院同僚投票恢复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Brown带领参议院反对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您可以在下面阅读信件全文:亲爱的拜登总统:中国电动汽车(EV)威胁着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以及整个美国汽车工业。允许这些汽车进入美国将损害美国制造业、美国工人、美国消费者和美国安全。中国电动汽车在中国政府的高额补贴下,可能会削弱我们国内的汽车制造商,损害美国工人的利益--其中许多人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代表--并使中国获得敏感的个人数据。目前没有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销售,我们必须保持这种状况。我恳求你们采取大胆、积极的行动,永久禁止由中国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或禁止中国公司为掩盖其原产地而设立的任何子公司。此外,我敦促您与我们的盟友合作,以支持美国就业和创新的全面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允许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不符合支持工人的产业政策。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中国政府出于破坏国内制造业的目的,向市场倾销高补贴商品。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共产党正在玩一场长期游戏--确定关键的新兴行业,将其视为大规模国内就业的机制,然后对其进行补贴,从而损害外国竞争者的利益。这种垄断做法破坏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关键制造业部门--从太阳能电池板到电池再到钢铁。我们不能让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电动汽车领域。美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工人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们不能也不应该与这些获得巨额补贴的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如果允许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汽车业可能因此而衰落。据美国制造业联盟(AllianceforAmericanManufacturing)称,这样做"最终可能会使美国汽车业走向灭亡"。不采取行动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对美国汽车业造成的沉重打击也将转化为对其员工的影响,尤其是对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成员的影响。但是,让美国汽车工会无能为力不仅会影响美国汽车工会的成员,还可能导致美国各地社区的失业和工厂倒闭。工会是通往中产阶级的途径,如果工会的力量受到削弱,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其成员。UAW的衰落将使美国的工人力量和公平性倒退几十年,工资、福利以及中产阶级的存在也将随之受到损害。工人成功,产业才能成功。通过抵制外国补贴的电动汽车,我们可以发展国内电动汽车产业,使美国汽车工人、国内汽车制造商和美国消费者受益。此外,美国制造业的未来与国内汽车业的未来息息相关。在美国,每一个汽车行业的工作岗位都能支持其他11个工作岗位。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将削弱国内制造业基础,包括从零部件供应商到钢铁、轮胎和玻璃生产商的关键投入。考虑到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日益复杂的性质,中国汽车还可能破坏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努力。失去汽车制造基地会对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我们知道,中国拥有威胁美国工业的游戏规则,它对钢铁工业给予了大量补贴。仅靠关税是不够的。中国实体生产的电动汽车与美国使用工会劳动力生产的电动汽车之间的补贴水平和由此产生的销售价格差异,给实施公平竞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中国制造的汽车在一般适用于进口汽车的2.5%常规进口关税之外,还要额外缴纳25%的关税。但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它销售的一款名为"海鸥"的电动掀背车售价不到1万美元。除了中国大量补贴、人为压低汽车价格外,中国汽车制造商还通过在墨西哥建厂寻找新的作弊方式。中国坚持规避美国实施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环境的政策,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强有力的行动,防患于未然。当中国的目标是主宰一个行业时,关税不足以阻止他们对美国制造业的攻击;相反,政府现在就应采取行动,在中国电动车破坏美国电动车市场潜力之前禁止中国电动车。因此,任何解决方案都不应被排除在外,包括使用《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中国保障措施)或其他授权。欧盟的电动汽车市场为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可能发生的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警示。2023年,在欧洲销售的所有电动汽车中,有近20%是在中国制造的。虽然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调查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补贴,但损害已经造成。中国大幅补贴电动汽车扭曲了欧洲市场,如果不立即采取果断行动,还将继续损害全世界的工人和产业。中国的野心是全球性的,因此,我们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行动不仅要与汽车生产盟国合作,还要与新兴市场合作。最后,允许中国电动汽车上路可能会给我们的国家安全带来风险。电动汽车的技术包括应用程序、传感器和摄像头。中国不应该获取这些技术所能收集到的数据--无论是有关交通模式、关键基础设施还是美国人生活的信息。中国不允许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靠近其官方建筑物。允许他们的车辆在美国各地自由行驶将是愚蠢和高度危险的。我赞赏商务部对中国电动汽车所含技术展开调查,但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禁止这些车辆进入美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快速而巨大的变化。随着这些由市场和技术驱动的变化的出现,美国公司必须在未来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和领先。美国公司无法与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公司竞争。因此,美国必须尽快禁止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这事关经济和国家安全。感谢您对这一至关重要问题的关注。此致敬礼...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7348.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7348.htm

封面图片

理想MEGA,傲慢的代价

理想MEGA,傲慢的代价只是,这些“反击”能否真的扭转局势,调整口碑?目前看来,理想不“理想”。在理想的计划里,这本应该是个无敌的开局。2月26日,理想才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38.51亿,净利润高达118.09亿,理想也是新势力车企中第一家破千亿的企业。千亿营收,百亿利润在手,理想的2024本想用MEGA作为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切入MPV细分市场开疆扩土,同时焕新的L系列守好擂台,一手纯电,一手增程,正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时候,忽然落空了。有网友认为这车的外观有点像“棺材”,而有人直接给MEGA的车尾P上了“奠”字样,还在车身上P上了“新能源殡仪车”的小字。本来是一个“公路高铁”,结果成了“送走老铁”。互联网上,跟风玩梗的网友比比皆是:对于大量车主和潜在车主来说,这是非常触霉头的一件事。而这一切,也直接反映在销量上。车企在发布会后24小时、72小时,总爱来一波大定数量公布,也是传递“热卖”信号。此次,理想悄无声息。媒体报道MEGA上市72小时的大定约3218辆,而退定量却超过1万辆。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爆料理想MEGA大定未破万。对此,一向跑在打脸辟谣第一线的李想并没有否认。要知道作为一台售价达到55.98万(仅一款配置)的大型MPV,之前给出的目标是:挑战单月8000台销量,成为50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车型。对于这次舆论风波,李想发了几条朋友圈,一条表示:无论多么难,都不能变成【达斯·维达】(电影《星球大战》中的一个反面角色)。另一条则是致理想汽车的用户和朋友们。这个时候,友商们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华为的余承东都在朋友圈下发表评论,表示支持。“用光明反击黑暗”,仿佛是某个复仇片里主角的台词。理想反击的第一步是发起了#理想MEGA彩色高铁#的车身涂装二创。只是这活动,远没有恶意P图传播范围广,而且非常可能就是一次线上的活动,很难做到线下的改装落地。从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力来看,都非常有限。理想的现状,就像是马上进入nextlevel了,忽然飞升失败,被浇了个透心凉。李想曾说:“营销做得差,是对研发团队最大的伤害。供应做得差,是对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最大的伤害。三个都差,是管理团队对员工最大的伤害。”这次的滑铁卢,研发团队自然要担责。但让人奇怪的是,理想的营销一向在车企中“遥遥领先”,这一次,为什么忽然就哑火、失灵了?——问题来自内部:一言堂的后果要说之前的团队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个外观上的“华点”,那绝不可能。你说没这个敏感,羞辱的不仅仅是研发团队的专业性,更是国人朴素的生死观。为什么大家都选择不出声?这时候就该拿出这张表情包了:作为给薪水的李想,曾经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称自己能感受到一个轮胎胎压少了0.2,测试车辆时感受到坐垫厚了3毫米。老大都专业到这个地步了,他都没有提出疑问,底下人怎么可以有疑问?早前,有博主发出对于理想MEGA的设计猜想,李想直接回应:“真设计成这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而后来实车图公布,不少网友认为理想MEGA的设计与微博博主制造的渲染图差别不大。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希望李想兑现承诺。眼下,面对恶意P图带来的连锁反应,李想和团队,有没有特别希望穿越回去,不把理想MEGA设计成这鸟样?——创始人做KOL的双刃剑创始人李想长期“微博办公”,主打一个口无遮拦,话锋尖锐,在以往的营销中自带流量。出现了对理想品牌的质疑、抹黑?他跑在反黑第一线;行业内营销人员拿回扣的灰色交易?别人不揭他来揭;和其他友商们进行唇枪舌剑的切磋?大多数时候他是撩架的那一个。只是,创始人做KOL,实在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他就带来巨大流量;用不好,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大概是平时李想带来的流量多了,一定程度上养成的营销团队“靠山吃山”的惰性,出现这么高级别的危机公关,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消除影响,而是任其发酵,一直等到创始人发朋友圈,才算回应。在救火一般的危机公关里,直接失了先机。而李想的回应看起来并没有团队真正把关,动不动提“黑暗势力”,把一些原本跟风、玩梗的网友也无差别划为“反派”,却不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恶意P图会刷屏?这样的声明能否让跟风网友站到支持理想的阵营来?这样一来,不少原本只是跟风的网友少不了逆反,对理想的危机公关有害而无一利。此外,李想平时的发言略像“喷子”,自然累积了不少看不惯的网友。在这个时机自然会推波助澜。理想的营销团队,在之前享受创始人带来的流量红利时,似乎并没有预估到这些可能的风险。——傲慢的代价:过于自信营销的效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依维柯就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因为卖得过于火爆,被竞争对手们偷偷摸摸买下一些再低价卖给殡仪馆。依维柯被贴上“灵车”标签后,直接销量崩盘。理想早就拿到了错题本,奈何还是不会做。做的事情无非三板斧:媒体发新稿覆盖旧闻、投诉起诉删链接、回应不及时想默默地扛过去。这些,明显不足以扭转负面的口碑,为理想MEGA带来正向的影响。如果营销团队能提早有预案,或发现舆情后立即反应的话,本可以避免这一事件的发生,或起码大幅减小事件的影响。过去过于自信营销的效果,而终究为此付出代价。在推手、黑子、水军混杂的营销圈,火出圈不容易,黑出圈实在太容易了。理想的翻车,给到更多企业以教训:品牌危机到底该如何避免?我们总结了这些点:——不要忘记企业的本分产品,始终是品牌的核心。靠流量和营销,绝非长久之计。MEGA作为理想的拳头型产品,确实未达到预期:智驾方面缺乏亮点,5C充电桩还属于画饼阶段,车友纷纷指出“没有电吸门”“没有后轮转向”,并没有营销所烘托的“开创性产品”的实质。在这样的配置上,55.98万的定价显得颇为激进。另一方面,竞品们纯电的小鹏X9、极氪009,插混的腾势D9等各有胜场,积极抢夺市场。同时,产品的设计,不仅仅包括功能的满足、技术的创新,更应该与传统文化、民俗常识相结合,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才不会踩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一个专业的人却不能发出专业的声音时,就是对专业本身的浪费。对于企业上位者来说,你无法当一个所有领域都专业的人,也无法做完所有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内,能让企业高效运行,打造优秀产品;对外,能保持良好的用户沟通,实现品牌向上。经济学者吴小平直言:“我建议理想把整个MEGA团队开除。因为没有人说真话。”虽然颇为偏激,但确实指问题所在。稻盛和夫说:真正决定一个企业兴衰的,是企业家的格局。或许,“李想们”该反思自己了。——防患于未然:危机公关的处理&机制在汽车圈,舆论战和价格战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顺序万变,波谲云诡。互联网语境多元化、立场复杂化的当下,一次危机,对品牌来说可能只是短期影响,也可能带来根本性动摇。舆情、声誉管理,必须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事,必须有品牌自己的机制和处理方式,做好相关预案。而类似这样的事,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容易被放大。————MEGA给理想上了重重一课,也给理想下了一剂猛药。保持警惕,保持清醒,保持谦卑,才能真正追求光明。...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300.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300.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