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筒directube|消失的《迪迦奥特曼》

如果以低幼儿童会模仿为理由,那市面上所有电视剧都可以下架了————因为没有分级,导致低幼儿童都能看到并模仿出危险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做大模型情感陪伴产品两个月了,回收到一些用户反馈和数据反馈。大致总结下踩过的坑和观点吧。

做大模型情感陪伴产品两个月了,回收到一些用户反馈和数据反馈。大致总结下踩过的坑和观点吧。1.最容易接受AI陪伴的是老人和孩子:基于近期的一些用户调研和研究,发现中老人和孩子相比较年轻人不太会排斥AI,也很难识别出AI,会很乐意陪AI聊天。2.构建人设要用Lora而不是全量微调:后者会导致模型过拟合的问题出现,请使用Lora来构造目标的人设。Lora的训练方式就是构造一些对话语料作为训练集就行。更别去想着用prompt模板来构造人设,这样会欠拟合。3.多模态非常重要:外貌、声音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的沉浸感。现在很多产品依然使用的是过去的合成式TTS,请使用生成式TTS,比如豆包和星野就用的生成式的。4.面向孩子做情感陪伴你需要注意的:1)家长的付费决策点是教育,纯陪伴是不可能付费的。2)小朋友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想办法把它留在这个场景。3)减短文字,六七岁的小朋友能看懂的字是100个左右。4)可以引入幼师什么的角色,帮忙鉴定这个聊天是否是小孩喜欢的。5)不要问小孩特殊疑问句(whathow),去问一般疑问句(yesorno)。6)儿童很容易对AI产生崇拜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儿童养成习惯啥的。7)儿童天生一眼能分辨出教育内容和娱乐内容,而且反感教育。5.面向老人做情感陪伴你需要注意的:1)老人有钱有闲,付费率其实是比年轻人高的。2)可以研究dy中老年人关注比较多的账号的共性(比如倾城一笑)3)老年人是存在x压抑的,跟AI聊的东西会比年轻人花很多所以请注意风控策略。4)老年人识别数字人的能力很差,他们会以为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以会很有礼貌很投入。5)全民k歌上已经有了很多AI账号,并且粉丝数很恐怖。可以学习参考。6.现在市面上能赚到钱的陪伴产品都是擦的:过去minimax是ToB养ToC,前段时间了解到星野的海外版talkie海外收入已经超过minimax的toB收入。7.接下来4个月国内会围绕agent的functioncall能力突破:据我了解各家大厂和模型公司都在搭建这样的能力,functioncall是打造superapp的关键技术之一。构建情感陪伴的产品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技术考虑进去。字数受限写不全,可以看图片,欢迎交流

封面图片

3D电影消失了?

3D电影消失了?曾经电影行业的宠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划过时代的脸庞,风干在银屏上。罗马不能在一天建成,也不会在一天倒塌,3D电影的衰落其实早有征兆。只不过,对于经历过《阿凡达》震撼的观影者来说,情感深处的某个角落始终还是为3D保留着一座神座。无怪乎我们刻骨铭心,实在是彩色电影普及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影院观众再未体验过这种“划时代”的革新感。每年都有导演挑战新技术,但那些“激动人心”的变化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几乎是不可感的:除了诺兰本人,恐怕没谁在乎《星际穿越》是不是使用了35mm加70mm的IMAX胶片。很执着,很优雅,但某种特殊规格的胶片,显然不可能成为我们走进影院的理由,而3D可以。十四年前那个冬春之交,昏暗的影院里,无数只手伸向空中,试图将近在眼前的荧光孢子轻轻拢进掌中。如梦似幻,似幻似真,潘多拉星球就这样蛮不讲理地突破第四面墙,来到每个人触手可及的距离。3D电影裹挟着未来无尽的可能性哐地一声出现,砸得每个人头晕目眩。在小屏幕日益抢占娱乐时间的时代,它重新给了人们走进影院的理由——只有在电影院,才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于是接下来,属于3D电影的狂飙时代来得顺理成章。2009年,中国只有900块适合放映3D电影的数字银幕,第二年,银幕数飙涨至1460块,十年后,全国8万块银幕中,有四份之三可以放映3D电影。疯狂在2016年抵达顶点,这一年,票房前十的影片,只有一部《湄公河行动》没有3D版本。《美人鱼》《疯狂动物城》《魔兽》《美国队长3》等其余9部影片不是只有3D就是3D排片远超2D。这些电影吃走了全年近70%的票房。热门档期走进影院,几乎没得挑拣,放眼望去,全是3D电影。当时便有影院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拿2D和3D做过对比,观众就是爱看3D。”realorfake3d.com列举的2015、2016年真(左)假(右)3D电影。但跑得太快,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近乎某种诅咒,狂飙突进很少不以悲剧结局。3D电影的滑落正是从2016年开始,此后,3D电影的数量和票房占比一路走低。到2020年,全年3D电影数量占比已经下跌至7%,票房占比也从当年的69%跌到了可怜的15%。此时,3D电影的颓势便已显露,只不过人倒架子在。很多外国大制作还是会被转制成3D格式在国内上映,给3D留住了最后的体面。但无论如何,3D的祛魅是遮掩不住的,即便是开山鼻祖《阿凡达》也无法挽回颓势。众所周知,《阿凡达》系列不以剧情见长,一整套星际版的“风中奇缘”堪称俗套和平庸。但对于第一部,观众宽容得出奇,在视效的绝对震撼后,没有人苛责剧情,所有评论汇聚向同一句脏话:“操,真他妈牛逼!”13年后,同一批观众显然不再耐心:“《阿凡达2》:从张家界到马尔代夫。”“我的膀胱里积满了从剧本里挤出来的水。”卡神的视效依旧是卡神的水准,然而观众已经不再如当年般“没见过世面”,于是人们变得挑剔和刻薄起来。祖师爷这一战,票房说得过去,但对比多年前那场喧天的热闹,却是彻底泄了3D电影的气。转过年来,2023年,除了动画片,几乎很难想起一部有名的3D电影。事实就是没有,一部都没有,即便是最“适合”拍摄3D版本的《流浪地球2》也没有采用3D。流行品的消逝总是这样悄无声息,甚至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呻吟,3D电影便不再被提起。然而3D电影从万人迷到万人嫌,究竟是为什么?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事儿不言自明。为什么不看3D电影了?因为被坑怕了。但凡是近十年走进过影院的,就难免吃一次“中国特供3D”的血亏。什么是中国特供3D,就是本来以2D形式拍摄的影片,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临时转制成的3D。众所周知,一部真正的3D电影,需要使用专门的3D技术拍摄,两台摄影机,分别模拟人类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最后通过计算机合成出3D效果。这样做,成本高昂,技术难度也不低。因此市面上还有一种“转制3D”。所谓转制3D,就是通过后期流程,将一部普通2D电影分出左右眼画面,形成3D效果。这样转制一部影片,通常只需要500万元成本,甚至更低,相比实拍3D,着实价廉。高质量的《泰坦尼克号》转制3D,花费了两年时间,1800万美元但价廉不代表物美,最常见的情况是,转了,但“如转”。某些微妙的时刻,能出现一些立体效果,而更多情况下,看起来“只有字幕是3D的”。抱着看《阿凡达》的期待走进影院,结果发现自个儿是cos了个瞎子看戏——全程戴着墨镜,看了个天昏地暗。不仅如此,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很多影片之所以不3D拍摄,正是因为它不适合3D。比如当年引起过众怒的《谍影重重5》,直到今天打开豆瓣,前排影评还是在吐槽3D。《谍5》拍得相当精彩,充满激烈动作、摇晃画面与快速跳切。但这些精彩的镜头表现力转制成3D后,就成了史诗级灾难,所有动作糊成一团。看完整场,头痛欲裂、头晕目眩,“看吐了”不再是夸张表达,而是实际体验。还有《沙丘》。3D电影亡了,恐怕要数《沙丘》系列导演维伦纽瓦最高兴。当年《沙丘1》上映的时候,老爷子就贡献过捏着鼻子硬夸3D的名场面。只见他面对镜头,艰难地在良心与钞票之间寻找着平衡点,最后满脸写着高兴地憋出一句:“3D版的《沙丘》,让我大开眼界。”因为老哥当年压根就没拍3D版《沙丘》,中国上映的还是特供转制版。本就偏于阴郁的光线变得更加昏暗,视线焦点的来回切换中,观众头晕目眩,看到最后发现,想象中的沙虫扑脸一概没有,只有字幕是真正的3D版。与其说,现在的3D电影减少是一种异常,不如说当年3D电影泛滥才是异例。真正的3D电影需要高昂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它本就不该以如此频繁的姿态出现在银幕上。3D观影并不舒适,在眼镜佩戴率领跑东亚的中国,对于很多人来说,看3D电影就意味着眼镜外头还得套个“墨镜”。3D观影也并不经济,它不仅比常规影片票价更贵,有时还需要付费购买眼镜。当大量粗制滥造的3D电影不足以带来奇幻的观影体验,我们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要去影院花钱找这个罪受。于是去影院感受3D的激情,自然也就变成了“别买3D”的叮嘱。然而,观众的抵制却不足以完全解释3D电影衰落的原因,因为影院放映什么,往往不是观众能决定的。3D版《谍影重重5》大规模抗议后,片方服软,向影院开放2D密钥,允许影院自行安排2D版本。结果明知道影迷的呼声,很多影院还是把最好的时段、最多的场次给了3D。最终,《谍影重重5》的3D票房仍是2D票房的两倍。那么,中国影院为何如此偏爱3D电影,又为何将它抛弃?影院喜欢3D,当然是因为3D赚钱。根据拓普电影数据,同样一部电影,3D版本能比2D版本的票价多卖3-5元。以2016年8.91亿人次的3D观影人数来粗略计算,这就是44.5亿元的差价。同样的影片,3D更加赚钱,影院自然更加青睐3D。但影院可以只在乎钱,电影片方也不在乎影片口碑吗?为何片方愿意提供诸多质量更差的转制3D给影院播放?要回答这个问题,时间线又要拉回2012年,只能说,时也,命也。仔细观察会发现,2012年至2017年正是3D转制电影井喷期。而这正好与一项特殊政策重叠。2012年,中美签署了《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也就是俗称的中美电影协议,协议提出,中国从美国引进电影的数量由原来的20部,再增加14部,但增加的14部必须是imax或3D电影。于是,为了抢夺这14个新增名额,“中国特供版3D电影”应运而生。不转3D进不来门,转了3D不仅可以进门,还有机会多赚。唯一牺牲的只是一些画质与...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3954.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3954.htm

封面图片

花费9年时间贾跃亭的FF 91真量产了 它还有“钱途”吗?

花费9年时间贾跃亭的FF91真量产了它还有“钱途”吗?从2014年贾跃亭成立FaradayFuture(以下简称“FF”)开始算起,9年时间过去了,贾跃亭才堪堪跨过造车的最后一道门槛。前几天FF公司召开了FF91Futurist的投产发布会,宣布该车将从FFieFactoryCalifornia工厂量产。挺长时间没有站在聚光灯下的贾跃亭登台时说,他为这个梦想窒息了9年,FF将不负期待,成为站在金字塔顶尖的全球领先的超豪华电动车车企。FF91出道即低谷?然而,前面等待贾跃亭的会是什么?市场面对这个迟来的赶路人又会有怎样的态度?有人作出的判断是:这辆FF91或许已经跟不上时代。9年时间,贾跃亭磕磕绊绊完成了FF造车故事的最终章。接下来,贾跃亭要完成和许家印一样的“卖车梦”,这步许家印目前来看摔得很惨,贾跃亭同样不被看好,这可能也和FF91多次跳票有关。FF91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产品,无法像恒驰那样放低姿态去争取客户。据了解,一辆FF91在中国的售价高达200万人民币,在美国则卖20万美元(约合137万人民币)。显然,FF瞄准的是塔尖上的消费人群,贾跃亭需要说服他们掏钱购买FF91。贾跃亭曾在微博上说过,希望能把FF打造成为智能电车时代下的“法拉利+迈巴赫”。这意味着FF91要抢走的是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迈巴赫等超豪华品牌的客户。以法拉利为代表的超豪华品牌面向的都是高收入群体,有各行业的精英,也有富二代。而迈巴赫这样的高端品牌有强烈的商务属性,散发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更合企业大老板的口味。在超豪华车市场,FF91的性能或许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市面上的豪车都能满足用户这些需求,豪华感、科技感的塑造才是重点,另外就是智能体验、自动驾驶等内容相比其他品牌能否体现出优势来。这些就不仅仅要在产品方面下功夫了。实际上,贾跃亭与合伙人针对这些已经有了规划。FF公司第三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智能终端销售持续快速增长,生态(包括软件、互联网APP、和共享)收入爆发式增长。至于FF91能否成为传统超豪华品牌的颠覆者,需要放到市场上检验。为梦想窒息9年回顾贾跃亭的造车之路,可谓坎坷。他在新车量产仪式上说,“我们所有不被理解的疯魔般的坚持和决绝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今天的SOP。可谓是九年为梦想窒息,终于迎来颠覆时刻。”2017年,贾跃亭在乐视资金链断裂以后遁走美国,留下一堆债务以及一句经典名言——“下周回国”。贾跃亭背负的债务令人窒息。截至目前,贾跃亭共有限制高消费信息41条,涉及金额超过96亿;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条,涉及金额近8亿;被执行人信息6条,涉及金额超42亿。早在2017年1月份,FF91已经发布,它是贾跃亭翻盘的最后希望。此后多年,贾跃亭一直在寻求FF91的量产,但均告失败。FF91跳票的理由也是多种多样,有投资人违约跑路的,有融资困难的,总之一句话——没钱。FF91数次跳票,我们无法得知贾跃亭心中有多郁闷,但这并不是他的错,而是和FF公司内部治理不当有关。击退“华尔街之狼”由于长期无法推进FF91的量产工作,贾跃亭与合伙人团队再也无法容忍。经过内部斗争,去年9月份,FF内部就融资和董事会重组达成最终协议,原公司高层SueSwenson和BrianKrolicki辞去董事会职务,资深高管AdamHe被任命为新的独立董事,同时FF全球合伙人公司拥有对FFIE股东会的1:10的超级投票权。这意味着贾跃亭和他的合伙人团队重回到了FF的权力中心,成功击退恶意董事和“华尔街之狼”组成的“破产黑帮”。针对此事,贾跃亭罕见地发微博称,这次拨乱反正是FF又一个重大拐点,接下来要全力冲刺FF91Futurist的量产交付。果然,没有了阻碍,FF公司推进FF91的量产工作顺利了很多,该车有望4月份开启交付,这次看起来应该不会再跳票。在这之前,做空机构盯上了FF公司。去年10月份,美国做空机构JCapitalResearch(美奇金投资咨询公司)发布沽空报告,称这是一场“新兴的电动汽车骗局”,不认为FF公司能卖出哪怕一辆汽车。不过现在来看,FF公司启动交付后至少能卖一辆FF91。虽然被调侃为“下周回国”,但贾跃亭的确已经在为回国铺路。今年1月份,FF与湖北黄冈市政府达成了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成立的FF中国总部将迁至黄冈市,以推动该公司中美双主场的战略落地。贾跃亭和合伙人深知,全球电动车市场始终离不开中国。写在最后在当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各大车企都在内卷,推出的车型的智能化都在不断进步,转眼间传统燃油车企已经被甩在了后面,这让后来者压力倍增。而FF公司虽然造出了车,但在资金链上始终不稳定,无法快速推进新车的量产工作。好在贾跃亭还是等到了新车量产的这一天,即便它可能已经错过最好的时代。...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224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2247.htm

封面图片

一觉睡醒,AI破解验证码的速度比我还快了?

一觉睡醒,AI破解验证码的速度比我还快了?简单来说,他们把市面上所有类型的验证码,点击类的,拖拽旋转类的,图片选择类的等等等等,都搜罗了过来,分别让AI和测试者做了个遍。其中,最简单的点击识别,AI直接1.4秒就能过,还百分百准确度,而人类不但要得花3~4秒,竟然有一两成的人过不了。到拉大难度的图片验证,AI虽然在速度上稍有下降,但起码还保持在人类的平均水平里,准确度也和人类相当。让我选红绿灯,这杆子我是真不知道该不该选测试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看这AI几乎门门儿接近百分百的准确率,速度也普遍比人快,说夸张点已经是吊打人类的程度了。反正论文提交后,这个项目的主任GeneTsudik直接给验证码戴了个“气数已尽”的帽子。还有一些媒体甚至打出“暴击人类”、“验证码失效”、“验证码被攻破”之类的标题。连马斯克都出来发文称,过去的验证机器人全失效了。最近,也有不少朋友反映登个X(原twitter)要三四个验证码,估计也是这个缘故。啊这这……验证码难道真就这么被AI锤爆了??讲真,一开始看到这消息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惊了一下。于是,我们立马找到在国内外都颇具影响力的验证码头部企业极验聊了聊,想听听他们的评价。结果他们告诉差评,别太担心,类似的事情他们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虽然AI确实越来越强了,但在日常生活中,最新的验证系统还是能够能拦截一大波机器人的。其实很多人可能也都知道,验证码的攻和防是个博弈的过程。黑客那边的攻击手段不断升级,不代表验证系统这里就无动于衷。就比如初期AI模型还没出现的时候,黑客那边破解验证码就是靠穷举法。前期黑客会通过特定算法去攻击网站界面,用来获取这个网站的所有验证码图像。黑客频繁向页面发送请求在得到这些图像后,就该对它们进行标注了,也就是让人类给出标准答案。但用当地的人工标注,总归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于是黑客就把这些任务外包出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码工。像东南亚、拉美、非洲那些地区,单价基本在一分钱一张。折下来,黑客10天就能搞掉一个30万张的图库,并且成本还能控制在四五百。这样搞好之后,黑客就有了自己的一个验证码数据库。破解的时候,就是简单的查答案、写答案过程。当然,验证系统也得防守。前面提到既然你机器人搞数据库来破解,那我验证平台就定期更新数据库,并且每次更新数万张。直接用成本搞垮你……目前,国内普遍的验证平台已经差不多可以做到一周更新一次的频率,最快的都能到1小时更新一次。这个更新频率,换天王老子来也远远吃不消。然鹅转折又到了,这几年来,AI迎来井喷期。从自然语言处理,到计算机视觉,那研究成果是一个接着一个。在验证码这块儿,类似开头AI破解速度超过人类的消息也是不断传出。验证系统也在不断上强度。可能系统一波小更新,就能让上面的AI失效。而极验的朋友就告诉差评,前面论文所谈及的验证码的AI识别率,其实都不说是小更新,是它们几年前没有销售的上一代产品了。目前大家也在针对AI做验证系统。打蛇打七寸,防AI当然也得从它的软肋下手。一旦我们摸清了CV(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主要模型的原理,它的软肋就是手拿把掐的事。这些图片识别的AI一大缺点就是会像人类一样产生视觉误差。比如下面这张图,世超也是辨认了好久才认出这是一个人和狗的错位照。目前图像识别主流的方法就两种,一种靠分类识别,另一种靠相似度识别。比如对抗分类模型,系统直接把验证码图中的一些物体粗暴地替换成AI不容易分类的,这样一来它识别物体的准确率自然就降下来了,主打一个绕道走。相似度模型的话,则是通过提前模糊掉物体的标志性特点,让AI识别不出来。就比如下面花环中的字符,直接用工具对字符轮廓做一些干扰处理。除了找软肋,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看,AI破解验证码,他背后也是人在控制,用什么模型,投喂什么数据也都是可以操控的事。既然黑客能用AI做工具,那验证系统也能用AI来防御。也就是说,让AI破解AI生成的验证图片。最典型的就是AIGC的一些应用了。前不久那个把字融到建筑上的照片很火,就可以试着把这样的照片丢给AI看它能不能认出来。极验告诉差评,就目前AI破解的水准,这种图它们暂时还拿捏不住。甚至有网友想出了个损招儿:AI出了名的弱点不就是手嘛,那让它猜猜下面哪个是真正的人手?你觉得这道题AI能解出来吗?用极验朋友的话来说,现在验证码已经正式迎来了“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时代。可能还会有朋友担心,万一AI真的能绕过验证码,那该怎么办?大可放心,就算机器人突破了,验证系统还有另外一道隐形的防线。不妨设想一下,一般哪种情况下黑客才会用机器人破解验证码?设置验证码的场景无非是在一些软件注册、登录界面,或者投票、抢票网页等等。黑客破解验证码要么是为了恶意爬虫获取信息,要么就是抢票、刷票。但在这样的场景下它们都有一些共性,要数次访问网站或软件页面。这时,隐形拦截就会出手。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数字图片验证码之外,在用户操作的过程中,验证系统也会对操作环境进行判别。这些环境就包括你用的啥设备,浏览器环境比如IP地址,访问次数如何,甚至你的鼠标操作轨迹是怎样的。就拿浏览器环境来说,正常人肯定不会快速频繁地去刷新登录一个网页。黑客们就不一定了,频繁访问页面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举个例子,如果黑客要攻击的是下面这种验证码,让你依次点汉字。在短时间内,他们肯定会访问成千上万次网页,遇到同样的验证题目不可避免。照他们这样每次都点同样的位置,系统再不判定是机器人就真有点说不过去了。但这毕竟是隐形门槛,并且还得累积到一定程度上才能识别出机器人,所以系统关键还是要做好前面提到的验证码识别。总结下来,这场验证系统与黑客之间的攻防战不会停歇,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AI出现只不过在技术层面上拉高了这场“战争”的level。更重要的是,至少在短时间内,验证码不会消失,也不会失效。...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07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077.htm

封面图片

史上最丑洞洞鞋如何风靡全球?医院公认的手术鞋为何禁上扶梯?

史上最丑洞洞鞋如何风靡全球?医院公认的手术鞋为何禁上扶梯?孩子被救后,妈妈还在埋怨孩子太调皮,在扶梯上动来动去,没有好好乘坐扶梯才会发生事故。但前来救治的医生却反驳道:“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洞洞鞋,洞洞鞋不建议乘坐扶梯,尤其是孩子!”无独有偶,近日很多洞洞鞋爱好者也纷纷发帖,分享自己的洞洞鞋被扶梯“吃掉”的经历,并呼吁“穿洞洞鞋不要坐扶梯”。如果一定要坐,请远离小黄线,以外八的姿势站立。2023年4月,新西兰权威机构ACC也公布了一组因鞋类受伤索赔的数据,2018年-2022年的5年时间里,因人字拖受伤索赔有4262起,高跟鞋类有2500起,而和洞洞鞋相关的索赔案例则有140起,总金额高达18万纽币。可见,洞洞鞋伤人事件,全球都很普遍,大人小孩都有可能。看到这里,不少人惊呼:“这还是我天天穿的洞洞鞋吗?”几乎人手一双的洞洞鞋,博主最喜欢的时尚单品之一,医生手术室都在穿的鞋子,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伤人利器”呢?被群嘲“土丑”的洞洞鞋,是如何风靡全球的?洞洞鞋起源于知名鞋类品牌Crocs。2002年,3位酷爱划船的年轻人为了划船运动设计出来的。以木底鞋为原型,鞋子的材质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croslite树脂,并在脚后跟加了一根带子,来改善鞋子外观。首次在展览上亮相,就大获全胜,展出的200双鞋子一抢而空,鞋子也慢慢开始流行起来。大众对于鞋子的态度两极分化:有人觉得洞洞鞋丑到极致,是“鞋类的鼠疫”,而有人却爱它爱得深沉,明星中贾斯丁比伯和白宇都是洞洞鞋的重度爱好者。事实上,一开始设计洞洞鞋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会和“时尚”搭边。3位设计师可以说是“纯纯理工男”思维,他们设计洞洞鞋纯粹是对新材料感兴趣。因为这种新型材料既不是橡胶,也不是塑料,它可以让鞋子很轻巧,防滑防菌的同时,还不怕水,可反复清洗。这些功能,对于整天需要站着的人非常友好,耐造的性质也很适合顽皮的孩子。值得一提的是,洞洞鞋有一度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他们选择洞洞鞋的原因就是:丑,年轻人似乎正在用这双丑鞋以及鞋子洞洞上独一无二的装饰品来彰显自己的个性。用Crocs营销主管的话来说,黑红也是红。洞洞鞋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单品,洞洞鞋的负面评价同样能带来品牌价值。当洞洞鞋的功能受到肯定后,时尚界也向它伸出了橄榄枝。2017年,知名设计师在秀场展示了大理石花纹的洞洞鞋,这些鞋子最后售价375美元;同年,奢侈品牌出现了联名款的洞洞鞋,售价850美元,发售当天就被抢空。尝到甜头后,洞洞鞋开始各种联名,就连和炸鸡都出了联名款。大火之后,精明的商人们都想吃到洞洞鞋的红利,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山寨”洞洞鞋,有的十几块就能送到家,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洞洞鞋,更是推动了洞洞鞋流行。但对洞洞鞋鼻祖Crocs来说,则是一场灾难。前面已经提到,最早发明洞洞鞋时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科技材料croslite(封闭式细胞树脂),最大的优点就是防水防滑抗菌,而且材质轻便可随便造,人的体温还能软化,因此更能贴合足部线条,产生“踩屎”的舒适感。而很多其他品牌洞洞鞋使用的是普通塑胶,因此在价格上,两者落差极大。在“山寨”洞洞鞋的重压之下,2018年Crocs受到重创,关掉了自有的工厂。反转发生在2020年,疫情爆发全球封锁,大部分商店纷纷关门,而洞洞鞋却销量只增不减,2020年的全球销售额达到了90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当人们都宅在家里,纷纷选择了这种非主流但很舒适的洞洞鞋。2022年,洞洞鞋成为亚马逊上最畅销的单品。以舒适感出圈的洞洞鞋,为什么会被禁止上扶梯?其实,在很多商场都能看到这样的提示:请穿着洞洞鞋的顾客和孩子,勿乘坐自动扶梯!主要还是因为洞洞鞋卷入扶梯的事故太多了,而且大多都发生在孩子身上。洞洞鞋主打就是舒适,这就意味着鞋子的鞋头比较宽,营造“踩屎感”鞋底也比较厚。扶梯上都有警示的小黄线,平常我们乘坐扶梯都是站在小黄线外的。如果是正常的鞋子,一般不会出问题,但如果是洞洞鞋,宽大的鞋头导致鞋子和扶梯缝隙之间的距离会更近。而且洞洞鞋是拖鞋,按照我们穿拖鞋的习惯,脚不会穿到拖鞋顶部。这意味同样是站立,你的脚是站在小黄线外,但你的洞洞鞋很有可能踩在小黄线上,无限靠近扶梯的缝隙,再加上本身材质比较软,就更容易卷吸进去。其次,洞洞鞋比较厚实,即使真的被卷进去,人是后知后觉,等你发现脚拿不出来了,已经晚了,伤害已不可避免。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一般来说洞洞鞋都比脚大一些,孩子穿着洞洞鞋为了方便走路,会将后面的带子固定,这个时候如果被扶梯卷吸进去,是很难将脚抽出来的。每年,全球都会发生很多自动扶梯事故。去年在日本,十几天就收到39起凉鞋被卡在自动扶梯中的报告,亚特兰大机场,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7起扶梯事故。这些人穿的几乎都是洞洞鞋,且大多是小孩子的,有的才2周岁。小孩子本身好动顽皮,乘坐自动扶梯时会动来动去,不会乖乖等待,穿上洞洞鞋,就更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也有专家表示,洞洞鞋本身对孩子的脚部发育不好,建议不要长时间穿。最后总的来说,洞洞鞋丑是事实,喜欢的人觉得它是丑萌,不喜欢的觉得是又丑又土。我在2011的时候买过一双洞洞鞋,是不是山寨的有点忘记了,因为我是汗脚,穿这个鞋子很容易发臭,从那以后就没有再买过。但我身边也有现成的“蜈蚣精”买了十几双的。洞洞鞋最大的优势是实用,这也是它能成为医院手术鞋的原因。然而,现在市面上很多洞洞鞋是不合格的,用劣质的材料制成的,外观上看不出来,但很容易褪色,且散发出的刺激性味道里含有致癌物质,因此不能被低价迷惑双眼。与此同时,洞洞鞋在过扶梯时,安全隐患也很大,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样的。...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163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163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